22個「被深深尊重的時刻」,看完破防了

2023-12-19     簡單心理

原標題:22個「被深深尊重的時刻」,看完破防了

對於日復一日經歷「微剝削」的人來說:被尊重,可能是一種陌生且久違的體驗。

尊重,意味著:

承認對方的人性

傾聽和理解對方

重視對方的感受和觀點,即使你不一定同意

在平等的基礎上接納對方,而不是將其僅僅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

不過,「尊重」是什麼意思,對每個人來說都可能不同。

上周末,許多讀者朋友發來了 ta 們心中「被深深尊重到的時刻」。出於篇幅原因沒有全部放出,但是大家的投稿我們都認真看完了!

讀完投稿的感受是:許多次「輕微但震撼的一擊」。

01

被叫出名字

@匿名

幾年前採訪周迅,她接過電話前,跟工作人員再次確認了一遍我的名字,保證在跟我打招呼時,能第一時間叫出我的名字。這是我從 2014 年開始做這份工作以來,唯一一次得到這樣的對待。

@yoyo

當孩子同學媽媽在微信上問我:如果我不想叫你 XX 媽媽,該怎麼稱呼你呢?瞬間崩潰大哭,感覺當媽 7 年來,終於有人看到我「自己」了。

@Tania

在國外交換的時候,奧地利的舍友和我的名字一個讀音,都叫 Tania/Tanja,所以房東把舍友和我備註成 Tania 號和 號(我是 號),舍友就直接叫我的姓(她們問過我,我同意的,因為中文名實在是對他們太難),但是總有一種我的名字被搶了的感覺,而且我還是 號。

但是有一天,Tanja (同名的舍友)在家裡開趴,她的一個法國朋友問我叫什麼名字,我回答,我和 Tanja 一個名字,你叫我的姓就好,然後她說:「無所謂,你的西語名叫 Tania 我就叫你 Tania,不管誰和你同名」。那一瞬間感覺被擊中了,我終於找回了我的名字,有被尊重到。

02

「你沒有錯」

@駝駝 Toto

某次心理諮詢時,我在講到自己高中戀愛經歷時,像掩蓋錯行一樣嬉皮笑臉地說「當時早戀啦哈哈哈」,沒想到諮詢師很認真和親切地說「戀愛就是戀愛,沒有早戀一說」。當年因為這個挨了非常多老師和父母的批評,我媽還為這個覺得她自己當媽很失敗,所以這是我第一次在這件事上受到尊重和認同。

@美美噠

上大學的時候吧,當時在陽台做飯。我喜歡用刀背剁姜,一個室友(帥氣噠)看到以後就一邊說一邊拿走我的刀,用鋒利的那一邊剁,她說「你這樣剁就好啦,不用你那麼費力,而且聲音又大,等下宿管阿姨聽到」。然後我沒有理她,還是用刀背,可愛噠(另外一個室友)可能感受到火藥味了,她就出來說「帥氣噠可能是想這樣切會快一點,聲音也不會那麼大,也不會被宿管阿姨發現,但是美美噠也沒有錯,只是她習慣用這樣的方式切而已」。那一句「XXX 也沒有錯」真的有被感動到,感覺被尊重,她尊重我用不一樣的方式。包括現在想起來也會覺得很暖心,後來我也常常會用這個句式去跟別人溝通,發現真的太棒了。特別是小孩子,當你一味地去批評或者說教的時候,其實他是聽不進去的,也不會認可你,如果你一開始就說了「你沒有錯」,那他心裡會覺得你有在理解他,尊重他,然後他也會認真聽你接下來的話。

03

有時它僅僅意味著「不作評價的陪伴」

@天上的星星會說話

在被前女友 PUA 和所謂「向下兼容」了幾個月後終於徹底分手,經過了一年多的各種自我充實和自我療愈,狀態終於慢慢恢復了過來,也遇到了一群真正能認真聽我訴說這段創傷經歷的朋友們,他們的耐心讓我感覺到久違地被尊重;在我對我所珍視的人和事物產生過分歸屬感而自我內耗的時候,他們也會抽出時間來陪伴我、接納我、開導我,而不是質疑我或高高在上地對我有任何不尊重的行為。

或許是由於前女友帶給我的創傷經歷讓我對尊重有了一些不同的理解,我感受到朋友之間的接納與聯結對彼此來說是一種尊重,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分享很多事情,吐槽一些人,在這個過程中也不用擔心對方會粗暴地否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中斷交流;同時在被接納和被尊重的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在慢慢成長。

@Asuka

我的心理諮詢師聽到我有自殘行為時,她用一種柔和的目光看著我,然後對我說:「我很心疼你」。這個時刻我感覺到我被尊重了。

「你這樣做,你的父母會多難過啊!」「你怎麼能這麼做呢?」「你不痛嗎?」諸如此類的話我從別人那裡聽過非常多。每次我都心想:難道我不知道嗎?我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價值判斷,也不是建議,我想要的其實只是一點點共情和「被看見」。

04

允許以個人的節奏成長,而不被追趕

@嘻嘻

我一直有點愛生悶氣,經常有話想說但又不願說。一次跟曖昧對象(是那種向正式關係邁進的)鬧脾氣後,她約我好好談談 (我也想談)。但是前期一直擰巴不知道怎麼說,她就拍拍我說,等你想好了再說。就算說不了什麼,我們一起在這裡坐坐看看星星也可以。這是我第一次在跟別人鬧彆扭後,沒被追著要個解決,而是尊重我的節奏,給我空間先消化。

@匿名

中學的時候喜歡玩,同學們都去打排球,我也去,但是總是接不到球,久而久之,心裡也有些不好意思,覺得掃了大家的興,但是仍然有人「不怕死」地給我喂球。終於有一次接到了,滿場給我鼓掌,那時的心情和那個經歷到現在我還記得,這算是他們對我這個新手的尊重吧!所以我現在一直是中年體育狂熱少女~

@匿名

我在人生節奏上就有拖延症,逢選擇必拖拉。比如畢業 gap 小半年工作,工作小半年跑回去讀研,讀研結束又 gap 小半年工作……雖然因此承受著來自外界各方面的詰責,但感覺自己就是個慢半拍的人,也因此做好獨身準備。直到人過中年,遇到想結婚的對象。婚後一年,我又萌生去讀其他學科博士的想法,但需要辭職,也沒把握拿到全獎,還會耽誤生育。和丈夫提起時,他說「你不要顧忌別的,就考慮好是否真的想,其他問題都是執行層面都可以再討論怎麼處理」。我感到自己一直以來慢半拍的人生節奏,第一次被另一個人完全認可和接納。P.S:我倆都是工薪族,他並不是因為不差錢而支持我。

05

被平等對待,不被高高在上地俯視

@匿名

我在一個群里分享了自己的事。有位朋友和我互動了幾句後私聊問我「忘了問你,需要幫忙嗎」?那一刻我感受到,即使他想幫我,我是否需要也是最重要的,我感受到被深深地尊重了。

@張果果

在本科期間,我跟隨本校一位公認很牛的老師做研究,期間學習到了很多做研究以及做人的本領,至今心懷感恩。還記得畢業時,我給老師發微信,說感謝您願意帶我做研究,帶我成長。老師回復的原話是「要謝謝你的參與才對」。當時我感覺整個人都被溫暖和尊重包裹住了…無法用言語表達這種情緒:因為我只是一個本科生,對研究的了解知之甚少,對項目的貢獻也談不上,老師不但不嫌棄,還會耐心為我講明白問題和方向。在跟著老師做事的兩年多,我收到了來自老師的多次鼓勵,包括但不限於「你本身的學習能力就很強」「你做得已經很不錯了」「我有項目請你參與,有興趣可以參加」…….嗚嗚嗚,任何時候回想起來,都會感覺自己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意義。博導對本科生的尊重,大抵也就如此吧!感恩!感謝!

06

親密的意願得到確認

@四方

這個話題我想涉及一點羞羞的方面,但是我感到自己被尊重了。和男朋友戀愛兩年,期間有很多次一起出去玩兒的經歷,因為都在讀研,還沒什麼錢,所以都住的一間房。我們睡在一張床上,都止於親親抱抱,因為我不想,所以他不會有越矩的行為。他跟我說,你知道的,我明明有很多次機會,但是還是不會發生那種事情,就因為想尊重我的意願。我很保守,很傳統,我想結婚以後才發生,我很感謝他的尊重。

@匿名

剛認識戀人時,他在試圖和我拉進距離、有進一步的肢體親密接觸前,會主動問我:「我這樣說,你會覺得過分嗎?」或者反覆確認我的意願,「你喜不喜歡我這樣?」他擔心他的舉動會讓我對他有不好的印象,不喜歡他了,不確定我心裡喜歡他到了哪一步,這個舉動是不是合適的,也提過感覺我有點討好型人格,擔心我不喜歡某些動作,又假裝喜歡——這讓他內心非常為難和難判斷(他不是那種很了解女生心理的性格,屬於經常搞不清楚女生生氣的點在哪裡,戀愛談得非常生澀的孩子,但尊重的觀念是刻在骨子裡,非常不自覺和下意識地通過舉止、表情流露出來的),於是我會每次都反覆正面確認「我非常願意和喜歡和你有進一步的接觸」。

我們是 30+ 的戀人,在我 20 歲時,我非常厭惡那些男生中流行的「欲拒還迎」的說辭,而他不會因為我年紀大了或者談過戀愛就不會尊重我,而是天然覺得「即使你 90 歲了也要問清楚你的意願」

07

被視作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工具、物品、零件或是誰的附屬品和聯結體

@Audrey

在我和我爸對我人生的走向不一致時,我爸在說完自己的觀點之後,總是會提醒一句:這是我的想法,說出來供你參考,但是我也不會拿繩子綁你身上逼你去做。這句話總是能很好的消滅我因為爭執產生的怒氣,我感到爸爸明白,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對我的人生有首要的掌控權,雖然他有自己的希望,但是也尊重我個人的意志。

@匿名

六七歲時隨爸媽出門,有位第一次見面的阿姨給大家分水時給了我和妹妹一人一瓶礦泉水。我和妹妹是雙胞胎,小時候很多東西都默認一人一半即可,所以那是我第一次獨自得到一整瓶礦泉水,有種像大人一樣被當做獨立個體的感覺。我把那瓶水全喝光了,想讓大人看到我可以喝得下一整瓶,阿姨送我的水沒有被浪費,可能我潛意識還是怕別人覺得小孩子一人一瓶不必要吧。當時只覺得驚喜,後來想起此事覺得對作為小孩兒的我來說,這更像是被尊重被認可了一樣。儘管那位阿姨可能是一貫如此待人,儘管那只是一瓶水。

@匿名

自從讀研之後,我經常覺得,自己不是人。像《妻妾成群》里說的,「像狗、像貓、像金魚、像老鼠,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我時不時精神崩潰,向朋友家人傾訴、向心理諮詢師傾訴、尋求不同的藥物的幫助。這些的幫助都很大,我也確定他們是愛我的,但高壓的工作、和導師之間永遠被上位者蔑視的關係還是讓我深陷痛苦。

尊重,或者說,被當人看,反而是在陌生人,特別是服務行業身上感覺到的。

有一次工作被甩鍋,想找到證據卻發現相關圖片已經被自己刪除四十天了,最後發現可以通過手機公司試著找回。電話那端的姐姐聲音堅定、專業,迅速幫我恢復了照片。那一瞬間,我真的覺得被支持到。還有最近在某餐廳吃飯,服務員小姐姐非常客氣地把我帶到座位上,幫我把雨傘放在對面——我是一個嚴重社恐,一個人來到人有點多的店裡非常恐懼自己會被拼桌,但這個舉動讓我覺得非常安全。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有所謂的「階級心態」,渴望被人「伺候」,但當聽到服務人員溫柔的話語,她們提供專業的服務和幫助,並且沒有審視和凝視,我的確感覺到了真正的尊重,逃離了那個被當作物件、評價功能的環境,我也想對她們報以真心的感謝和尊重。

08

被尊重,意味著說話被聽到、感受被在意

@小尚

打心理諮詢電話時,當我和心理諮詢師同時要說話時,她總是讓我先說。

@魚小姐

一個朋友會因為開啟新話題而向我道歉,因為他覺得我可能不喜歡,也可能被傷害到,而他忽略了這些事情,自顧自地聊這個話題是一種冒犯。我覺得我的個人邊界被深深地尊重到了。

@匿名

和我的男朋友在一起,他會經常問我,how do you feel? 我會說 I feel good,但其實我的感受是第一次有人關心我的感受,但不熟悉這種感覺以至於無所適從,就像泡進有點燙的洗澡水裡。這一刻覺得深深地被尊重,因為連我都沒有在意過我自己的感受。

@Alice 舒芙蕾~

疫情+休學之後回學校上課,班上的同學都不認識,英語也基本「忘光了」。同組都是外國人,她們相互之間都認識而且一直是同學,我很擔心自己會拖大家的後腿。有一次下課,我去問老師問題,她們先走了,等我問完下去的時候,發現她們一直在樓下等我,還一直都在跟我說抱歉,抱歉剛剛沒有在教室等我。天吶,我作為一個從小到大一直游離在女生團體之外的人,真真切切地感到了被尊重。

09

然而,被尊重的感覺也可能「很糟糕」

匿名

尊重也並不總是意味著溫暖,感動和被支持。對我——一個從小沒被尊重過的人——來說,突如其來的尊重帶來的可能是慌亂,迷惑,危險或者被攻擊的體驗。我相信對和我有類似經歷的人來說,這些體驗都是非常正常的。我會感到僵硬,無助,混亂,緊張,甚至逃跑,或者攻擊尊重自己的人。因為被尊重是一種陌生的體驗,也是我人格不能承受之重。如果對方是我愛的人,這些反應就更為激烈,因為無意識中,我希望 ta 能像原始養育者那樣不尊重我。

所以你看,這些糟糕的時刻就是我如何感到深深地被尊重的。我現在需要越來越多這種糟糕的時刻,因為我要察覺,並成長。

寫在最後

「被尊重的體驗」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比如,默默地塑造個人的情感體驗,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Spears 等,2006)。

有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被尊重」的感覺滿足了社會生活的兩個核心動機

爭取地位(the striving for status):被認可為對群體有價值的貢獻者

歸屬感(the need to belong):與其他群體成員形成有意義的聯結紐帶

想想的確是這樣。

我們希望「被尊重」,其實是期待被接納——即使我們不完美,但被允許有瑕疵。即使在社會價值評判中的「功能」還不夠強大,但也不會因此被抹去人性的全部價值。

Sennett(2003)認為,在充滿不平等的社會中,尊重是一種有希望的解藥,「從而跨越不平等的界限」,它可以產生「社會治癒效應」,彌補結構性不平等導致的自我感知到的缺陷;它還是「抵禦社會羞辱的最後一道防線」,幫助那些原本感到自己「不可能得到尊重」的人減少被排斥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自我尊重,也是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如果我們希望被尊重,就要首先以尊重的眼光看待自己。

學習尊重自己的每一次勞動,尊重自己的每一種情緒,尊重自己的不完美。心理學家 JUDITH ZACKSONKSON 有言:自尊是愛自己的日常紀律。

編輯:江湖邊

責編:kuma

簡單心理xGalli,戲劇療愈工作坊招募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7e0f0aafa285acdd570e5563f48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