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和俄羅斯在布魯塞爾的談判陷入僵局,儘管俄羅斯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氣勢,又是威懾性軍演,又是放狠話要發動戰爭,但實際上看,北約依然處於優勢地位:公開拒絕了俄羅斯要求北約不得繼續東擴的那份談判草案,在戰略回歸加強軍備的同時,還在持續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
換句話說,北約現在已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其近期沒有明顯軍事舉動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時間的繼續,俄羅斯的實力卻在因制裁不斷消耗,而且西方很可能還會加強制裁。蘇聯都不能迫使北約承諾不再東擴,俄羅斯同樣做不到,俄羅斯能依靠軍事威懾迫使北約讓步?畢竟,北約也擁有大量核武器,誰也不敢打一場沒有任何贏家的核大戰。
在經濟和政治上缺乏反制手段,只能依靠軍事威懾來擺脫目前的不利局面,只能說明克里姆林宮的無計可施。而就在這種敏感時候,俄羅斯又打出一張牌,或許是為了藉此增加在布魯塞爾的發言權,但從實際上看,俄羅斯卻再次展示了自己對歐洲安全局勢的威脅,在將瑞典這樣的中立國往北約的懷抱里推,打了一手臭牌。
瑞典軍方發現,俄羅斯海軍正在將登陸艦部署到波羅的海,威脅到了瑞典控制的戰略要地哥特蘭島,這引發了瑞典軍方的不安,除了增強在哥特蘭島周邊的巡邏外,美國空軍還派出了C-17戰略運輸機幫助瑞典將快速反應部隊送往哥特蘭島,北約大批偵察機也紛紛前往波羅的海偵察俄軍動向,而當地居民則聲稱,瑞典軍隊的裝甲部隊也在上島。
按照俄羅斯外交部的說法,俄軍有權在俄羅斯境內任何地區調動,不管是腹地還是邊境地區,沒有威脅到任何人。但其他人可沒有這麼想,俄軍在烏克蘭邊境地區的集結讓整個歐洲不安,現在又將登陸艦這種用於登陸進攻的艦船部署到波羅的海,瑞典自然緊張不安:哥特蘭島距離波羅的海艦隊總部加里寧格勒約330公里,瑞典在2014年後重新加強了在哥特蘭島的軍事部署。
自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後,整個歐洲的安全局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北約成員國,即便是波羅的海三國那樣的小國家,都不畏懼俄羅斯,甚至屢屢指責俄羅斯政府,但那些沒有加入北約的國家,既包括烏克蘭、格魯尼亞,也包括瑞典、芬蘭這樣的中立國,都害怕出現在克里米亞的小綠人,明天早上是不是會出現在自己國家?紛紛加強與北約的聯繫,試圖加入北約。
就在這次布魯塞爾會談之前,瑞典政府就放出消息,正在考慮是否放棄中立國地位,加入北約獲得共同防禦機制的保護。而北約內部一些高級官員也表示,考慮到瑞典和芬蘭在很多方面已經符合北約標準,如果願意的話,這兩個國家會很快加入北約。
俄羅斯最近的一系列軍事舉動,雖然僅僅是調動和集結軍隊,進行高超音速飛彈試射等,並未引發任何軍事衝突,但這些願意可能是向北約展示實力、迫使北約在談判桌上讓步的舉動,是否對北約起效不好說,但卻讓那些還沒加入北約的國家更加恐慌,相當於把瑞典這些國家往北約懷裡推。至於是否要跟北約開戰,所有人都清楚,二戰結束後還沒有任何國家在實戰中使用核武器,核大戰沒有任何贏家,而要打常規戰爭的話,現在處於經濟衰退狀態的俄羅斯,真的能打得過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