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唱神曲?

2023-03-08     娛樂硬糖

原標題:誰能唱神曲?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華語音樂史上,神曲由來已久。

90年代末,李娜有首《女人是老虎》。逗趣的台詞加上她的顏藝,可以算作當時的洗腦神曲。「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見了千萬要躲開」雖然取材於袁枚的《子不語》,但朗朗上口的程度堪比蜜雪冰城甜蜜蜜。

還有今天已經徹底變成演員、當年唱歌也很跑調的馬天宇,2007年竟能以一首《該死的溫柔》先聲奪人,再經由《快樂大本營》這樣的「頂級打歌平台」輻射,真是火遍大街小巷。這首歌的MV因為在百度視頻的高搜索量,成為年度最熱門MV,甚至還被選入《通過唱歌記住中國話》(日本的一本漢語教科書),有夠神奇!

《愛情買賣》的詞作者和rap演唱者何欣曾向硬糖君總結「神曲」的三大特點:一是旋律朗朗上口,二是編曲有勁給力,三是歌詞通俗易懂。一遍就會唱,兩遍就洗腦。讓你不知從哪聽過,隨時湧上心頭,便甩都甩不掉了。

不過,初代的神曲演唱者,大多沒能擺脫神曲的標籤。無論是《老鼠愛大米》的楊臣剛還是《我不是黃蓉》的王蓉,要麼銷聲匿跡、要麼唱一輩子神曲。能像龔琳娜那樣從《忐忑》到《小河淌水》完成兩極反轉的,可謂鳳毛麟角。

每逢龔琳娜搞出奇怪的新歌,評論區必有「國家隊下凡」。硬糖君倒覺得龔氏神曲唱法,是一門比國家隊還厲害的「邪功」。如果《忐忑》還能勉強模仿的話,《帝江混沌》的咬字已經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密度。我歌詞還沒看一半,她已經噼里啪啦唱完啦。

事情經不起說,一說就打臉。硬糖君剛在《2022沒有年度歌曲》里感慨「神曲消失」,這一開年,張傑的《聽》、那藝娜的《愛如火》、李榮浩的《烏梅子醬》,三首歌就浩浩蕩蕩唱響二零二三。

不過,當Lady nana忙著北京巡演迎來事業第二春的時候,李榮浩卻正在承受寫口水歌的空前批評。有人白日飛升,有人走下神壇。同是「神曲」,給演唱者帶來的影響卻截然不同。且問蒼茫大地,誰最適合唱神曲?

飛升:從俄羅斯娜娜到Lady nana

「心在跳是愛情如烈火,你在笑瘋狂的人是我」。刷短視頻的人,今年沒有聽過《愛如火》是不大可能的。不過,作為原唱的那藝娜,唱功實在有待打磨。同一首歌,每次唱她都不在一個調子上。

今年1月,她在抖音發布歌曲視頻時,還有粉絲宣稱前幾天在英國旅遊,於某家高級餐廳用餐時突然響起了《愛如火》,這讓她覺得很自豪。那藝娜表示難以置信,粉絲則回覆:「是真的娜娜,我相信換做是娜家軍的任何人都會覺得自豪的。」

這段看似常見的網紅和粉絲對話,愣是被硬糖君品出了譯製片翻譯腔的調調。而今天炙手可熱的那藝娜,正是此前被打假的網紅「俄羅斯娜娜」。她靠濾鏡假裝俄羅斯人,用歪果仁夸中國的流量密碼吸粉兩百萬。神奇的是,在謊言被揭穿之前,竟沒人懷疑她的身份。明明那一口洋涇浜俄語,超讓人出戲的好嗎:「中國的兄弟姐妹們,豆不來為切啦,晚上好。」

但娜娜確實很會搞選題。說什麼俄羅斯女人很辛苦啥活都干,而在中國都是老公搶著幹活,呼籲斯拉夫美女都嫁到中國來。正所謂洋為中用嘛,咱們中國人也可以掌握外國網紅拉踩的傳統藝能不是。

戶籍暴露後,本以為娜娜會一蹶不振,結果《愛入火》直接上演熹妃回宮。過年的時候還在湖北農村的婚禮現場走穴,轉眼就在北京開小巡演了,一首神曲對那藝娜的加持可謂急速提咖。

《愛入火》的製作發行方哈魔音樂並不以神曲見長,反而製作了不少歌手專輯和影視劇OST,這也讓《愛如火》存在被改編的良好潛質。事實上,聽周蕙的翻唱版本就能發現,抒情版《愛如火》其實是很有質感的一首歌。

在傳播鏈路上,《愛如火》DJ版先聲奪人,R&B改編版更引發用戶翻唱潮。娜娜的DJ版是勇敢追愛,R&B改編版是EMO情歌,正能契合不同聽眾的情緒共鳴。網友普遍納悶,「這首歌有毒,原版很鬧,改一下高級不少。」

硬糖君強烈懷疑,原版就是改編版。只是娜娜唱不好,製作方只好改成了DJ版。硬糖君體感袁婭維來唱能發揮到最佳,可惜Tia至今未來湊熱鬧。

近期,娜娜的造型烈焰紅唇,明顯山寨Lady Gaga,難怪被大家戲稱為Lady Nana。當好閨蜜「三夢奇緣」和「萬人迷」還在直播間吵架,那藝娜已經去北京商演了。這差距,直接把友誼的小船掀翻。

要不說網紅也要有代表作呢。「三夢奇緣」日常模仿楊冪唱《愛的供養》終究是模仿秀,而且還存在侵權風險。萬人迷更無才藝,出圈作品就是和三夢的罵戰。而那藝娜的《愛如火》,可是貨真價實的「養老保險」。

跌落:從才華橫溢到口水歌

需要提醒的是,《烏梅子醬》在藍台跨年夜演唱時尚未出圈,真正火起來是在年後的抖音。與娜娜的飛升不同,李榮浩從這首神曲里收穫的是對音樂創作甚至音樂追求的質疑。

丁太升在B站發視頻抨擊:「簡直是俗不可耐啊,用俗不可耐這個詞來形容這首歌,俗不可耐這個詞都變得更俗不可耐了。」李榮浩則在微博針鋒回應:「永遠不要責怪豬為什麼把剛出鍋的新鮮飯菜當成豬食。」(該微博已刪)

說《烏梅子醬》是口水歌其實沒啥,但硬糖君反對丁太升對歌曲受眾的劃分。他說李榮浩的這首歌投機取巧,投的誰的機呢?「小鎮青年,初中畢業的文藝骨幹,那些打工者。」好傢夥,一句話得罪三波人。咱作為打工人,就那麼沒深度嗎?我就不能聽一些「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什麼的。

當然,丁太升也不完全是瞎噴。他說《烏梅子醬》的旋律12216155/5233很俗氣。這沒啥問題。有網友說《烏梅子醬》和《浪漫手機》很像。抄襲倒不算,致敬路數而已。

《浪漫手機》和《烏梅子醬》開頭結尾四個和弦之間,都是純四度關係。甚至和弦都沒變,只是降調了。中間也一樣是四個七和弦,只不過和弦變了。李榮浩把《浪漫》前面兩個和弦降調,中間七和弦改了一些,有些是調、有些是半音,就把《烏梅》和《浪漫》變成了像與不像之間。

應該說,大部分聽眾的詫異來自於:這竟然是李榮浩的歌?對他,大家原本的期待是又有逼格又能出圈。就像許嵩《雅俗共賞》里的嚴苛要求:「他們說快寫一首情歌雅俗共賞,落筆傳神還要容易傳唱。」

從商業角度看,《烏梅子醬》這樣的歌更容易以小博大,趕上情人節周期,很容易在2月的短視頻形成霸屏。數據也是明證:《烏梅子醬》在抖音累計播放33.4億次,稍遜於《愛如火》的37億。

而從製作角度,在細節處理上,李榮浩還是比不少神曲更有誠意的。就是副歌上得太陡峭,前後好像兩首歌拼貼在一起。

珠玉在前,瓦石難當。李榮浩作為華語樂壇比較靠前的選手,主動向下兼容去賣白菜,總讓人一時不好適應。他所說的「音樂無好壞」,在《好聲音》比賽的語境里是成立的,但拿來檢驗自己的創作就未必。老套的和弦搭配精心籌謀的歌詞,《烏梅子醬》雖然精緻洗腦,但只能是一件標準的文化工業商品,沒有太多藝術的光韻。

難道真應了前女友陸瑤那句——「沒關係,他離開我,他沒有好聽的歌了」。審視李榮浩的歌曲年表,2018年的《年少有為》之後,確實沒什麼出圈作品。對於流連於音綜節目的李榮浩,《烏梅子醬》只是其風評下降的一個集中宣洩口。

翻紅:歌手的短視頻契機

最近,抖音出品的《百川樂時空》依然在玩「素人評價」那一套。讓聽眾在不知道歌手是誰的前提下,給他們的演唱打分。詹雯婷由於在Z世代查無此人,一度被觀眾當成是模仿秀。真應了那句話——解開昔日舊枷鎖,今日方知我是我。

設想,若芒果音綜《時光音樂會2》也採用這個形式,觀眾未必會對歌手的演唱嘖嘖稱奇。田震唱《紅塵客棧》自有獨特味道,但孫悅唱《直來直往》咬字始終不太舒服——孫燕姿唱出了一種恣意的混沌感,而孫悅那一代歌手是不容許咬字含混的,必須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咬准。

不管是懷舊還是盲唱加素人打分,多數音綜仍沒能找到成名歌手對接年輕聽眾的最佳方式。但在短視頻,這種時光穿越式出圈似乎隨時在發生。可惜的是,這種契機往往隨機且不可捉摸,音綜求學無門。

年初《狂飆》爆紅,短視頻紛紛將《聽》配上高啟強的劇情。原唱張傑在《我們的客棧》里談及此事時清唱了《聽》,立刻收穫大量正面評價。「專業歌手就是厲害,清唱不會翻車」「清唱自帶混響」「清唱都有電音效果」……

這些真實效果和路人評價,不正是音綜們苦求不得的嗎?尤其是張傑和宋亞軒節目裡合唱的《聽》,就像家庭K歌,其代際交流效果卻是音綜經常掛在招商PPT里而最終沒做到的。

對於成名歌手,突然有一首歌成為神曲,顯然是攻占新媒體的重要契機。不少歌手都會在歌曲翻紅時在抖音發起合唱,打造親民形象的同時鞏固大眾口碑。比如鄧紫棋的《多遠都要在一起》,首發舞台是2015年的春晚,這首歌一直涼了7年,直到2022年才在短視頻爆紅。鄧紫棋也在網友的強烈要求下,重新彈唱這首歌,收穫356.2萬贊。

容祖兒的《就讓這大雨全都落下》發行於2022年7月,今年1月,容祖兒也借著歌曲在短視頻的走紅髮布了演唱視頻。

在華語樂壇整體頹靡的背景下,短視頻時不時地「詐屍」,也形成了一種固定懷舊模式——它需要一首旋律足夠悅耳的老歌+全新的能與時事結合的爆點。比如郭靜發布於2009年的《心牆》,直到2022年世界盃與內馬爾慶祝勝利舞蹈結合,這才翻紅。

對於成名歌手,神曲大概只能無心插柳。若是有意為之,總會被嫌棄姿態不夠體面。這就是為什麼聽完《孤勇者》夸陳奕迅有唱功,聽完《烏梅子醬》說李榮浩沒追求。

早在《最炫民族風》《江南style》走紅的前短視頻時代,為音樂配上適於病毒傳播的視頻內容,就已經是炮製神曲的通行做法了。無非是先由推手製作幾個優秀版本,再大舉推廣帶動共創。使用經典套路,把握當下情緒,剩下的,就全看各位運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3480bcc1051ebb4e138fd9c47f3e1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