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出土最早《道德經》,與現存版本差異很大,我們被誤導了?

2023-12-10     書法網

原標題:馬王堆出土最早《道德經》,與現存版本差異很大,我們被誤導了?

馬王堆出土最早《道德經》,與現存版本差異很大,我們被誤導了?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經》,有「萬經之王」的美譽,即使是在儒學地位獨尊的古代,人們也依然承認它比「四書五經」更具智慧,也更有啟發性。《道德經》只有5000餘字,但每一句話都值得細細推敲,不論您從事什麼行業、處在哪個年齡段,都能實現「開卷有所得」。

看到這兒,可能很多朋友已經動心了,想要買來一部細細品讀。但是,您是否想過這麼幾個問題:目前市面上的《道德經》與老子原版內容一樣嗎?老子真的是《道德經》作者嗎?這兩個問題歷來爭議很大,再精彩的辯論也比不上實物證據讓人信服。

上世紀七十年代,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先後進行了3次搶救性發掘,出土了數目驚人的文物,其中最令世人驚訝的是發現了《道德經》帛書,這是已知最早版本。帛書分為甲、乙兩本,名字也不叫「道德經」,而是「老子五千言」。

馬王堆漢墓建成於公元前186年至168年,而《道德經》約成書於公元前485年,雖然相隔300多年,但其可信度依舊是目前為止最高的。馬王堆帛書甲本現存5344個字,乙本現存5342個字。經過專家的修復、校讎,以及與現行版本的比較,他們普遍認為帛書本更符合老子思想。

同時根據書名以及內容,專家提出《道德經》的成書經歷與《論語》可能極為相似,應是老子的眾弟子合力完成,而不是由老子親自所寫。帛書本其實不分「道經」「德經」,且「德經」在「道經」之前,因此第一句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馬王堆帛書的抄寫呈現出兩種風格,一種是工緻精謹、筆畫分明的篆隸書風,另一種則是提高篆隸書寫速度而形成行草書風。帛書《老子五千言》兼有兩種風格,用筆自然靈巧,橫畫頭鈍尾尖,豎畫短而渾實,撇畫短小精悍,捺畫厚重舒展,勾畫含蓄內斂,轉折處圓筆為主。

結字端莊而不失靈動,時而橫闊開張,時而縱長緊湊。章法上排布滿密,但不悶堵,字距、行距較小且基本一致,字形大小、用墨濃淡也較為規整。帛書《老子五千言》已經是較為成熟的隸書了,多取橫勢、注重波挑,這都是隸書的典型特徵。

再回到具體內容,我們選取幾句,一天領略一下帛書本與現行本的差別。現行本「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帛書本則是「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聲之相和;先,後之相隨」。現行本的「大器晚成」,在帛書本中為「大器免成」等。

在漫長歷史中,被刪改的古籍非常多,只有依靠更多的實物證據,才能夠撥開雲霧,還原本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9c7e9c4981e47b62ab478548cd355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