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淇縣出土一石碑,內容讓人發笑,專家取的名字更是出人意料

2023-09-02     書法網

原標題:河南淇縣出土一石碑,內容讓人發笑,專家取的名字更是出人意料

河南淇縣出土一石碑,內容讓人發笑,專家取的名字更是出人意料

當一個人的生命走到終點時,我們就可以去評說他這一生的功過了。不論古今,家屬都會在先人墳冢前立碑,上面刻著他生平事跡,供後世子孫瞻仰。古代那些大戶人家、上層貴族,他們一般邀請名人撰文,再找來頂級書法家和刻工書寫鐫刻,最後完成石碑。

這類的碑刻墓誌不僅是重要的歷史文獻,還具有極高的書法價值。學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元氏墓誌」、隋唐時期的墓誌,每一件都值得好好臨摹。按理來說,墓誌內容往往華美嚴肅,對於「事死如事生」的古人,怎敢拿這種事開玩笑呢,但偏偏就有例外。

在河南淇縣摘心台公園內,有一塊明朝時期的碑刻,可是細看上面的內容不僅感覺不到莊嚴肅穆,相反讓人忍俊不禁,因為碑面赫然寫著「扯淡」「再不來了」幾個字,專家也將它命名為《扯淡碑》。「扯淡」一詞是有無聊、閒扯、胡說八道的意思,出自明代畢魏的《三報恩》。

那麼,到底為何讓墓主人或是刻工發出這樣的感嘆呢?公園介紹牌是這樣說的:《扯淡碑》是明代功臣沐氏的墓誌,明亡後,沐氏逃到淇縣雲夢山隱居,希望有朝一日光伏大明,但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固,機會越來越渺茫。據說他活了接近150歲,卻始終未能如願,臨死之前發出「扯淡,再不來了」的感慨。

碑文正面正中刻「太極仙翁脫骨」六個大字,兩邊分別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年訪道雲夢山修真,事跡已詳載甲申紀矣,余等不敢再贅」「生不言壽,莫考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卒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病老人立。」全碑高1.78米,寬0.86米,厚18厘米。碑後面亦有文字。

有學者根據「太極」「余等不敢再贅」「四空門人」等字,推斷這塊碑的主人是崇禎帝第三子定王朱慈炯,他在明亡後遁入空門,後不知所蹤。關於此碑的謎團還要等待專家們進一步考證解開。

再來看此碑碑文,如果不是因為刻工技術不佳,那便是有意為之,大字用筆生拙、方圓兼備,楷中有隸意,卻無隸書的勾挑波折,也無楷書的提按頓挫,但筆畫飽滿有力,以拙弄巧。小字行筆較為規範,行筆有重有輕、有提有按、有收有放。結字寬綽,間架舒展,雖不夠細膩,但也工緻。

《扯淡碑》不能代表明代碑刻書法的總體特徵,同在河南,新鄉衛輝比干廟明代碑刻則較為典型。明碑楷書更注重廟堂氣,吸取顏柳楷書筆法,整飭端莊、鉤趯明晰,結體極為穩健嚴正,內緊外松,恢弘典雅而少了幾分靈動,絲毫不求字中的欹正變化,明顯受台閣體書法影響。明碑行書、草書用筆就自由多了,流暢自然、跌宕多姿,有晉唐法度,出了不少精品。

大家對這件文物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7cbf116ae9b48749c52dbee1ac4e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