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說唱五年觀察報告

2022-09-21     娛樂硬糖

原標題:中國說唱五年觀察報告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為什麼一切都變了,當你我逐漸發跡。有的成了歷史,有的成了角兒。有人成為明星,有人跟著學。」

《中國說唱巔峰對決》第二期,功夫胖的《一代》讓不少嘻哈老人淚目。從2017年《中國有嘻哈》開啟本土說唱綜藝浪潮到2022年的OG聚會,說唱好像一切都變了。

那年,一幫嘻哈愛好者真正把Hip-pop從地下帶到了地上,讓野蠻生長的文化進入了大眾視野。再次看到GAI、TT、VAVA、小白、Bridge,我們顯然面對著名利與夢想交織的五張新面孔。依舊保留著幾分當年的純粹,但要說初心不改也是騙人。

五年新說唱,三個「現代化」——主流化,流行化,沒變化。GAI以武俠作品靠攏「正道」,拋棄了曾經的江湖市井氣,並通過綜藝加持,迅速完成自身的主流化;乃萬和老舅對戰輸掉後沒忍住哭了起來,她忘記了既然回到說唱的舞台,就應該暫時放下女團的東西;至於VAVA新三年舊三年的《我的新衣》,更是被網友調侃:「我初中的時候她就穿新衣了,都穿到上大學了還沒穿完?」

而當《中國說唱巔峰對決》里的80後、90後rapper還在緬懷,後繼者們對於上場已迫不及待。據《中文說唱音樂報告(2022)》數據顯示,00後音樂人成為說唱創作主力軍,占比超3/4。歌詞中的「金錢豪車」比例下降,「夢想」成為高頻詞彙TOP1。

Bridge真誠地吟唱:「想要一台法拉利,想要錢人民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雖然還沒有到功夫胖說的「當我們離開,把所有專輯埋一塊」的蓋棺定論,但也是時候對本土說唱做一次五年回望了。

誰成了歷史,誰成了角兒

《中國說唱巔峰對決》既然炒回鍋肉,就免不了在開篇致敬一波說唱前輩。結果夜楠的名字打錯了,王波不願意節目用他的照片說沒打招呼,竹遊人的Masta_Loop微博表態既然是致敬團體,請放成員合照。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照硬糖君說——俱往矣!不止王波、夜楠、竹遊人俱往矣,就連GAI和PG ONE也皆俱往矣。時至今日,多少人還記得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是他倆拿的雙冠軍,也分不清到底是「夜宿門」還是被主流媒體炮轟歌曲導向,搞糊了PG ONE。

猶記2017的下半年,PG ONE一時風頭無兩。參加了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愛奇藝尖叫之夜」演唱會,錄製了《快樂大本營》,在江蘇衛視的跨年演唱會獻唱。2018年初,在被官媒點名批評後,PG ONE道歉說寫出此類歌曲是因為受到西方國家黑人文化的影響。

隨著「做頭髮」事件的發酵,PG ONE從爆紅走向極冷。2019年8月,PG ONE所在說唱廠牌紅花會宣布解散,成員彈殼在朋友圈寫道:「我們原地解散,就此消失。」這話多少還有點樓起樓塌的悲涼,用來當彈殼搞脫口秀的底色非常適配。

今年在哈爾濱的演出現場,彈殼突然再提紅花會:「這個廠牌永遠是我的廠牌,我樂意咋提就咋提,樂意咋說就咋說!」可網友已經受不了祥林嫂式的反覆陳情,直接嘲諷:「你一個人的廠牌,這廠牌也就你一個人了。」

時也命也,就在皮幾萬熄火的同時,2018年1月,GAI作為首發陣容錄製了《歌手》。唱了《滄海一聲笑》與《難念的經》之後退賽,雖然沒有走完全程,但是撬開了靠攏主流的縫隙。操社會的GAI從此退居幕後,走到台前的是有武俠氣和國風感的說唱歌手。

2019年,GAI開啟北美巡迴演唱會,將黑人說唱的東方結晶又帶回了洛杉磯。2020年是其身份蛻變的重要一年。一方面是在《中國新說唱2020》里當了導師,人家就不跟坐經濟艙的rapper玩了。另一方面是在《新生日記》里成了寵妻狂魔,打出了好丈夫要掙奶粉錢的大眾形象。年末的《我們的歌》里,又和陳小春組成兄弟CP,山城袍哥會見了精神導師——香港古惑仔。

誰成了歷史,誰成了角兒?自然是不再露面的人成了歷史,指點江山的人成了角兒。《巔峰對決》里的GAI放話:「我現在要以更文明的方式,來展現我的兇狠。」他也確實做到了,拿下節目年度MVP獎項。數據非常具有統治力——平均每場得票99.3,對決勝率83.3%。

但決賽那首《山嵐Flow杜康韻》票數慘敗不是沒有道理的。GAI就像主流文化節目一樣,搞了編鐘和敦煌飛天等國風元素雜燴。看著是有宗師氣度了,實際上是再也回不去了。

圈裡圈外,香菜韭菜

近日有馬來網友,希望製作人老道拍個做Beat的視頻。結果老道直接擺出天賦論,悟性很重要,才華和創造力也沒法教會。「有錢就整活搞教學,那我不是和姓M的淪為一等了?」

老道炮轟的,正是另外一位製作人MAI大搞說唱教學的事。被Que的MAI迅速回應:「如果覺得(課程)有不值的,可以帶購買截圖私信我,給你退款。」說唱可以教學否?Rapper能夠培訓嗎?這是非常有趣的音樂問題和教育問題。

MAI是想搞通識教育,老道維護的是藝術創作。如果一個人喜歡說唱並且能夠系統性學習專業知識,那麼至少可以像脫口秀一樣,來個「人人都可以玩五分鐘說唱」的概念。知識付費是大勢所趨,MAI花心思去講解錄製剪輯,收費沒毛病。

國外優秀的製作人不開班而是直接share ideas,是基於他們成熟的音樂教育,群眾已經有了較好的音樂製作基礎。國內你從小說要玩音樂,不是財富自由的家庭很難不反對。基於此,硬糖君倒覺得下一季的說唱節目就可以搞「素人rap 培訓」。

必須承認《巔峰對決》里還有艾熱、王以太、劉聰、熱狗、萬妮達、Gali等人在認真搞說唱,也輸出了一波高質量曲目。但回望整季《巔峰對決》,似乎節目外的爭議比音樂本身更火。一個是路人緣逐漸敗光的VAVA,一個是「出走7年歸來仍是素人」的卜凡。

萬妮達和VAVA不是同一年參賽的,但都是知名女rapper,碰上了自然有話題度。萬妮達《莫加戴》的閩南語元素令人欣喜,VAVA的《站好》卻太讓人失望。從flow到韻腳,這不純純的《我的新衣》翻版嗎?

一句GAI的客套話,讓VAVA做了五年的夢(他曾說VAVA是中國最強女rapper)。2017年的VAVA,還是有點衝勁在身上的,突圍賽的《Life is a struggle》將她小時候的經歷寫了進去。「逃學我找到訣竅,警察把我找到,媽媽哭著說我還年少。」多走心,現在卻只剩下了沒頭腦的「香菜香菜,我就愛吃個香菜。」

VAVA與楊和蘇的freestyle爭議,讓我們看到underground的東西果然不適合搬到檯面上。VAVA沒有技術全是人身攻擊,楊和蘇說不想罵女生但是罵得很難聽。VAVA在微博被罵,楊和蘇在豆瓣、小紅書被罵,再次鮮明展示了不同網際網路平台的輿論傾向。

節目中期的踢館賽,最出圈的梗應該是卜凡的《劉德華》(後改名《蒙塔納》)。「舞台上的劉德華,劉德華。快打開我的潘多拉,潘多拉。」當時網友就在調侃,劉德華因為這首歌而在四大天王里矮人一頭。

讓人狐疑的是,當年卜凡在《偶練》可是差點以rap擔當出道。是比較體系不同,還是水平下降太快?或許但凡還有兩分姿色,就別去搞說唱?

年輕人怎麼搞說唱?

開篇提到的《中文說唱音樂報告(2022)》,還有一項數據讓人震驚,那就是中國rapper本科及以上學歷占到了48%。可是,每次硬糖君刷到短視頻里的rapper採訪,都會以為說唱是中專就業的最大集散地。

主持人:「為啥不讀書玩說唱?」Three.Z三三:「因為家裡比較窮,想搞一門手藝,養一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曾祖父曾祖母。」主持人:「一個月收入多少?」Three.Z三三:「多的話一兩百。」

問東答西,玩世不恭似乎是短視頻里青年Rapper的常態。點進Three.Z三三的主頁,上面寫著:05Rapper,混音/代寫/feat合作,接寄拍送拍。「南寧MESSAGE」採訪他時,熱評第一說:「父母還年輕的話建議再生一個。」可他唱的那首《黑夜的月》確實不難聽誒,是可以包裝出來給愛豆騙粉絲的程度。

這裡需要分清兩類人:一種是真喜歡說唱,並以之為職業,可以養活自己的年輕人。另一種是跟風的,那音樂一聽確實讓人覺得隔行如隔山。奈何前者鳳毛麟角,後者多如牛毛。「南寧MESSAGE」是當地帳號,所以網友用廣西方言為他鏡頭裡的Rapper風格取名為「嫩黑說唱」。

硬糖君總結「嫩黑說唱」曲風如下:開口就帶電,flow沒啥記憶點,punchline也不明顯,發色紋身最亮眼。不禁想起王小波勸外甥別搞搖滾的苦口婆心:「你去受苦,只會成為別人的藝術源泉。」

早在《說唱新世代》等綜藝殺出時,我們就能發現95、00後這代rapper與前代rapper創作方向的變化。以《中國有嘻哈》為派系的愛奇藝綜藝,聚焦的更多是地方廠牌,風格趨向於純說唱,選出的rapper也是這一卦的。他們在獲得曝光度後,紛紛以國風或者親情主題對純說唱內容加以改造。

而《說唱聽我的》(芒果)和《說唱新世代》(B站)則更多選擇了解構社會議題。湧現的rapper姜雲升、聖代、Subs、於貞、陳近南、早安、鄧典果、AJ賴煜哲等人,不僅在平均年齡上靠近00後,其創作生態也明顯和《中國有嘻哈》不同。他們的《書院來信》《返老還童》《溺水者》《小丑·獨白》展現了新的代際思考。

當然除了綜藝出道,為祖國代言的「天府事變」,也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CCTV廠牌Rapper了。中國好說唱,傳遞正能量。從早期的《紅色力量》到《南海,南海》《說唱:打開德堡的大門》,每有大事必出新歌。最搞笑的是,當年揚言不會學「天府事變」的PG ONE,2021年也用一首《百年》搞起了紅色說唱,打臉不要太疼。

再聽《巔峰對決》里派克特的《Now you know》,廠牌的沒落與rapper的商業化都在歌詞里娓娓道來,頗有「二十年來辯是非」的恍然。但真正讓人五味雜陳的地方,是群眾對rapper的不憤怒也不再感到憤怒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5821826189c4b2552e48b310d73f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