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自從AI爆火之後,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機構的警告,未來的AI會替代掉很多崗位。
但是,可能誰都沒想到,AI還沒開始席捲人類的工作,開啟AI革命的ChatGPT之父,同樣也是OpenAI的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先被自家公司的董事會開除了。
在昨天的凌晨,OpenAI發布了一條措辭嚴厲的聲明,董事會認為奧特曼在溝通中沒有保持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董事會不再對他繼續領導OpenAI保持信心,把他移除了董事會,但給了個體面,象徵性保留了職務。
隨後,奧特曼確認了這條信息,跟著他一起辭職的,還有OpenAI聯合創始人,也是董事會成員Brockman。
從他發的推特來看,CEO被開除的過程也僅僅是臨時開了個會被通知,你被董事會除名了。
這也就意味著,6個人的OpenAI董事會,有4位都同意除名這位鼎鼎大名的CEO。
是不是頗有點當年喬布斯被蘋果董事會掃地出門的場景呢?
明明是創始人,怎麼還會被自己的公司給開除呢?奧特曼難道犯了什麼錯誤嗎?
02
其實,奧特曼被董事會開除,這件事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在規則上還真是完全沒有毛病。
原因在於OpenAI的管理架構很奇葩。
OpenAI在2015年成立的時候,它是一個非盈利組織。
具體是個什麼概念呢?
OpenAI的核心宗旨是「實現安全的通用人工智慧」,我不是來賺錢的,我是來促進人類進步的,OpenAI的股權不歸股東持有,而是歸公司所有,最終向全世界分配。
所以,從它成立的那一刻起,它的管理架構就保留著一部分「抽象」的概念。
這些概念帶著特別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就像奧特曼本人在OpenAI里是沒有股權的,OpenAI的其他董事會成員也很奇特。
為了避免盈利的嫌疑,非盈利組織的董事會成員除了公司創始人之外,通常都是邀請社會層面的人士擔任,特別是獨立董事的占比非常高。
這些獨董不是A股里走走過場,跟著大股東舉手的獨董。
他們沒有公司的股權,不代表資本的利益,能代表的只有自己的價值觀,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閱歷給公司發展方向提供建議,監督管理層。
我們來看看OpenAI剩下這四位董事會成員。
第一位是伊利亞(Ilya Sutskever),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擔任著ChatGPT的技術研發工作,也是創始團成員之一。
第二位是亞當(Adam D』Angelo),他是Quora的CEO,Fcaebook第一任的首席技術官,而且他目前還在做著和ChatGPT有直接競爭的AI產品Poe。
第三位是塔莎(Tasha McCauley),她有著管理非盈利組織的背景,還橫跨了娛樂圈。
第四位是海倫(Helen Toner),她是人工智慧治理中心的諮詢委員會成員,是研究政治和學術的資深人士,專門和政府官員打交道。
所以,我們仔細一看,大家覺得是不是有點奇葩?
除了伊利亞之外,剩下的董事會成員好像跟AI有密切的關係,但跟OpenAI沒什麼關係。
但非盈利性組織就是這樣,大家跟公司利益本身沒什麼牽連,也沒公司股權,都因為相同的願景加入一起,給人工智慧這個事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當然,這也埋下了一個伏筆,你別看奧特曼是CEO,但他本人沒有任何股權,沒有股權,對公司就沒有核心的控制權,只能算是職業經理人。
這個伏筆的導火索,發生在2018年。
03
2018年發生了什麼呢?
作為OpenAI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同樣也是董事會成員的馬斯克。
誒,你沒聽錯,馬斯克也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而且還是投資人。
他因為不滿意公司的管理架構,提出要改變OpenAI的管理方式,其實就是要把OpenAI變成一個盈利型組織,結果被董事會拒絕了,馬斯克就退出了OpenAI,撤資了。
其實,馬斯克是非常懂股權管理這一套的。
大家非常熟悉的特斯拉,創始人並不是馬斯克,而是馬克·塔彭寧與馬丁·艾伯哈德。
馬斯克在投資了特斯拉,拿到控股權之後,在董事會上聯合其他投資人,在2007年8月把馬丁從CEO降為技術總裁,年底,又聯合董事會開除了馬丁。
到了第二年,另一位創始人馬克也自覺離開了特斯拉。
然後,特斯拉就完全成為了馬斯克的一言堂,我說啥就是啥,沒有反對,只有執行。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沒有馬斯克的強勢領導,也許特拉斯只是新能源革命的滄海一粟而已了。
不過,在OpenAI這裡,馬斯克就沒法子了,人家就是守著非盈利型機構的願景來做的,老馬也只能退出了。
但是,馬斯克的退出給OpenAI帶來了資金難題,大家都知道,研究AI可是特別燒錢的。
這就輪到奧特曼先生大發神威的表演了。
奧特曼得到了來自微軟的全面支持,2019年微軟給OpenAI投資了10億美元。
當然,資方來了也不白給,也是有條件的,沒有哪個資本投資是來做慈善的。
在2019年,OpenAI設立了一個盈利性質的子公司LLC,公司架構有了改變。
簡單來說,這個有盈利性質的子公司,被OpenAI這家非盈利組織控制,同時,子公司有利潤上限機制,100倍。
也就是說,我最多給投資人回報100倍,超過上限的部分就要歸我這個非盈利組織了,我要給全世界的人民去分配利潤,做慈善。
這裡就出現了問題,在OpenAI的治理結構下,OpenAI這個非盈利組織是子公司的實控人,擁有完全控制權,但它並沒有子公司哪怕0.1%的股權。
沒有股權,但卻要分走利潤,你還要給我設置回報上限,這對於投資人來說,如果這家公司真的能做大,那就意味著投資回報必然會被影響,投資人肯定是就無法接受。
所以,很多人對OpenAI這次開除CEO都存在了一個誤區,以為董事會是因為資本的力量,要把奧特曼開除了,說什麼都怪資本,這明顯就是對股權管理的不了解。
實際上,答案可能恰恰相反。
奧特曼作為拉來微軟投資的關鍵先生,他是維繫微軟和OpenAI的聯繫人,而且他個人在OpenAI沒有股權,但微軟有投資,今年還要繼續投資100億美元。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OpenAI的董事會當中,奧特曼才是資方的代表人,才是想要商業化的那個人。
從奧特曼今年的動作來看,他也在一直在激進地推進ChatGPT的疊代,冒著安全風險發布了ChatGPT的新產品,跟微軟保持緊密的合作,想要拿到更大的市場份額,OpenAI的估值也節節攀升,逼近千億美元。
這確實跟OpenAI這家非盈利組織創立的願景大相逕庭。
04
當然,這件事其實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在於,搞清楚公司的股權管理,管理權和控制權可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在創業之初,需要引進資金,又害怕股權被稀釋的企業創始人,也可以學學AB股,同股不同權的制度。
就像中國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他們的創始人並沒有占據公司多少股份,但他們依然是公司的絕對控制人。
千萬不要搞混了公司的架構,做沒有把握的對賭。
盈利性質的組織,本身就是要向股東和投資人負責,給他們承擔的風險帶去回報,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當然,對於奧特曼來說,雖然他失業了,但是AI絕對是今天乃至於未來的一個重要賽道,已經有很多公司向他投去了橄欖枝。
其實,來中國也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期待他能像當年的喬布斯一樣,痛苦,只會讓自己下一次歸來更加強大。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