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今天的商業世界,變化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我們不得不在各種壓力之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做出決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大腦就容易處於非理性狀態,做出比平常更近激進,甚至是完全背道而行的選擇。
就像在過去的疫情里,有人選擇了全面收縮,關掉企業,躲避危機,但今天想要重新創業的時候卻舉步維艱,開始後悔當初的決策。
所以,在不確定、複雜和充滿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怎麼去適應變化,做出理性的決策?
它可能會跟一些專業詞彙有關,但如果我們回歸到簡單的常識中,這個答案可能就是四個字:「刻意冷靜」。
02
什麼是「刻意冷靜」?
我們來拆解這兩個詞,首先什麼是「冷靜」?
冷靜就是在面對我們沒有見過的變化,特別是我們感受到危險的時候,既不是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是好,也不是任憑本能驅使,覺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冷靜,是避免我們陷入困境的本能傾向,能夠喚醒理智,客觀分析當下的情況,打破既定的模式和思維習慣。
那為什麼冷靜需要「刻意」呢?
因為人的大腦構造,讓我們在面對不確定的壓力之下,下意識會做出「不冷靜」的舉動:
比如說我們會不自覺地緊緊抓住過去的觀念、模式,儘可能保持退縮,保護自己,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更傾向於把問題歸咎於別人或者是外部環境,期望他們有所改變,而不是著眼於我們自己怎麼適應新的情況。
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實際上,我們冷靜去看待過去每一次大的商業變化,它同樣意味著創造、成長、創新和轉型的巨大機會。
所以,我們需要「刻意冷靜」,這不是一種品質,而是一個人的自我修煉。
03
那麼,既然說「刻意冷靜」是一種自我修煉,那修煉的「內功心法」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要練習自己的「雙重意識」。
這個名詞解釋起來比較抽象,我儘量把它說的通俗。
想要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如何做出的?
「冰山模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行為,只占這個人行為模式的10%,就像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一樣。
剩下90%,占據冰山主體的部分,並不為外人所見。
這90%里,有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的信仰,我們的身份一系列的因素。
它們就像是一個函數的參數一樣,共同決定了你在一個具體情境下的行為。
要想更好駕馭自己的行為,避免無效的行為,就要最大可能了解自己隱藏在水面下的那90%。
但是,這恰恰也是我們的困難所在。
當我們評價他人的時候,我們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相對客觀。
一旦輪到自我評價的時候,就容易把自己的行為歸結為外部的影響所致,儘管我們知道這可能並不客觀。
所以,我們就得有意去「剝離」自己的意識,重新審視當下我們的行為。
比如在教育完下屬之後,我們可以回想自己的談話,像分析第三方一樣剖析自己的言行,站在圈外看圈內。
我的情緒如何,我剛才的談話有沒有把問題解決好?他的情緒怎麼樣?
這就是「雙重思維」,探究自己的下意識,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本能行為。
04
保持「刻意冷靜」第二招,是情緒調節。
我們並不是只有在真正受到外部刺激的時候,才會產生不好的情緒。
比如說我們長時間呆在舒適的安全區里,沒有任何人讓你不愉快,情緒自然也就慢慢鬆弛下來了,面對變化自然就難以反應。
同樣的,有些事必躬親、面面俱到的經營者,就很難讓自己的情緒放鬆下來,更容易焦慮。
長時間繃緊的弦,自然也會喪失韌性。
所以,一個平常就可以運用起來的方式,就是讓我們的大腦學會張弛有度,在該鬆弛的時候鬆弛,該緊繃的時候緊繃。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方式,試一試「冥想」,這是一種很好的情緒調節方式。
在需要休息的時候,我們採用消極的冥想方式,也就是完全的放空自己,什麼都不用去思考。
當大腦對某個未知事物產生情緒的時候,就採用積極的冥想,構建一個場景,模擬即將到來的情形。
當我們逐漸習慣各種情景的時候,我們也就能相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開始保持專注和聚焦,回歸理性。
05
保持「刻意冷靜」的第三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招,那就是保持我們學習的敏銳度。
誒,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大家都知道要保持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但保持學習的敏銳度又是什麼?
保持學習,是「知道要去學習」。
保持學習的敏銳度,是「知道學什麼」。
不要以為這很簡單,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意識不到,商業世界已經和我們過去熟知的那一套不同了,自己需要學習全新的系統知識了。
在單仁牛商的很多客戶案例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例子,他們在自己的時代,好像無所不能,所有的決策都能做對。
但好像就是到了某個時候,他們突然一下就中斷了增長,什麼辦法都解決不了問題。
其實,當我們的注意力全被手頭的問題霸占,沒有多餘的精力去仔細觀察世界,感知自己的內心的時候,我們是很難意識到自己該去學習新知識了,也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新知識。
所以,知道學習固然好,更要提高學習敏銳度,及早發現環境的變化,提前了解新事物的狀況。
未來,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我們可能要應對的不確定性會越來越多,而且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會成功,也不知道這麼做能不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那就不要被情緒控制,急著馬上做出決定,而是學會刻意冷靜,真正去適應變化。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