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發現成周遺址,成就中華民族歷史性發展的成果、成績、成功

2021-07-11     夏朝與詩經研究

原標題:終於發現成周遺址,成就中華民族歷史性發展的成果、成績、成功

(作者:趙輝 民族科學家)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發展歷程中,西周時期無疑是中華民族形成、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文明形成的最重要階段。在西周的歷史中,成周與宗周是西周王朝統治全國的東部中心與西部中心,成為西周王朝的東都與西都,也就是西周王朝的東都與西都,是西周王朝的東西兩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宗周鎬京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豐鎬遺址,已為考古與歷史研究成果所證明,為世界所公認;但是,西周的東部統治中心成周遺址,卻仍是中國歷史與文化、文明發展中的謎中之謎,成為阻礙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深入研究的攔路虎。而錯誤的、為利益驅動下的謬論,只會遮蔽偉大的中華文明發展歷程,將中國歷史研究與考古研究引入困局。其中,最典型的主流代表觀點就是「成周洛邑」。

雖然在中國文獻典籍記載中,有《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往營成周雒邑」的記載,但是因為中國古籍皆為無標點符號斷句的缺陷,周公是前往營建了「成周洛邑」一個地方?還是周公前後營建了「成周」和「洛邑」兩個城池?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研究的重要問題,也是中國歷史學界與考古學界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對這個問題的重視、迴避或漠視,是考驗中國歷史學者與中國考古學者成熟與幼稚的標尺,也是解決眾多中國歷史、文化問題的關鍵所在。

「周公往營成周雒邑」究竟是一個城池還是兩個城池?中國文獻典籍還是有明確記載,證明周公是分別營建了成周城和洛邑兩座城池。《尚書•大傳》「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作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在攝政的七年里,為了實現周武王的「圖夷,茲殷」目標,建立西周王朝治理天下的有效統治系統,形成高效的對東方統治,在第四年建設了保護鎬京、安置殷民、西周王公貴族中途休息的侯衛城洛邑;在攝政第五年營建了西周統治東方的成周城,作為西周王朝直接、有效、高效管理東方的統治中心,也就是東都成周城。因此,周公在攝政的七年時間裡分別建設了侯衛城洛邑與東都成周,而不是只建設了一個「成周洛邑」城,即今天洛陽城的前身。

歷史研究表明,西周王朝的東方淮河東部與南部,在三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中,並無西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而淮河的東部與南部,卻是西周王朝歷史中最重要地區的東國與南國、東夷與南夷,是西周王朝軍隊軍事行動的主要對象。在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中,銘文記載最多的就是關於東國與南國、東夷與南夷、淮夷的軍事行動。西周王師要對東南地區進行高效的、有效的政治、軍事、經濟管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靠近東國、南國、淮夷的地方,建立一個西周王朝的管理中心,駐紮大量軍隊、派駐西周王朝的王公貴族,以軍事威懾鎮壓為主導的成周城。因此,為實現周武王的「圖夷」目標,在淮夷地區營建成周城,就成為周公攝政「五年營成周」主要任務,也是周公攝政的主要成就;就此實現完成了宗周鎬京有效對東部地區實施管理的「周道」,以宗周鎬京為起點、侯衛洛邑為中途站、東都淮夷成周城為終點。

靠近淮夷地區的西周東都成周城,駐紮著西周的成八師(或稱殷八師)軍事管理著西周的東國與南國和淮夷地區,成為西周的京師之地,成為西周的王、公、將、帥享受南國風情的繁華京都之地,統治管理著富裕廣大的淮夷人民。那麼,被西周王公貴族、成周八師管理著的廣大淮夷人民對此是什麼感受呢?產生於淮河流域的《詩經•民勞》,真實地記錄了這段歷史,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成周淮夷地區人民對西周王朝統治、對王公貴族、對成周八師軍隊的期盼與愛恨情仇。為了方便讀者深刻體會淮夷人民對此的感同身受,現將《詩經•民勞》原文與譯文同步摘錄,感受西周時期淮夷人民的仁德以及華夏民族的高風亮節: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稍安康。愛護京城老百姓,安撫諸侯定四方。詭詐欺騙莫縱任,謹防小人行不良。掠奪暴行應制止,不怕壞人手段強。遠近人民都愛護,安我國家保我王。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隨,以謹惛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

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稍休息。愛護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詭詐欺騙莫縱任,謹防歹人起奸計。掠奪暴行應制止,莫使人民添憂戚。不棄前功更努力,為使君王得福氣。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喘口氣。愛護京師老百姓,安撫天下四方地。詭詐欺騙莫縱容,反覆小人須警惕。掠奪暴行應制止,莫讓邪惡得興起。儀容舉止要謹慎,親近賢德正自己。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泄。無縱詭隨,以謹丑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歇一歇。愛護京師老百姓,人民憂愁得發泄。詭詐欺騙莫縱任,警惕醜惡防姦邪。掠奪暴行應制止,莫使國政變惡劣。您雖年輕經歷淺,作用巨大很特別。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人民實在太勞苦,但求可以稍舒服。愛護京師老百姓,國家安定無殘酷。詭詐欺騙莫縱任,小人巴結別疏忽。掠奪暴行應制止,莫使政權遭顛覆。衷心愛戴您君王,大力勸諫為幫助。

如果你是被西周成八師統治下的淮夷人民,養活著整個西周王朝、養活著眾多的王公貴族,負擔著整個西周政權的正常賦稅開支,是否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成周地區人民的希望與無奈?

對此,作為中國第一部民歌總集《詩經》的採集者尹吉甫,在其被派駐成周管理成周四方地區,管理治理成周地區的賦稅工作時而鑄造了《兮甲盤》,在兮甲盤銘文中就真實地反映了西周王公貴族對淮夷人民的壓榨與趾高氣昂,與《詩經•民勞》反映的民情遙相呼應,再現了西周成周統治者對淮夷人民的趾高氣昂、壓榨與剝削:

兮甲盤銘文: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於(余吾),兮甲從王,折首執訊,休亡敃(愍),王賜兮甲馬四匹、軥車,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責(積),至於南淮夷,淮夷舊我帛畝(賄)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其進人,其賈,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則即刑撲伐,其隹我諸侯、百姓,厥賈,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蠻宄賈,則亦刑。兮伯吉父作盤,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西周王朝在淮夷地區營造成周城,以成八師軍隊實現了對淮夷人民的有效統治,實現了西周歷史中的「成康之治」「。但是,這些統治必然也遭到了淮河華夏人民的反抗,淮河成周城的歷史也隨著西周王朝的興衰而興衰。《詩經》採集者尹吉甫因負責管理成周四方的賦稅,而來到南淮夷的成周四方城,再次迎來了西周王朝最後的輝煌時期「宣王中興」。從兮甲盤銘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宣王中興」是建立在淮夷人民「淮夷舊我帛畝(賄)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其進人,其賈,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則即刑撲伐,其隹我諸侯、百姓,厥賈,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蠻宄賈,則亦刑。」基礎之上的。

《詩經•民勞》因為明確地記錄了中國、京師、四方、四國、我王、民勞等內容,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反映西周宗周鎬京地區周王、京師與人民關係的《詩經》作品。然而,通過對《詩經•民勞》內容的解讀,宗周鎬京作為西周的發祥地,王公貴族與人民廣泛參與共同建立了西周王朝,享受著西周宗周繁華與榮耀的人民,尚不至於產生《詩經•民勞》所反映的愛恨情仇;在東周時期,作為唯一的東周都城,洛邑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在春秋時期洛邑人民也不至於產生《詩經•民勞》反映出的愛與哀怨,並被周王朝統治者記錄並完整保留下來。

根據筆者的長期深入研究,採集的大量民風民俗、民間傳說,對統治淮夷地區成周城遺址的考察考古,終於得出明確的、唯一的、可以經受歷史考驗的真實西周成周遺址,正是位於今天的淮河流域的北淝河四方湖古城遺址,即是尹吉甫來到的南淮夷「成周四方」城。

成周四方湖古城的成就就是西周王朝的成就,成周四方湖古城的成果就是西周王朝的成果,成周四方湖古城的成績就是西周王朝的成績,成周四方湖古城的成功就是西周王朝的成功。當西周王朝失去了對成周四方湖古城的控制與管理,西周王朝也就此走向終結;被淮夷人民重新奪回來的繁華成周四方湖古城,也就此消失於東周時期的歷史記載中,成為中國歷史中的傳說與傳奇。

曾經承載西周王朝輝煌歷史的成周城,周王朝王公貴族曾經引以為傲的成周城,因為被淮夷人所占領,成周城因此也被四方、四國、四夷等名稱所代替,逐漸隱匿在中國歷史記憶之中。「所謂中國失禮,求之四夷」,即是告訴人們,探尋中華文明之源,需要到四夷之地去尋找,需要到成周四方湖古城去深入研究發掘。四方湖畔的古城,即是消失的中國上古歷史與文明。

綜上所述,消失於中國歷史記憶中的西周成周城,不是歷史印象中的東周時期都城洛邑;而是周武王為了「圖夷」目標而在靠近淮夷地區營建的成周城——四方湖古城。淮河北淝河的四方湖是歷經三千多年唯一遺留下的歷史記憶,記錄下西周成周城曾經「四方來朝」「四方來賀」的繁華景象,是西周王朝的東部統治中心,是中華民族形成、華夏文化誕生的搖籃。(作者:趙輝 民族科學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76783132_10023489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