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眼中的夏商周,西方教科書中的大禹治水讓人意外

2020-03-13     夏朝與詩經研究


(作者:趙輝)在中國文獻典籍中,記載詳實的夏朝卻成為中國歷史研究與考古研究中謎一樣的存在,困擾著學術界,至今成為一個無法證實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些人認為夏朝之所以沒有在國際學術界得到普遍認可,是因為西方學者的否定。那麼在西方、在美國的教科書中對中國的夏商周是如何認識的呢?

在美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對中國的夏商周三代歷史地域,進行了區域由小到大、時間由前到後被標註在一幅地圖中,分別用三種顏色標註著為Xia、Shang、Zhou,如下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4100年前的夏朝地域在黃河下游兩岸狹窄的地區,統治區域十分有限;3600年前的商朝在夏朝地區的基礎上,向周邊擴張了一部分,但也僅限黃河下游地區,向南也只達到黃淮平原中部,淮河流域大部分不在商朝的控制範圍;西周政權在商朝的地域範圍上進一步向周邊擴張,統治區域也僅到達長江以北。

在西方歷史學術界,對中國的夏商周時期的統治區域,基本沿襲了中國史學界以黃河中下游兩岸為夏商政權統治中心與農業生產的中心也就是說,在華夏先民漫長的文化、文明形成初期,華夏先民是以黃河兩岸為生存、生產的中心地區。

崇山峻岭中的黃河支流沁河

在McDougal Littell 出版的《Word History, Pattern of Interaction》講述:「早在蘇美爾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定居之前,早期的中國文化就在黃河沿岸建立了農業定居點。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這些定居點中的一些發展成為中國的第一批城市。據傳說,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出現在這個時候。它的領導者是一位工程師和數學家,名叫禹。他的防洪和灌溉工程幫助馴服了黃河及其支流,使定居點得以發展。禹的傳說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技術水平向文明轉型。


在這本書中,對奠定夏朝文明的建立者大禹,記述了比中國歷史記載更加具體化的大禹,給以西方體系的稱謂:工程師和數學家;大禹的主要功績為防洪和灌溉工程,馴服了黃河及其支流,保障了黃河下遊人民的安居樂業與農業生產。美國的書籍主要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敘述,他們承認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國開始進入文明時代。同時美國的記載也寫入中國人的觀點,也就是中國人認為夏朝是中國最早的王朝,是「傳說中的夏朝」。

「大禹治水」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大禹治理了中國地區的水患,建立了夏朝。但大禹完成了保障農耕生產的農田灌溉水利工程,不僅普通民眾對此一無所知,就是在中國史學界與考古界對大禹的這一歷史功績,在歷史研究中也基本是隻字不提,強調的只是大禹遍布九州的治水。

對中國地理、氣候與水系知識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因為黃河的含沙量巨大,造成黃河河床的不斷抬高,在黃河下游是沒有支流可以匯入黃河的。因為黃河不斷抬高的河床,黃河下游只有不斷向南北改變的黃河幹流,而不會形成匯入黃河的支流。而黃河中上游的支流都位於崇山峻岭之間,億萬年形成的固有水道,也是人力所無法改變的,也不需要人力改變。因此,大禹治理了黃河,馴服了黃河及其支流,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學術觀念,是中國歷史學術研究中存在的嚴重錯誤之一。

黃河含沙量巨大的黃河之水,不僅不能灌溉農田,反而會對農田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大禹又如何能在這樣的地區完成保障農耕生產的灌溉工程?實現華夏先民的農耕文明的穩定發展?建立誕生在農耕文明基礎之上的華夏文化?人類文明是建立在從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穩定過度基礎之上的,沒有穩定的漁業資源,就無法保證華夏先民的生存與農耕文明的逐步形成。顯然黃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廣大地區,無法長期穩定地滿足華夏先民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過程的地理、自然、氣候條件。建立華夏文明的夏朝,也不可能誕生在黃河流域地區,大禹也不可能在黃河流域實現防洪和灌溉工程,也不會到數百里之外的不在統治區域的淮河去治理淮河洪水。

大禹治水的地點可以四處人為地設定想像,但大禹帶領華夏民眾修建滿足農耕生產的灌溉工程,卻不是任何地區都可以實現的,也許這就是中國歷史學界與考古學界對大禹的農田灌溉工程隻字不提的根本原因而這樣的農田灌溉工程在淮河中游地區的淮北平原,至今仍可尋到大禹灌溉工程的蹤跡,與大禹「鑿山導淮」的歷史遺蹟交相生輝。也只有在地勢低洼平坦的淮河流域,才有大禹施展才華,實施防洪和灌溉這樣偉大的水利工程,馴服淮河及其支流,使定居點得以發展,建立夏朝。

「水經云:淮水出荊之左,迂迴以入渦,麓高水匯為患,禹鑿荊塗二山之峽,使淮出於其間,水乃安流。所鑿處有遺蹟,冬月可見。」「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因此,綜合人類文明形成發展初期極其重要的自然、環境、地理、人文、歷史因素,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在夏王朝統治地區的有限範圍內,作為華夏文明的第一個世襲制王朝,是不可能存在於黃河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區。以黃河流域為基礎的對夏文明的探索研究,只能是無果而終,成為哥德巴赫猜想。在早期夏王朝統治區域有限的範圍內,依賴農耕文明基礎上的華夏文明、夏文化,只可能存在於河流湖泊縱橫、農耕文明發展擁有得天獨厚條件的、自然、地理、水源、氣候優越的「夏之興也以塗山」的淮河塗山地區。(作者:趙輝)

參考資料:北斗維斟《西方人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嗎?來看看美國的教科書是怎麼說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BCX2nAB3uTiws8KlL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