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前兩天刷手機,看到一位網友分享的視頻,不到一歲的寶寶,身穿紙尿褲,後背滿是青色的痕跡,有顏色淺一點的,也有顏色深一些的,屁股上也有,紙尿褲都沒蓋住。
小孩兒出生後身上有胎記的情況很常見,但說實話,胎記這麼大片的,還真是沒見過。
老人經常開玩笑說,孩子身上的胎記,是投胎之前被打的,所以就有網友說:「這是不願意下來,被打了多少棍啊?」
還有人開玩笑說,「這是出生後孩子不哭,醫生給打得。」
哈哈,醫生聽完要哭了……
這種青色的斑痕,在新生兒身上很常見,是一種先天性的良性灰藍色斑,叫「蒙古斑」,是胎記的一種,表面光滑,顏色通通常為灰藍色,也可以說是青色,一般出現在嬰兒的腰部和臀部,形狀是圓形,橢圓形的片狀,尤其是我們黃種人,發生率比較高。
不過寶媽們不需要擔心,這種胎記是良性的,而且多數在5歲前就可以自然消退,少數會持續到成年,一般不需要專門治療,也不用擔心給孩子的外貌留下瑕疵,及時有未消退的,也只是在背上或屁股上。
我閨蜜在懷孕的時候就特別擔心孩子是不是健康,生完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孩子有幾個腳趾頭,渾身上下有沒有胎記。
所謂胎記呢,是皮膚組織在發育時的異常增生,從而出現在皮膚表面的顏色異常,或者形狀異常的情況。常見的胎記顏色有黑青素色(蒙古斑等)、褐色(咖啡斑等)、紅色(統稱血管瘤)、紫色(也多為血管瘤)、膚色(皮脂腺痣等)、白色(無色素痣)、黑色(黑素細胞痣等)。
寶寶寶媽們關注胎記,主要是害怕寶寶的胎記長在臉上或者其他能看見的位置,會給孩子引來異樣的目光。新生兒身上有胎記是很普遍的,有的胎記出生的時候可以看到,有的胎記是在寶寶出生幾個月之後才會顯現。
而胎記的類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色素型,一種是血管型。
色素型胎記主要是與皮膚色素變化有關,常見的有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等等;
血管型胎記主要與靠近皮膚表面的血管有關,常見的有毛細血管瘤、鮮紅斑痣、海綿狀血管瘤等;
大部分胎記只是會影響美觀,但有一些胎記可能合併了其他器官的異常,需要採取治療。如果胎記增速過快,同時有其他症狀,比如發癢、疼痛、出血,則需要及時治療。
如果胎記長在比較明顯的地方,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心理壓力,可以到皮膚科或者醫療美容科,可以通過雷射治療、液氮冷凍等防止進行治療。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胎記形成呢?
關於胎記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懷孕期間受到輻射影響會長胎記,有的說孕婦磕碰到之後孩子身上會有胎記,但是,目前沒有有效的措施來預防胎記的發生。
其實影響胎記產生的主要因素還是遺傳,是先天的,比如咖啡斑,上一代基因里有,通過複製傳遞給下一代,再比如蒙古斑,它的發生與種族有關係,因為胎記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個人體體質特徵,任何種族都有,只不過種類不同。我們把它當做和膚色、發色、瞳孔顏色一樣的特徵,就可以用平常心去理解了。
另外,胎兒的發育是非常迅速的,尤其在孕早期,胚胎細胞逐漸分化繁殖,形成身體的器官。胚胎細胞的三層中,最外層將形成胎兒的皮膚、汗腺、毛髮、指甲、牙齒,眼球,可以說每一天都很重要。
胎兒在胚胎期的其中一個發育階段開始出現色素細胞時,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產生基因發生突變,從而產生胎記,所以後天環境影響,也是一個因素。儘管不見得能夠真正起到預防作用,但是這幾個方面本身也是需要注意的:
1.環境污染。人總是生活在環境中的,而環境中會有對人體不利的因素,尤其是現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充斥著大量的污染,農藥、殺蟲劑、生長激素等物質被廣泛使用,尚不知道這些物質會對人體產生怎樣的影響。所以在孕期,我們儘量不去接觸這些。
2.營養問題。胎記的形成主要和色素細胞生長有關,而人體血清中的微量元素缺乏,可會影響色素合成的生化過程。所以懷孕之前包括懷孕過程中,孕婦要注意給自己補充充足的營養,鈣、鎂、鋅、銅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等。
3.生活習慣。懷孕過程中,孕婦個人的生活習慣包括情緒,都可能會導致基因突變或發育異常,所以我們需要在備孕和孕期都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5e2d4d8fa390911f686db15fb1dd9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