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龍頭們業績都在下滑,行業還有未來嗎、

2023-11-02     凱恩斯

原標題:CXO龍頭們業績都在下滑,行業還有未來嗎、

這幾天不少CXO藥企公布三季度情況,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公布之後,股價大跌的最厲害,那麼CXO行業還有未來嗎?

凱萊英前三季度營收63.83億元,同比下降18.29%;凈利潤22.1億元,同比下降18.77%。其中第三季度營收17.62億元,同比下降36.41%;凈利潤5.24億元,同比下降46.6%。

今年前三季度營收是在降低,上半年也是這種情況,主要是去年有新冠特效藥收入,扣除該訂單,凱萊英上半年營收增長33.27%。

今年上半年,凱萊英來自中小製藥公司收入15億,同比增長只有12.8%;來自大製藥公司(扣除大訂單)的收入雖然同比增長74%,但主要是2022年上半年因為做新冠特效藥訂單,擠壓了其他業務,比如2022年上半年來自大製藥公司(剔除大訂單)的收入是6.7億,而2021年上半年是9.54億,確實凱萊英的增速較疫情前有明顯下滑。

賭對了就漲,賭錯了就跌

有說是凱萊英有個大訂單飛了,影響了業績,從報表上看,也能看出點端倪,前兩年凱萊英披露了幾次重大合同公告。比如凱萊英一直給美國的一個大型製藥藥企的一款小分子化學創新藥物做合同定製研發生產(CDMO)服務,其全資子公司Asymchem,Inc.和吉林凱萊英醫藥化學有限公司與上述大型製藥公司曾簽訂過合同,合同金額分別為4.81億美元、27.2億元和35.42億元。

然後這兩年凱萊英發布過自己和這家藥企在這幾年近產生的交易金額及占營收比重數據,比如2018年該客戶收入約1.85億元,占當年營收比例10.07%;2019年該客戶收入2.49億元,占當年營收比例10.11%;2020年該客戶收入6.38億元,占當年營收比例20.25%。

但對方到底是誰,凱萊英也沒有披露。

不過有了這個大訂單之後,這兩年凱萊英的業績確實不錯,像2021年的時候,凱萊英收穫約46.39億元,同比增長47.28%;凈利潤約為10.69億元,同比增長48.08%。再看看去年,凱萊英收穫102.55億元,同比大漲121.08%;凈利潤約為33.02億元,同比大漲208.77%。去年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差不多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回凱萊英的小分子CDMO業務收入55.65億元,同比下降22.01%。但要是剔除大訂單影響,同比增長25.45%。可見,大訂單對凱萊英的影響可不小。

其實凱萊英的一個問題是大客戶依賴比較特別高,前五大客戶占比一半以上,其它康龍這些藥企差不多只有百分之15左右,一旦失去一個客戶業績影響是很大的。

藥明調低預期,康龍增長放緩

除了凱萊英,有些其他CXO藥企業績也在放緩,比如,藥明康德今年前三季度收穫295.41億元,同比增長4.0%,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收入同比增長23.4%;歸母凈利潤80.76億元,同比增長9.5%。不過三季度營收幅度不多,公司營收106.7億元,同比增長0.3%,凈利潤27.6億元,同比增長0.77%。

藥明做的比較突出的是TIDES業務在手訂單同比增長245%,預計全年收入增長將超過60%,TIDES主要是多肽和寡核苷酸為主的新分子CRDMO服務。而且藥明康德的GLP-1靶點藥物已經做出了十多款,其中4款是多肽類藥物,6款小分子藥物,另有一款已上市的藥物。

但是第四季度早期藥物研發階段需求不及預期,部分相關實驗室業務收入預計將低於最初預期,藥明調整了年收入增長區間,從之前5%至7%調整至2%至3%;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從之前29%至32%,調整至25%至26%。

還有康龍化成前三季度營收85.6億元,同比增長15.64%,歸母凈利潤11.39億元,同比增長18.51%。但是康龍化成增長也在放緩。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康龍化成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上漲39.81%、30.17%。三季度,康龍化成營收29.2億元,同比增長5.49%,歸母凈利潤3.53億元,同比下降6.05%,康龍化成的盈利能力在行業里沒排上名次,不過康龍的研發能力最強,研發人員是凱萊英或者藥明的幾倍了。康龍是行業里全流程的大型CXO,想像空間比較大。

沒了新冠藥物的大訂單,CXO行業還有GLP-1減肥藥

雖然之後來自新冠訂單應該沒有什麼了,隨之帶來的高增長也該陸陸續續停止了,藥明以及凱萊英的增長或多或少都有點受影響。等到今年最後一個季度或者明年的時候,這些藥企們的營收或許與新冠訂單沒什麼關聯了。剔掉新冠訂單帶來的影響,可能也不會太長久,藥企總會回歸以往的正常。並且還會找到新的方向。

比如這一陣減肥藥漲的很快,也有藥企股價甚至翻倍上漲,像減肥藥裡面做藥物研發的,像做GLP-1受體激動劑創新藥研發或者做生物類似藥物的,再比如那些多肽原料藥供應商。

若是藥企是做原材料供應商。那麼就少不了CXO里的CDMO藥企,這些藥企也可做代工生產,比如市場裡翰宇藥業、諾泰生物這類都可以做減肥藥原料多肽CDMO業務。其實藥明康德、凱萊英、九州藥業等藥企也能做這些研發。

前幾年凱萊英在財報里也提到過,多肽減肥藥業務情況,前幾個月凱萊英又提到,也是承認GLP-1的市場需求旺盛,前景非常好,但可能這個產業里還是缺少產能的情況,自己也在提前布局新產能、正在積極爭取全球訂單。今年半年報中說,行業產能需求非常大,公司已經有臨床階段的減肥藥訂單,為了應付可能的爆發,公司正加快產能建設,差不多明年上半年,固相合成總產能將超過 10,000L,可滿足百公斤級別的固相多肽商業化生產需求。這樣的產能不小了,在整個國內來看,產能數一數二。

從國內這些藥企拿到的減肥藥訂單來看,還是國外客戶力度更大,特別是美國,美國不管是大型製藥企業還是中小型藥企,他們收入增速都超過凱萊英自己的小分子臨床業務歷史增速水平。這些藥企也建設減肥藥生產線等待國外的大訂單出現,要是能夠抓住禮來或者諾和諾德這類全球減肥藥龍頭的訂單,那麼應該是又一次的大漲。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4c448576054008a3e5a338c466e2a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