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廈門人早起排隊的,當然是這13家面線糊老店了!

2022-05-05   小魚網

原標題:能讓廈門人早起排隊的,當然是這13家面線糊老店了!

都說廈門人的一天,是從美食開始的

早起時街頭的早餐攤

是我們出門的期許與動力

清晨那熱氣騰騰的一碗「煙火氣」

可能就是即將喚醒一天靈魂的面線糊

「嘟嚕嘟嚕」——聽,那是面線糊上下翻滾的聲音

開工第一天

不如給自己一份

煙火氣十足的早餐?

這13家在廈門一火多年的面線糊老店

這次毫無保留告訴你們~

面線糊,

廈門人vs泉州人逃不開的話題

不開玩笑,在廈門一說到面線糊,泉州人馬上就湊過來了。

「廈門的面線糊算什麼面線糊,只能說是面線!」

「你們應該來吃看看我們泉州的面線糊,糊而不爛,那才是面線糊的精髓。」

但廈門人表示非常委屈,畢竟廈門人吃面線糊的習慣掐指一算也有幾十年,許多廈門朗更是從小吃著面線糊長大的,說廈門人不懂面線糊?不存在的!

抱著一顆求真的心,小魚君在百度百科裡找到了答案: 面線糊起源於泉州,但在廈漳泉各地自成一派。

so……泉州的盆友們冷靜一下!我們只是把吃面線糊的傳統發揚光大而且吃出了廈門style,就算不合你們口味,這鍋也不能算是面線糊的

廈門人都怎麼吃面線糊?

雖然面線糊更常見於早餐的餐桌,但其實,就和廈門人吃沙茶麵一樣, 對於面線糊的喜愛不分早晚,早餐可以吃,午餐可以吃,晚餐可以吃(但是餓得快),醒酒的夜宵,也可以吃!

而在面線糊店裡,雖然可選的料碼往往不少,但一碗好吃的面線糊,也不能承擔太多。

加2-3種料的面線糊,才最是恰到好處。

面線和湯水的分量都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一勺舀起,既能喝到軟糯鮮潤的面線糊,也能吃到新鮮的料碼。

而廈門人在長期吃面線糊的「鍛鍊」之下,也默契地摸索出了一套加料攻略。最愛的大概是大腸、滷蛋、豬肝,再單獨點上一根油條,泡在面線糊里吃,爽!

不僅料碼有講究,這調料同樣有著門道。

吃面線糊的時候,白鬍椒粉一定是必不可少,一碗熱騰騰的面線糊呈上來,唯有在撒上了厚厚的一層胡椒粉時,才算是擁有了靈魂。

廈門面線糊界的老大哥們

雖然廈門的面線糊開遍了大街小巷,但要問起廈門人哪兒的面線糊最好吃,答案也總是五花八門。

「必須是八市那家啊,開了幾十年啦,去晚一點都吃不著。」

「還得是我家樓下的最好吃,從小吃到大了,味道沒變過。」

「菜市場路口那家沒有人提嗎!!」

最好吃的廈門面線糊究竟在哪兒?似乎永遠也不會有個定論。但,這幾家廈門面線糊界的老大哥們,相信你一定吃過……

浮嶼面線糊

地址:廈禾路200號

時光倒回幾十年,當時的思北路口到銀行中心一帶,在老廈門的心中,有個更熟悉的名字——浮嶼。

隨著時代的更迭,歷史的痕跡被一點點地磨去,許多老店也隨著舊城改造離開了浮嶼,但不遠的廈禾路上,浮嶼鴨肉粥仍然從清晨起就等待著人們的來臨。

看起來普普通通的面線糊,老一輩的才懂,這樣用大鐵鍋煮的,才最對胃。一碗熱乎乎的面線糊,撒上白鬍椒麵,從第一口就開始讓通體充滿暖意。

廈門味十足的咖喱鰩魚,肉嫩皮糯,能吃到的面線糊店不算多,面線糊本身加了鴨血,選上幾樣料碼配上油條,這樣的一套,讓一天都元氣十足。

阿玲面線糊

地址:溪岸路63號之1

穿梭過花香去吃一碗面線糊?不難猜到~它就是三十多年來一直藏在花鳥市場裡的阿玲面線糊。

每天清晨開始營業,往往還沒到中午面線糊就被絡繹不絕而來的老廈門一掃而空,而阿玲家標誌性的「漏勺」也成了街坊們多年來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這裡,肥瘦相間的鹹肉、大腸、一碗暖乎的面線糊配上油條,看似尋常又認真的一天就此打開了。

陳星仔飲食店

地址:營平路31號

假期的八市總少不了熙攘的人潮,但從一早就開始熱鬧起來的,一定少不了營平市場裡的這個小攤子。

為了早上七點前能夠開門營業,老闆凌晨就開始忙活著熬煮麵線糊的湯底早已經不是秘密。店裡的配料都事先鹵過,鰩魚和肉羹全部手工製成,要想吃到它們?那可得趕早。

濃稠的 湯底入口爽滑,面線糊黏而不爛,就為了這一口鮮甜,三十多年來數不清多少廈門人日復一日地專程前來。

溫峰小吃店

地址:鼓浪嶼龍頭路200號

在鼓浪嶼上,有一家低調得幾乎不引人注意的小吃店。早晨賣面線糊,到了午後就變成魷魚店。三十多年來,早已數不清有多少鼓浪嶼人的一天是從這兒開始的。

面線糊的湯水清冽,老客們會再多點些胡椒麵,這一口下肚,一整天的精氣神都來了。

豐盛些的時候就再加上一根油條,蘸進面線糊里,一套下肚,狠狠地打上個飽嗝,就是廈門市的早午餐打開方式。

海灣姐妹小吃館

地址:海滄區濱湖東路430號之4

當然~吃面線糊可不是島內胖友的專屬。在海滄,從路邊攤一直做到開店的海灣姐妹小吃,可一直都在海滄的美食榜上占據著一席之地。

妥帖的價格、新鮮的料碼,可真想不到不來這兒吃早餐的理由。

溫熱的湯水順著喉嚨滑到胃裡,喝得出其中帶著鮮美的肉香,鹹度的把握恰到好處,喝上幾口也不會覺得口乾舌燥。

原豆香小吃店

地址:思明區美仁路110號

在街邊的小板凳上彎著腰吃下一碗熱騰騰的面線糊,在廈門一定是最local的早餐打開方式。 而斗西路口附近的原豆香老店,自從被早餐中國爆了光,從此多了不少專程找來的食客。

檔口上的一鍋麵線糊和一鍋鹹粥,就是常來常往的這些人習慣和惦記的所有味道。玻璃櫃里的內臟、海鮮、瘦肉……料碼,添到粥裡面線糊里才夠味。

大腸、血、海蠣都不能少,搭上些許蔥花和胡椒麵,熱乎乎的讓人乏意全無。碎軟的面線軟滑得若有若無,柔軟的湯水也能透著清亮,最適合清早的胃。

雙宏小吃

地址: 湖濱南路44號之4北側

相距不遠的豆仔尾路盡頭,同樣陪伴了街坊鄰里許多年的雙宏小吃,老廈門一定也知道了。

特別在許多人的學生時代,數不清多少睡眼惺忪的日子裡,都是在這裡吃上一碗有著濃濃白鬍椒味的面線糊,再踏著遲到的鈴聲飛奔到學校。

一勺滑溜的面線入口,柔軟縈繞著舌尖、溫暖淌入口中,面線糊的魔力大約就是用雖溫柔的方式撫慰你清早的味蕾,任何疲憊都會煙消雲散。

亞海面線糊

地址:民族路(近廈港酒家)

老廈港的民族路拐角處,褪了色的招牌、簡陋的門頭……卻是一家曾經上榜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古早味老店。

只賣面線糊和鹹粥,過了中午就大門 緊閉,但一點兒不妨礙慕名而來的食客。

面線糊的湯底添加了蝦米,鮮甜清爽,清鮮的氣息尤其對早上的胃口。大腸、魚肉……想吃的料碼一加上,就是舒服暢快的一餐。

走遍了半個廈門,還有這些面線糊

味香面線糊

地址:第四市場路12號

第四市場,一個已經逐漸消失在大部分廈門人心中的地名,卻是如今思北特香包旁的所在。早年間的市場早已經不見了蹤影,但街頭的味香面線糊,仍是不少人早餐的打開方式。

清早開賣,忙活完早餐最忙的那檔子,阿姨總習慣會泡上壺熱茶和街坊們聊上幾句。

稠滑咸香的面線糊最適合喚醒惺忪的睡眼,大家總記不得店名是什麼,但那句「去思北吃面線糊啊」,叫人忘不了。

林福氣小吃店

地址:東渡路104-2

圖為老店地址

生活在東渡的胖友們一定懂,早餐吃個面線糊?那必須是林福氣啊!從一大早開始,吃早餐的人們就把小店圍了個裡里外外,連門口的摺疊桌都座無虛席。

一鍋濃稠的湯底架在台子上,邊上各種碼料挑你自個喜歡的加。點上小山般滿出來的一碗,也不過十多元的價格,比起不少的老店都更加實在。

它家的面線糊算是粗獷些的風格,入口順滑,久放也不坨,最愛這清甜的滋味。

莉梅小吃店

地址: 斗西路159號(近中山公園,口腔醫院旁)

趁著周末逛一逛中山公園,那當然,閩南式的「早午餐」也可以安排起來了!

開在公園邊上的莉梅小吃店,專做面線糊和春卷,胃口大開的早晨,一樣點上一份,滿足感能夠一直持續一整天。

將面線糊呲溜溜地吸入口中,湯水黏糯又鮮甜,廈門人最習慣這樣熱乎綿軟打開胃口的方式。

霞溪面線糊

地址:華盛路1-3號103室

湖裡的華盛路上,卻藏著一家從霞溪路搬遷來的面線糊老店。大概是從店名就「暴露」了它的歷史,不少老客都是一路追著吃了過來。

一份面線糊標配豬血和丸子,豬血浸潤在面線糊里,帶著點咸,一口咬下汁水溢了一嘴,還伴著細滑的面線糊。

雖不如許多名聲在外的 老店那般網紅,但平實的價格和妥帖的味道,也讓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旺福壽小吃

地址:龍虎山路637號

有生活的地方,總少不了菜市場的陪伴。雖然一提到曾厝垵總會想起絡繹不絕的遊客,但這裡的菜市場裡,生動的煙火氣每日都會飄起

菜市場附近就有這麼一家小店,早上開始營業,早餐有粥有面線糊,但看得出,街坊們還是最習慣在清早來吃份面線糊。據說平日早餐忙活的點來,常常還得排個隊。

和其他面線糊店相比,料碼算是豐富,就連平日裡不算多見的魚羹和肉羹,這兒也是有的。稠滑但不黏糊的面線糊,呲溜一大口,暖到心底。

廈門最好吃的面線糊究竟在哪?

問上100個人,或許會有100種答案

我們還記得改過名字也搬過家的 文屏面線糊

大中沙茶麵早上開賣的面線糊

翔安泰和廣場的 翔香面線糊

還有泉州派的 候記、鄭記、順記……

最好吃的面線糊大概永遠都不會有標準答案

但只要生活繼續

這些熟悉的陪伴就將繼續陪伴著我們

度過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清晨

┃圖文來源:廈門好料

┃轉載授權請聯繫微信號:daydayxiaoyu

點擊查看廈門2022年小升初方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