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要求、激勵的雞血:有時可以允許自己「不那麼高效」

2022-07-02     簡單心理

原標題:嚴格的要求、激勵的雞血:有時可以允許自己「不那麼高效」

在進行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並沒有感受到聯結感?

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卻越來越累?

可能,我們有時也需要像一個好家長一樣,照顧自己內心的小孩。

你是否曾經感到,心理諮詢 沒有讓你產生聯結感,而且你並不知道為什麼?雞湯式的、自我激勵的文化會不會讓你對自己感覺糟糕?

如果來訪者在諮詢中試圖按照他們覺得自己應有的樣子表現,諮詢師也在以一種也許看上去很好,但很表面的方式支持來訪者, 咨訪關係會逐漸變得不真誠,諮詢中也會出現隱患。

這樣的諮詢會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感到不真誠,也不稱心。

我把這種諮詢描述為 「看似有效」而非真正有效的諮詢

圖片來源:《時時刻刻》

01

「想要變好」的想法,可能也有它黑暗的一面

「看似有效」的諮詢或雞湯式的自我激勵會讓人感覺非常表面,且不生動, 就好像打一劑陳詞濫調的雞血。

所以哪裡出了錯呢?

當你來做心理諮詢,你會想要努力通過某種方式變成更好的自己,比如想克服你的某些症狀。同樣的,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有些行為或者習慣需要改變,才能變成更好的人, 成為「最好的自己」,或者擁有「最佳的生活」

然而,這些想要變好的想法其實也有它 黑暗的一面。 它們可能會讓人無法對自己感到同情,無法接受自己和他人。

舉個例子,如果你有抑鬱的症狀,你腦海中的「更好版本的」自己——也就是沒有抑鬱症——可能會讓你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夠好、有缺陷。 而你的「更好的」自己會成為一個奚落你的形象:如果你再努力一點,你可能就可以變成我了——別犯懶了!

還有一個 更微妙版本的「更好的自己」,它可能不會明顯的讓你覺得低它一等,但它會用善意傷害你——持續的積極、壓抑的高效、激勵式的口頭禪,這種更積極的、更好的自己會對自尊有同樣嚴重的傷害。

圖片來源:《摩登愛情》

總結來說, 這些看似積極的經驗屏蔽了我們真實的困難情感,讓我們很難誠實地接受我們自己。而接受自己又往往是真實的成長和康復的一個關鍵部分。

以我的經驗來說, 一旦一個來訪者開始為了「在諮詢中表現得好」而抑制自己的負面情感,一切就會變得表面起來。

也許你感受到的是憤怒、挫敗、抑鬱,或者你可能只是有點煩。我們都曾經有過那種感受, 我們陷入習慣性挺過去並變得「高效」的怪圈——尤其是我們在為了諮詢花錢的時候,對吧?

有些來訪者甚至會擔心在諮詢中「失敗」。同樣的,諮詢師也會希望工作順利並讓諮詢平穩發展,從而可能忽略諮詢中暗示負面情感的肢體語言信息。

02

如何使諮詢真的有效?請把自我同情放在第一位

解決方案就是時刻記得接受那些不夠光鮮亮麗的事情。他們是自然的人類反應,而且我們所有人其實都很容易受到這些的影響。

挑戰在於:怎麼才能在保有自我提升的願景的同時,又不丟掉你的自尊呢?心理諮詢總是在做這樣的平衡:一方面提供能分享脆弱和獲得認可的空間,另一方面又把你自己輕輕推出舒適圈。

圖片來源:《藍白紅三部曲之藍》

想要諮詢真的有效,這裡有兩點建議:

第一,抓住你的真實情緒,你的感受和你的需要,不論它可能有多困難,多不方便,或多麼的「不高效」。

第二,把自我同情放在第一位。這並不是可有可無的。

03

什麼是「健康成年人模式」?

在圖式療法*中,我們會培養一種我們稱之為來訪者的 「健康成年人模式」的思維習慣,在這種模式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的不同情緒,並能用關懷和同情來管理它們,同時,能夠去設定我們的邊界。

這個健康成年人模式和「更好的自己」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健康成年人模式就像你的精神管家一樣能好好照顧你。

它的工作原理是:如果你意識到你對自己很苛刻,你想停止這種行為,你會怎麼辦?你得想像進入到一個對自己更有同情心的位置上去。

「我的健康成年人模式會怎麼做?」

健康成年人模式能意識到苛刻對我們的自尊造成的傷害;每當我們對自己苛刻的時候,它只會讓我們感覺更糟糕,而這樣的通常結果是, 我們內心的小孩會感覺很不好。

而健康成年人模式則提倡像個好家長一樣照顧那個內心的小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管他叫「健康成年人」模式。

我們每個人都有孩子的一面,它是需要被照顧的。

圖片來源:《一念無明》

這個「看似有效「的難題在圖式心理學中也同樣適用。當我們跟來訪者講到健康成年人模式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把這個詞理解為「更好版本的你」或者「完美的你」。

當聽到「健康成年人」的時候,人們會感覺到一種出於自我激勵的壓力,並把這個「健康成年人」想像為一個高效運轉的職場人士:有孩子,有完美的婚姻和性生活,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去健身,然後寫他們的小說,做一些自製燕麥棒,再和國內各處的家人朋友視頻問候,然後完美完成公司的報告,再帶他的孩子去足球訓練。

換句話說,這就是活生生的焦慮發作。

圖式心理諮詢師要確保她的來訪者知道,健康成年人模式是關於同情和善意,也關於設定邊界。它很像一個優秀的家長:知道如何在感情上滋養他的孩子,並且風趣, 同時又很現實,知道什麼是必須要做的

健康成年人模式依舊是你自己,伴隨著你所有的負面情緒和艱難時光。做你自己,感到焦慮,失去耐心,感到被壓垮、困惑、厭倦;或悲傷、生氣、抑鬱、緊張……都是健康的。

不是要讓你的負面情緒走開,反而我們要通過認識它們的方式來處理、認可他們,並試圖避免讓它們以不健康的方式影響你。

當然有時也會失敗。但我們人生的歌曲里也需要一些低音,不是嗎?

註:圖式治療是Young及其同事(Young,1990,1999)創立的整合性理論,它充分擴展了傳統認知行為的治療方法和概念。圖式治療融合了認知行為、依戀、格式塔、客體關係、建構主義和心理動力學等理論,形成了一個豐富、統一的治療模型。

我們需要偶爾的 自我同情,來照顧自己內心脆弱的小孩。關注自己真實的情緒,不要把負面情緒完全拒之門外。如果你對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到 迷茫無措,或者想要照顧自己 卻不知道從何做起,或許, 我們的 心理體檢服務可以幫助到你

心理體檢利用國際標準的心理測評量表系統和 1v1 的深度訪談,幫你探明現在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幫助你更加明確哪些議題是最值得關注的,議題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如果你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是最適合你的。

數據顯示,經過 心理體檢進入的心理諮詢,咨訪匹配度有效提升5倍。

心理體檢服務降價為129元啦

本文系編譯,原文連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flipping-out/202109/avoid-the-trap-oppressive-positivity-in-therapy

作者:Richard Brouillette, LCSW

譯者:簡單心理 Ary

責編: yy,Jane

心理體檢是什麼?

點擊了解一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18e54dcc8c0ca0d61362aac7f2f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