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身」究竟意味著什麼

2021-04-05     明珠絮語

原標題:「農村出身」究竟意味著什麼

01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講師程猛在演講《讀書的料》中,關注的是農家子弟的讀書問題。

其中一個「農村出身究竟意味著什麼」的問題擊中了太多人的心弦,話題一下子上了熱搜,也引發了無數農家子弟對往事的回憶。

包括廣州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姚華松在內的許多作者,都紛紛撰文,重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市的奮鬥之路,引發了太多人的共鳴。

筆者作為農村出身的孩子,看了程猛的演講以及姚華松等作者的文章後,也深有感觸,願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感悟。

02

其實用「農村出身」來定義一個群體是不準確的,因為在農村也存在階層,生活條件千差萬別。

比如在當年的農村,父母雙方一個務農,一個有正式工作,這種家庭的孩子,經濟上會相對好一些。

哪怕父母是村幹部,和最普通的農民相比,孩子的成長也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比如《平凡的世界》里的田潤葉,父親是村幹部,叔叔是縣領導,這樣的農家子弟,實際上並不能完全代表農村。

在改革開放後,又出現了抓住歷史機遇發家致富的農民群體,他們的孩子在農村應該算是上層了,至少在經濟方面並不比城裡人差,甚至還要更好一些。

真正能夠代表農村的,是那些家長作為最普通的農民,沒有額外的經濟來源,也沒有任何外界幫助的家庭的孩子。

簡單地說,就是農村出身,而且貧窮。

很不幸,我就屬於這個群體。

如果出身農村的孩子群體也是一個「金字塔」的話,這樣的農村子弟是大多數,處在底部的位置。

這樣的孩子,大多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性格特點。

03

第一個就是自卑。

我對童年的記憶不深,只是當我漸漸的長大,開始上學,知道自己穿的衣服不如同學漂亮,學習用具不如同學高檔,在食堂沒有錢像同學一樣買好吃的葷菜的時候,自卑感才開始越來越濃,漸漸揮之不去。

不僅在城裡人面前自卑,就算在那些條件稍好的農村人面前也會自卑。

只有在和自己一樣的家庭出身的同齡人那裡,才會有心理上的徹底放鬆。

這種影響是久遠的,甚至可以說,深入骨髓,影響一生。

從小到大,我不喜歡拋頭露面,不喜歡人多的場合,恐懼和陌生人交往,不敢上台演講,不敢追心儀的女生,沒有突破自己的勇氣。

即使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也是經常會選擇逃避。

10多年前,已經有電視台邀請我去做現場的嘉賓,但我總是找出千般藉口推託不去。

在這兩年我出了書,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歡,但我仍然拒絕了一些去學校演講的邀請,連讀者見面會都一概不做。

甚至,我和人聊天更喜歡打字,而不是語音,也很少打電話。

我總是想把自己包裹起來,和別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04

第二個是敏感。

自卑會讓人產生強烈的近乎變態的自尊,讓你對一些本可以不必注意的細節更加敏感。

一個特別典型的現象是,自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有時候,擔心別人評論自己,擔心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總覺得別人的目光是在自己的身上。

有人竊竊私語,總以為是在談論自己。

過於敏感的結果,有點像契訶夫筆下那個小公務員一樣,可能會把一些微小的甚至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過度聯想,並無限放大,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困擾。

忽然想到了一個人,馬加爵。

同學間的嘲笑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在馬加爵的心裡,卻是受到天大的侮辱,以至於心裡過不去那個坎,最終採取了過激的舉動。

當然,他代表了一種最極端的情況。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同樣的話,同樣的事,在那些敏感的農村孩子心上,留下的痕跡肯定會更加深刻。

這些刺激,可能轉化為默默努力的動力,也可能會變成令人難以理解的過度反應。

05

第三個是短視。

幾十年前的大部分農家子弟,求學的目標都只有一個:考上大學,跳出農門。

換句話說,把考大學當成了人生最終的目標。

這也造成了很多農家子弟的後續發展不盡如人意,因為缺少對大學之後的人生規劃,我們不知道以後人生的路該怎麼走,於是止步不前。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說,當時只要能考上研究生,人生就可以再上一個台階。

大學畢業,一般都會分配到原籍參加工作,而考上研究生,至少也會留在省城。

當年那些考研的同學,現在大部分都是大學裡的碩導博導。

要知道,那時候考研並不像現在這麼競爭激烈,有人說得好,只要想考,只要拿出上高中時一半的努力,都可以考上。

只是,沒有人給我們正確的指導,或者說,沒有人給我們指導。

於是,我們失去了人生最寶貴的一次機會。

你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你的世界觀就是什麼樣子,而你出身越差,貧困程度越高,看到的世界越小,世界觀越狹隘。

所以,農村的孩子,往往會在選擇上出現錯誤,或者說不知道應該怎樣選擇,看不到前進的方向。

06

第四個是懂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孩子也更懂事,因為生活更早的把真相展現在了你的面前。

貧困的農家子弟更懂事,願意在自己的身上背負更多的東西。

他們更知道感恩,誰曾經幫助過自己,誰對自己給予過尊重,都會始終記在心裡,想著有機會報答。

他們對弱勢群體更有同情心,更能理解他們的處境,因為自己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員。

比如,貧困的農家子弟從小就認識到了缺錢的艱難,也認識到了父母生活的不易。

這樣的孩子,往往比那些富生富長的孩子孝順父母,他們的心思往往更細膩,更願意為家庭承擔更多的責任。

這恐怕就是「鳳凰男」和「鳳凰女」的由來。

那些貧困的農家子弟,終身都會帶著自己這些獨特的烙印,即使通過讀書去了大城市,即使最後在那裡定居,成為了城裡人。

這是缺點,也是優點;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07

有時候我會突發奇想:如果讓自己和另外一個人交換人生,變成他,我會選擇誰呢?

但我發現,我不會選擇任何人,我還是會選擇做我自己。

生活剝奪了我很多,但也讓我收穫了很多。

我經過了一些困難,也更了解人間的疾苦,我走過一些彎路,也更豐富了我的人生。

苦難過去後,就不再是苦難。

更何況,兒時的生活窘迫,也遠遠談不上苦難。

最重要的是,這個社會有一條管道,讓你通過你的智力、你的勤奮去改變自己,改變命運,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很慶幸,自己抓住了這樣的機會。

雖然自己仍然很普通,但已經滿足。

今天農村的孩子,境遇已經比我當年要好得多。

但上面說的那些情況,還會或多或少存在。

總有一些鴻溝,我們難以逾越。

但同樣,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總有一天,你可以笑著把過去的不堪講出來,風輕雲淡。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xCUpXgBMMueE88v4I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