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五大現象」,證明書法還沒「入門」,看看自己中招了嗎?

2023-12-08     書法網

原標題:出現這「五大現象」,證明書法還沒「入門」,看看自己中招了嗎?

出現這「五大現象」,證明書法還沒「入門」,看看自己中招了嗎?

書法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國粹」,它就像京劇、崑曲、國畫和武術,不論是欣賞還是從事,都有一定的門檻。很多朋友可能會說:「這就是在故弄玄虛,只要有耳朵、眼睛,就能欣賞它們」,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同樣一個場景,有人畫抽象畫、有人畫寫真,往往畫寫真的人會收穫更多的讚譽。

抽象畫對水平的要求並不低,但它們的「美」不那麼明顯,且顯得「怪異」,因此總是被取笑、諷刺。外國人很難欣賞書法,我們雖說朝夕離不開它們,但也未必是合格的書法愛好者。如果還有以下五種「現象」,證明自己可能還沒入門,快來看一下自己是不是「中招」了、

第一:「楷優於草」。持有這種看法的朋友,認為楷書比草書高明,認為容易辨識、板正端莊的字是最好的。這就是一個誤區,楷書有楷書之美,草書有草書之美,楷法之美在於用筆之精微,結字平中有奇,如歐顏柳趙四位的作品。但草書用筆之靈活,結字之多變,章法的節奏韻律在他們看來就是「鬼畫符」。

第二:「草優於楷」。這與第一種截然相反,他們認為,草書的即興性和筆畫之縱逸狂肆,蘊含著飽滿的情緒和宇宙陰陽之變化。而楷書則死板僵化,甚至以「印刷體」一概而論。甚至有人認為「只有三流書法家才寫楷書」。

第三:只要筆畫、結字變化豐富,就是好字。如果這麼認為,那就上了「江湖體」的當。書法之所謂的變化,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如衄挫、調鋒、翻筆、銜接,以《蘭亭序》為例,這些變化發生的非常巧妙。而「江湖體」的變化是驟然間莫名發生的,也就是說是「妄生圭角,空作抖擻」,既不自然,也不美觀。

第四:只要出現簡體字,就認為這件作品是偽作。簡體字是從俗體字、異體字、草書中吸取而來,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簡體字,古已有之,細心觀看王羲之《十七帖》,就會發現其中如「東」「馬」「於」等字已經出現,除非是建國後新發明的字,否則不能以此判斷真假。

第五:只了解書法家和作品,卻輕視書學理論。這種現象很普遍,有的朋友只能說出一位書家的姓名和代表作,但其他一概不知。我們常說理論、實踐並重,古人的書學理論往往微言大義,如孫過庭《書譜》、張彥遠《法書要錄》、米芾《海岳名言》、姜夔《續書譜》等,都值得一讀。

您還知道哪些書法未入門的「現象」,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dc3f96b6b1ea72c7e85e57e3122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