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起,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國有大行接連在官網掛出最新的人民幣存款利率表,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其中,一年期及以內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0.1%,兩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0.2%,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0.25%。在調整後,3年期定存掛牌利率從2.2%降至1.95%;3個月、6個月、1年、2年、5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調整後分別降為1.15%、1.35%、1.45%、1.65%、2.0%。
存款利率下調,短時間裡給銀行板塊屬於利好,因為貸款利率未調整。說明之後銀行的存貸款利差在增加,利率水平在提升。要是銀行股能保持穩定,對整個股指趨勢也不錯。
但是反過來,增加了銀行股,那麼對實體經濟會造成一些損失。
存款率下調能促使企業和老百姓的資金流動嗎?
我們之前討論過跟多次,如果經濟發展出現瓶頸或者壓力,那麼就要有相應的手段,比如貨幣政策或者財政政策,降息或者是降准,也就是下降利率水平。降存款利率也是降息,屬於利好消息。從恢復經濟增長方向來看,存款利率下降也比較有用,手裡有筆錢,這兩年存銀行,能拿到的利息越來越少,特別今年,會減少存款人的收益。這是對個人來說。如果我們放眼整個市場,下調了存款利息,會整體性質的刺激大家不把錢放到銀行里去。今年宏觀經濟指標當中,央行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全國各省市居民儲蓄的情況,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存款大幅增長,增加了20萬億元,比2022年同期多增了1.3萬億;與2023年初相比,增幅達到了10.5%。
這個數據相比去年要多,去年全年居民存款僅增加了26萬億,這說明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已經占到去年全年的77%,增速之快令人驚訝。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末,全國居民存款總額達到131.9萬億元,按照14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存款約為9.42萬元。
不僅僅是老百姓,企業也是,賺了錢就把錢往銀行里放,不去擴產,也不去投資。如果存款利率下降了,企業自己也知道,把錢放到銀行里不划算了,就會拿出來去,理論上來講去擴產或者投資算。理論上是這樣的。其實,老百姓或者企業不願意擴大消費,或者不願意投資擴產,不僅僅取決於存款利率,還取決於對未來的收入的一個預期,預期好了,大家願意投資消費,預期不好,肯定不願意冒著風險。降利息有好處,更好的是降貸款利率,甚至存款利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降貸款利率,這樣讓商業銀行去讓利給企業,讓利給老百姓。
另外,現在消費貸利率也很低了,上個月,國內銀行線上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平均利率是3.41%,環比下降1BP。到去年十一月份,消費貸可執行平均利率從4.2%逐步下降到3.41%,下降近80BP,而同期,1年期LPR僅下降了20BP。
為啥消費貸利率也變的這麼低了,大部分原因就是老百姓不願意買房子了,住房貸款新增乏力,導致有的銀行出現負增長。今年下半年,一些股份制銀行消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平均水平一直低於國有銀行,比如股份行中浦發銀行「浦閃貸」、招商銀行「消費閃電貸」最低可執行利率均差不多在3%。
消費貸利率下調可以降低消費者的借款成本,目的是提高消費者的借款意願和還款能力,但還是大家的借款意願還是不高。
鍋里有了,碗里才會有
前幾天有個張五常的教授,說怎麼讓經濟快速復甦,首先是提振消費開始,如何提振消費,第一得放開對樓市的管控,然後再儘快的把通脹率推高到百分之六之後再控制回百分之四,直到經濟全面復甦。如何提振消費?大家的意見不一樣,這個教授說得推高通脹率。這個美國的方法差不多,他覺得讓通脹推動整體資產的價格企穩反彈,然後消費就能跟著反彈。而且消費的多少不取決於收入,而是取決於財富。
政府極大的發錢給老百姓,目的是讓大家拿著錢去消費,促進商品經濟流通,理論確實是這樣,大家有了錢去消費,刺激流通,企業多掙錢了,就會漲工資或者是擴大投資,然後再帶動其他行業的收入和消費增加,整個經濟就運轉起來了。
但是發錢這種方法,或許在我們國家行不通,我們國家老百姓太愛存錢了,這種發錢的暫時性的收入,起不到刺激消費的效果。可能發了一千塊錢,老百姓會存八百,拿二百塊去消費,遠達不到消費一千塊起到的效果。所以大家花多少錢,不是簡單的取決於你掙多少,也是取決於大家存了多少,掙了多少。再加上大家預期未來還能掙多少,也就是一個人的永久性收入,也就是財富。想要增加大家的財富,加大通脹,讓房價不再跌,增加居民財富水平,才能增加消費的意願。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