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炎雖是小病,發展為腎衰後,患者痛不欲生,如何辨別該病

2019-09-15     走進醫師

1前驅感染和間歇期:

前驅期常為鏈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咽炎、淋巴結炎、猩紅熱等,或是皮膚感染,包括膿皰病等。由前驅感染至發病有一無症狀間歇期,呼吸道感染引起者10天左右,皮膚感染引起起者20天左右。

2典型病例的臨床表現:

經前驅期鏈球菌感染1~3周無症狀間歇期而急性起病,表現為水腫、血尿、高血壓及程度不等的腎功能受累。

1水腫是最常見的症狀,系因腎小球濾過率減低水鈉瀦留引起。一般水腫多不嚴重,初僅累及眼瞼和顏面,晨起重。輕者僅體重增加,肢體有脹滿感;重者波及全身,少數可伴胸腔積液、腹水。急性腎炎的水腫壓之可不凹,與腎病綜合徵時明顯的可凹性水腫不同。

2半數患者有肉眼血尿,鏡下血尿幾乎見於所有病例。肉眼血尿時尿色可呈洗肉水樣、煙灰色、棕紅色或鮮紅色等。血尿顏色的不同和尿的酸鹼度有關。酸性血尿呈煙灰色或棕紅色,中性或鹼性尿呈鮮紅色或洗肉水樣。

肉眼血尿嚴重時可伴排尿不適甚至排尿困難。通常肉眼血尿1~2周後即轉為鏡下血尿,少數持續3~4周。也可因感染、勞累而暫時反覆。鏡下血尿持續1~3個月,少數延續半年或更久,但絕大多數可恢復。

3血尿同時常伴程度不等的蛋白尿一般為輕至中度,少數可達腎病水平。尿量減少並不少見,但真正發展至少尿或無尿者為少數。

4高血壓見於30%~80%的病例,系因水鈉瀦留血容量擴大所致,一般為輕或中度增高。大多於1~2周後隨利尿消腫而血壓降至正常,若持續不降應考慮慢性腎炎急性發作的可能。

出現上述症狀的同時,患兒常有乏力、噁心、嘔吐、頭暈,年大兒童常訴腰部鈍痛,年幼兒童常訴腹痛。

3典型病例表現:

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症狀的亞臨床病例可全無水腫、高血壓、肉眼血尿,僅於鏈球菌感染流行時,或急性腎炎患兒的密切接觸者中行尿常規檢查時,發現鏡下血尿,甚可尿檢正常待6~8周後恢復。

2臨床典型病例表現有水腫、高血壓,甚或有嚴重循環充血及高血壓腦病,而尿中改變輕微或常規檢查正常,稱為「腎外症狀性腎炎」,此類患兒血補體C3呈急性期下降,6~8周恢復典型規律性變化,此點有助於診斷。

3尿蛋白及水腫重,甚至與腎病近似,部分病兒還可有血漿蛋白下降及高脂血症,而與腎病綜合徵不易區別。

有腎病相關科普,有疑問可以【私信】提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a-SNm0BJleJMoPMCk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