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年內最大的IPO來了。
目前華虹半導體上的是科創板,是位於中芯國際當時的532億元和百濟神州的221億元之後,屬於科創板的第三大IPO。華虹本身也不錯。是內地第二大、全球第六大晶圓代工廠,算是國產替代的種子選手!上午市值開盤突破1000億元。
有意思的是,美國印度這些的股票市場的亮點是今年漲幅達到了多少。我們股市的亮點發行了新股融資額全球第一,拿IPO的規模和數量來衡量市場的繁榮,可能是理念不一樣吧,我們更重視融資額,美印更重視投資者,兩者都沒有對錯,只有利益分配的重點不同。
夾縫中生存,也活得挺好
和台積電、中芯國際相比,華虹的製程工藝比較低,處在在55nm的技術。台積電的製程已經達到3nm,目前在攻克2nm以及1.4nm技術;中芯國際也突破了14nm工藝製程。
台積電以及中芯國際賺錢的模式,是想方設法突破高精尖,比如做好先進的製程工藝,做到其他廠商的前面,那麼就有希望在做代工業務里做一些提高自己的議價權。
十幾年前,台積電率先實現28nm量產落地,技術的進步讓台積電在該製程產生的營收占比在一年的時間裡從2%提升到了22%,對台積電、中芯國際這類走在前面的廠商來說,製程越先進,越有利於提高營收。2018年台積電率先量產7nm後,蘋果、華為、AMD的訂單紛紛湧向了台積電。
華虹半導體瞄準的是中低端,沒辦法,沒實力去玩高端的,沒辦法像台積電、中芯國際這類想方設法在集成電路中玩命增加電晶體數量,以提升處理器性能的模式。
沒辦法,突破高技術很難,像中芯國際曾在28nm技術上努力好久,才慢慢實現。高精尖的研發做不好,兩個方向只能保一個,華虹只能憑實力占中低端的,華虹做的方向是不完全依賴電晶體尺寸的縮小,利用優化結構與製造工藝,最大化發揮不同器件的物理特性,聚焦產品性能及可靠性。
而且這類市場並不是所有應用都需要強大的處理性能。很多中低端的應用不需要這麼強大的處理性能,反而是比較廣泛的應用,看重的不是性能技術,看重的事成本和功耗,像物聯網設備、智能家居等。
所以華虹半導體選擇了的是這些特色工藝。即不完全依賴縮小電晶體線寬,而是通過聚焦新材料、新結構、新器件的研發創新與運用,並強調特色IP定製能力和技術品類多元性的半導體晶圓製造工藝。
客觀來看,華虹半導體在「特色工藝」上確實做出了自己的成績——招股書介紹,華虹半導體是行業內特色工藝平台覆蓋最全面的晶圓代工企業。根據TrendForce的公布數據,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領域,華虹半導體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卡IC製造代工企業以國內最大的 MCU 製造代工企業;在功率器件領域,該公司是全球產能排名第一的功率器件晶圓代工企業,也是唯一一家同時具備8英寸以及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能力的企業。
特色工藝路線給華虹半導體帶來的業績也非常不錯,在其他消費電子疲軟導致業績下滑的情況下,華虹半導體愣是憑藉自己的生產優勢賺了不少錢。
2020年到2022年,華虹半導體營收分別為67.37億元、106.3億元、167.86億元,2020年凈利潤為5.05億元,2021年則為16.6億元,相當於在過去一年的基礎上翻了2倍,而2022年凈利潤為30.09億元,則是凈利潤增長接近1倍了,以這樣的業績表現看,這家廠商的盈利性還是值得期待的。
2023年一季度,華虹半導體業績更進一步,營業收入為43.74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4.90%,歸母凈利潤為10.44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62.74%。
穿越周期,仍賺錢
看到華虹半導體的業績,你可能會想,前兩年,全球半導體好像表現的並不太好,怎麼華虹還能賺錢呢?是一個奇葩?
前幾年確實半導體產業出現比較大的波動。
2019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下滑超過12%,只有4121億美元,2020年全球數字化進程加速,帶動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景氣周期,半導體一直火熱到了2022年,之後因為產能從短缺變為過剩,加上需求被提前釋放,半導體景氣度下降。
到現在,半導體回暖的情況依然沒有像以前那樣火熱。要知道,今年一季度全球很多晶圓代工廠都是不賺錢的,像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營收單季度跌幅達18.6%,產能利用率及出貨量都有下滑的跡象。中芯國際今年一季報也不好看,經營活動產生的核心利潤大幅下滑95%導致凈利潤下滑接近50%。營業總收入102.09億元,同比增速-14%,毛利潤23.24億元,同比增速-52%,核心利潤1.37億元,同比增速-95%,凈利潤18.39億元,同比增速-49%。和這些廠商相比,華虹半導體業績算是抗打的了,華虹的領域不講究技術,講究的是廠商工藝的成熟度和穩定性、工藝平台的多樣性,以及產品種類的豐富程度,還有產能,產能上來了,你就賺得多,上不來,你也賺不了多少,說白了,賺的是辛苦錢。
整個半導體行業,今年二季度也沒有多大的好轉,從台積電披露的第二季度報來看,台積電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下滑10%和23.3%。
說到台積電,前兩天也不少情況,台積電的董事長前兩天吐槽了台積電在美國的情況,台積電跟美國國會、跟商務部、跟白宮之間的關係也都很好,不過呢,跟美國工人之間也因為文化差異搞到關係很緊張。所以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進度一直很慢,現在台積電想的是要是美國能夠提供一些激勵措施,用在購買在美國製造的晶片上,還可以繼續考慮,不然的話台積電在美國的進度受阻。這幾年美國一直想著重建製造業嘛,不管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力圖讓美國製造業崛起,也有人發現,美國表面歡迎晶片廠商過去,但又不給後續的支持,所以美國其實不關心什麼台積電的建設進度,什麼製造業回流,美國關心的是台積電不能在中國大陸建廠,或者是為大陸所用,他們想要做的就是阻止尖端晶片廠商在中國大陸建廠,,台積電很可能只是一個大國博弈下的棋子。
現在台積電想明白了,其實晶片研發是最重要的,高端晶片需要幾千名的專家的參與,不能把晶片研發放在其他地方。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也算過一筆帳,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可能要比在中國台灣至少高出一半。還沒等到賺多少錢,現在連工廠進度都保證不了,還談什麼未來呢?
還有三星,三星電子公布的數據也不太好。今年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了22.3%,營業利潤更是從2022年的14.1萬億韓元,跌至6000億韓元,這是2009年以來的季度最低點。晶片是三星的核心業務之一,全球晶片市場的疲軟可能對三星產生了負面影響。美國政策的變化,也讓三星的日子沒以前滋潤了,美國現在正推動晶片本地化,導致美國對國外工廠加工晶片的訂單大幅減少。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限制導致三星的晶片出口率急劇下降,出口量在過去兩年中減少了30%以上。這讓三星在全球晶片市場的份額比以前少了。
未來華虹半導體究竟能給我們的經濟和半導體行業帶來什麼
但是看著台積電中芯國際在製程上進步與提高,讓後面那些成熟的工藝會變得越來越便宜。比如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任天堂GBA遊戲機可能花費四五百塊錢,現在2023年了,四五百塊可以買到很多。
現在華虹的55nm的製程可以滿足大部分數字、模擬、射頻等晶片的需求,可是也有其他的廠商也在做這類製程,有可能會替代當下華虹量產55nm的晶片。所以,華虹也不能守著中低端止步不前。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