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公司三季度報:整體略有回暖,影視項目周期性特點突顯

2019-10-29     影視Mirror

近日,影視公司Q3業績報告相繼出爐,整體來看,影視板塊第三季度有所回暖,雖然成績比不上去年同期,但相比今年前兩季度,有了環比的提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上半年的頹態。

8家已公布三季度報告的影視公司中,光線傳媒表現最為亮眼,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超過100%,凈利潤更是同比暴漲463.33%。華策影視、唐德影視、華錄百納和宋城演藝,第三季度的凈利潤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另外,還有包括萬達電影、歡瑞世紀、北京文化等在內的影視公司,公布了2019年Q3業績預告。從預告的成績看,除了歡瑞世紀和長城影視,其餘5家影視公司都實現不同程度的盈利。


盈利10億+,光線拔得頭籌


2019年前三季度,光線傳媒實現營業收入24.61億元,同比增長91.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09億元,同比下滑51.46%;而單看第三季度,光線傳媒實現營業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128.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4億元,同比增長463.33%。

從光線傳媒的營收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1—9月,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都集中在第三季度。尤其是凈利潤,單季度凈利潤超過10億,使其穩坐該季度盈利排行榜的第一位。

光線傳媒在該季度的突飛猛進,源於公司電影業務的提升。前三季度,光線傳媒主控影片14部,累計票房超過90億。這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占據一半以上,超出市場預期,目前票房已接近50億。

作為光線主投的項目,《哪吒》里程碑式的成功,帶給光線業績的大幅提升。不過,前三季度光線傳媒的凈利潤同比依然出現下滑,而這主要由於今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額大幅下降所致,去年同期,光線傳媒出售所持有的新麗傳媒的股權,其非經常性損益凈額為18.91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該數值僅3602.09萬元。

總的來說,光線傳媒今年在影視劇業務上勢頭較猛,除了《哪吒》,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祖國》,以及之後的《姜子牙》等,都被市場看好。


影視項目風險大,

部分公司出現虧損


華誼兄弟、歡瑞世紀、幸福藍海、長城影視和ST中南,在本季度凈利潤虧損。而唐德影視和當代東方,前三季度虧損。

其中,華誼單季度虧損額為2.73億元,虧損較為嚴重。對於虧損的原因,華誼兄弟在財報中表示,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影視劇項目處在籌備及拍攝階段,上映影視劇較少,已上映影片票房不佳,使得收入減少所致。

電影方面,上映的影片包括跨期電影《雲南蟲谷》《把哥哥退貨可以嗎?》《灰猴》和《小小的願望》等。另外,華誼參與投資和聯合出品的國慶獻禮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和《攀登者》於國慶檔上映,尚未計入帳期。

不過,華誼也公布了接下來的電影項目,包括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管虎的《八佰》、馮小剛的《只有芸知道》、陸川的《兩萬里計劃》、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2》等,涵蓋不少華語一線導演,電影質量和市場表現引人期待。

除了華誼兄弟,唐德影視的Q3也虧損額較大,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7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08.14萬元;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3.6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89.86萬元。

眾所周知,鬧得沸沸揚揚的《巴清傳》是唐德影視的一大劫數。投入巨額的《巴清傳》一路發生各種變數,從原著到演員,不斷陷入負面漩渦,使其遲遲未能播出。

就在市場都以為《巴清傳》成為「爛尾」項目之時,唐德影視在前不久宣布將進行重新拍攝,承諾將在今年12月31日前,將《巴清傳》原定主演在該劇中的鏡頭修改為天貓技術另行確認的一線演員出演的鏡頭,新增修改經費由唐德影視承擔,用於重新聘用演員、重新布景拍攝、技術手段等修改的支出費用不低於6000萬元。

目前,新的演員尚未知,不過范冰冰從深度綁定唐德影視,到如今已經悄然解綁。「改頭換面」的《巴清傳》能否順利播出並且力挽狂瀾,一切也仍是未知。


業績變動較大,影視項目的周期性特點


同處於第一梯隊的萬達電影和華策影視,雖然在本季度處於盈利狀態,但卻同比業績下滑。

其中,萬達電影在前三季度同比下滑50%—60%,單季度同比下滑40%—50%,下滑幅度並不小。

萬達電影在業績預告中表示,變動的原因是由於電影製作行業存在年度內業績實現的不均衡性,本報告期內萬達主控影片較稍且部分票房不及預期,同時受遊戲行業及版號申請管控的影響,報告期內萬達影視遊戲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導致公司業績變動較大。

另外,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均同比下降,但銀幕數量依然保持增長態勢,單銀幕產出進一步降低,行業毛利率整體下滑,導致公司票房收入和利潤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

而另一邊的華策影視,在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3.84億元,同比減少72.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250.86萬元,同比增長24.18%;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3.1億元,同比減少63.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24.41萬元,同比減少93.18%。

對此,華策影視稱,報告期內,文化影視行業仍處於調整周期,產業鏈上下游價格逐步回歸理性,導致公司部分項目出現了前期投入處於相對高成本階段,播出則處於價格相對理性階段的情況,該部分項目的利潤空間受到較大影響。


結語

2019年已接近尾聲,縱觀了各大影視公司的三季度成績,可謂喜憂參半,但總的來說,影視行業朝著更加良性的方向發展,過去雜草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逐漸得以遏制和減少。

近幾年,影視行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我們常說的「影視五巨頭」、「五大」等,如今市場也鮮少有類似提法。

到了2019年,影視公司如何排位,市場似乎已經沒有了定數。巨頭們的日子不那麼好過,一些後起之秀也攪動著市場。市場風起雲湧,大家仿佛圍坐賭檯,手裡籌碼數量不一,有什麼必勝的方法,到了今時今日,很少有人能真正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黃金髮展時期,市場總是有很多成功經驗可以複製。但是,如今跟風和複製已不是良藥,因為套路已經失靈,比如《哪吒》的路可以模仿複製嗎?大概沒有「如法炮製」的道路。

從各大影視公司的三季度報可見,公司對於影視項目的把控能力對於業績影響巨大,單個項目的成敗甚至影響著整個公司的命脈。在任何經濟環境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都不會減少。影視行業需要的是創意,而不是「套路」。對於影視公司來說,一方面要持續創新,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另一方面需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這樣才能在多變的影視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x1tGW4BMH2_cNUgFy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