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裡的霓虹燈一盞盞熄滅,每個倔強硬撐的靈魂都該被溫柔以待。
對現實和自我的反思,大抵是《親愛的自己》這個定位於現實題材的都市情感勵志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主要內涵。在快節奏的大都市,每個人都為了生活得更好而拼搏,但是年輕人步入社會後的各種衝突卻是不可規避的。外界的規則與潛規則,自己的理想與原則。各種條條框框都在無形中束縛著都市裡摸爬滾打的年輕人,不管做什麼都要思慮周全,卻唯獨容易忘記自己。
《親愛的自己》正是將這個主題,以男、女主角事業和感情的衝突的形式,試圖將主題進行深化。該劇在開播之前飽受關注,上映不久後的評價卻兩極分化十分嚴重。除了男女主的顏值吸睛,情節寡淡乏味,缺乏戲劇衝突;人設單薄,過於臉譜化;男、女主角之間沒有化學反應,CP感欠缺等問題都是該劇的缺陷。
這部看似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勵志情感劇,其內里無非是編劇依靠撰寫的「偽現實主義」來販賣現實焦慮,從而製造一種所謂的現實主義的觀感。由於劇情橋段缺少原創性,加之各種拼湊起來的焦慮性內容,浮誇而又老套,難以擺脫偶像劇的影子。故而只能依靠演員將角色往真實中帶,才可以讓觀眾認為劇情是真實的。可惜開播至今,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劇本的橋段,都不足以讓這部劇成為真實的映象。都市劇情懸浮,缺少真實的生活氣,是《親愛的自己》最為人詬病之處。
既沒有職場劇那種從小白一路打怪升級的「熱血」成長線,也沒有男女主一方人設「崩塌」的情感線,加之沒有甜甜的CP感,《親愛的自己》可謂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劇情老梗頻出 男女主貌合神離
《親愛的自己》播出至今,基本可以確定該劇問題的源頭,最大的問題就是故事缺少原創價值。
女主角開局到衛生間當眾對合作方老總進行圍追堵截的這個情節,已經是多部電視劇的座上賓了。這個梗最早在二十年前的韓劇當中就已經被反覆利用。同時,闞清子飾演的女二號,努力融入貴族幼兒園的媽媽群但並不受歡迎。即使是在前段時間大火的《三十而已》,也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的套路。實際上,這個努力融入上層社會的劇情梗,也出現在二十年前的韓國現代劇當中,比如主角們要努力融入江南的財閥貴族圈兒。而在已播出的劇情中,該劇不僅有作為大情節出現的老梗,諸多小情節也是舊梗頻出,例如男二號的母親催著生孩子,就是被各大電視劇用爛的劇情。
加之前面劇情太「正」,觀眾一猜就知道後面肯定是女主「誤會」了男主出軌,這樣為了製造戲劇衝突而故意設置的「疑似出軌」、「誤會叢生」的劇情也是乏善可陳。大量老梗以大情節和小情節的方式出現,只能顯示出這部電視劇缺少了創作最基本的原創精神,不新鮮、太陳舊。
而劇情上另一個最為明顯的短板就是男女主之間沒有化學反應,CP感不足。
劉詩詩和朱一龍都是曾經演技在線的演員,然而在《親愛的自己》中,雖然前面的戲份很甜,又是求婚又是擁吻,可就是看不到他們對視時彼此眼中的「星星」,技巧足夠,但愛意不濃。昔日劉詩詩在《步步驚心》里的演繹,能夠看出她對「四爺」無盡的愛意與奉獻隱忍。而朱一龍在《情定三生》中對楊蓉的感情戲,濃烈而炙熱,一個眼神就把愛而不得演繹得入木三分。他與白宇在《鎮魂》里的對手戲更是頗有火花。偏偏在這部劇中兩個人的搭檔顯得貌合神離,這也是這部劇極為致命的缺點。
儘管導演丁黑自稱該劇並非偶像劇,然而劇情種種套路卻又難逃狗血偶像劇情的標籤。而最終《親愛的自己》不論是口碑還是收視都雙雙下滑,大部分的觀眾並不買帳。
人設過於理想 小花難堪大任
女主李思雨與男主陳一鳴個性不同,但人設都不差,都是「好人」。男女主過於平面化的「好人」人設,脫離當代職場白領真實的打拚狀態,離現實生活過於遙遠的角色設置,很難讓觀眾產生共鳴,激發討論。
李思雨被職場「pua」還是一往無前。男主角陳一鳴是職場精英,他在自己的領域非常的優秀,雖然在爾虞我詐的職場摸爬打滾了很多年,但在陳一鳴的身上,依然存在著單純而又義氣的一面。由於部門成員面臨裁員,作為部門負責人的陳一鳴不忍心裁掉任何人,於是他不惜和人力負責人叫板,最終裸辭。原本想要休整一段,又為了不讓李思雨擔心,陳一鳴將辭職瞞了下來。但是因為李思雨的妹妹面臨豪車的巨額賠償,為了幫李思雨分擔,陳一鳴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找工作中。作為一個男人,陳一鳴幾近完美。職場上,他有能力、有才華;對待感情上,他浪漫忠誠又有責任感。這樣一個完美的男友人設,其實是很不真實的。
但不論如何,朱一龍的演技還是在線的,也就挽救了一些劇情上的短板。反觀曾經的流量小花劉詩詩飾演的女主李思雨,卻並未呈現出和自己流量相匹配的演技水平。作為一個演員,需要表演的當然不僅僅是劇本的台詞,真正更考驗表演功底的,是劇情背後隱藏著的潛台詞部分,這才是承接演技的地方。
李思雨是一個雷厲風行積極向上的職場女青年,劉詩詩的表演很難賦予角色這樣的感覺。因為劉詩詩的演技是向內的、打不開的,她演文弱的小女生尚可,演李思雨這樣的人物就喪失了氣場。演員的演技越向內,就越死板,角色也就越死氣沉沉。當角色死氣沉沉的時候,整個電視劇的調性就不會高,很難出現爽劇的模式。
按理說,劉詩詩久別螢屏、產後復出的第一部作品,本該是備受矚目。只是這部作品一開播就陷入各種話題與熱議之中。以劉詩詩的流量和朱一龍的演技,這樣一部新作竟然撲街,實在有些意料之外。
9月11日,該劇導演丁黑的工作室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一篇《親愛的自己》剪輯指導的朋友圈撰文,稱這是剪輯指導的「心裡話」。這位暱稱為「薇的後車廂」的剪輯指導在文中表示,《親愛的自己》是個特殊的挑戰,因為離現實太近了:「很多原本定位在偶像級別的演員,在《親愛的自己》都突破了自己……劇中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完美的,甚至是讓人不舒服的,但其實反思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個或兩個以上角色的組合。」
隨後,丁黑也在個人認證帳號轉發了該博文,並表示:「確實不是偶像劇,確實大家都不完美,善待他人,原諒自己,終(忠)於自己,這很難,堅持做就OK。」導演激動得甚至手抖打錯了一個字。
畢竟,《親愛的自己》曾一度備受行業矚目,前期宣傳極為高調,未播先熱,演員陣容也很討喜。面對如此結果,作為執導過《玉觀音》《大秦帝國之縱橫》《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劇的著名導演,丁黑此番親自下場「挽尊」的行為,卻並未收穫多少認可。
以偽現實主義 販賣現實焦慮
《親愛的自己》是一部定位於現實主義的都市勵志情感劇,這類主題也是近年來整個影視業都在爭相試水的題材。但縱觀當下播出的劇集,似乎現實主義題材極易淪為瑪麗蘇情感劇的又一個「外衣」,也容易變成只是懸浮在熒幕中的「現實」生活。其實,現實題材想要跟觀眾產生共鳴,最重要的還是創作者要貼近生活創作。可是在《親愛的自己》這部劇中,處處是非正常的狗血劇情設定。
李思雨是一家公司的名牌銷售,也是職場上的拚命三娘。為了和客戶爭取十五分鐘的面談機會,她甚至堵對方老總堵進了男廁所。不僅如此,甚至還有老闆考驗李思雨,最終得出她是個善良的好員工的戲碼。這類在雞湯文里經常見到的故事就這樣套用在了「現實主義」的劇情上,可謂是掛羊頭賣狗肉。
主角人設過於高大上,或過於個體化,也是目前現實主義題材劇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這部劇中的主角雖然沒有很高大上的設定,但是男女主都太過個體化。李思雨是個獨立自強有原則的女強人,但是性格過於剛硬,而她的男友陳一鳴則更是難以挑剔幾近完美。劇中人物設定過於理想化無形之中就踏上了偶像劇的老路,也使得劇情變得懸浮而又虛無,這就是「偽現實主義」。而這樣的「偽現實主義」包裹下所展露出來的現實焦慮,也就顯得不那麼真實,也極難讓人產生共鳴,或者說,容易給人以錯誤的共鳴。
現實主義題材的戲需要有很準確的話題敏感度,以及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在這基礎上,創作者也必須有紮實的寫作功底,才能將人物群像塑造得生動傳神。所謂「偽現實主義」,就是因為創作者沒有吃透生活,更沒有貼近人生。並不是現代劇天然就具有了「現實主義」的基因。現在的影視創作,很多都是從生意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這種初心很難達到現實主義的高度。
現實主義題材更像是一種態度、一種風格。歷史、科幻也可以拍得非常現實主義。反過來,現實題材也可能拍得非常的架空、懸浮。最重要的還是創作者必須保持初心,貼近生活創作。而現實主義題材受到追捧,也足以證明了其在影視市場的繁榮,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追求質量了。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栗子
熱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