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帳市場崛起:投入再升、指向性更強、爆款在路上

2019-08-15     影視Mirror

分帳市場的天花板在哪兒,當下誰都不敢做出預判,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直面用戶的模式,將在不斷升級再造的過程中泛起更大的浪花。

「我已經退出了,這局實在是玩不動了,分帳金額應該會呈現下降的趨勢。」

「分帳市場還是很值得期待的,天花板也在不斷拓寬,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的好作品出現。」

對於分帳市場,不同的入局者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而這也佐證了「當作品直面用戶這個終端層,大多數未能賺錢」的說法。

估計市場賺不到錢的應該占到了70%—80%,一位業內人士計算到。

而剩下的這20%—30%,基本上都被淘夢、新聖堂、耐飛、映美、奇樹有魚、新片場等幾家公司所占據。

對此影視Mirror記者和幾家深耕分帳的公司聊了聊,看他們在直面用戶時,如何面對分帳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如何去打造一部成功的分帳作品?在平台選擇上要注意哪些?以及未來分帳將會出現哪些趨勢?


分帳真的能賺到錢嗎

「最核心的圈是賺錢的,也就是那20%的圈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靈魂擺渡·黃泉》800萬撬動了400%的投資回報率,以小博大;《齊天大聖·萬妖之城》三個月分帳就突破4000萬;《大蛇》投資500萬左右,回收高達5000 萬。

在劇集上,《花間提壺方大廚》分帳總收益超8000萬;《絕世千金》分帳金額破5000萬,《二龍湖愛情故事》《等到煙暖雨收》等均取得了不錯的分帳成績。


可見,分帳市場是塊大蛋糕,但為何當下走分帳的作品大多賺不到錢,甚至敗的底褲全無呢?

「目前在分帳網劇市場存在一個誤區:很多製作公司在進行摸索時,往往會在現有的分帳網劇的安全線內進行探索,若總收益能夠到兩三千萬,那投入基本上在1000多萬,在一個低成本的預算製作狀態下去博取收益。」新聖堂影業聯合創始人朱先慶告訴記者。

根據《2017-2019分帳劇發展報告》顯示,以分帳劇12集的體量,將成本控制在3-4000萬以內,基本上能保證成本可控並實現盈利。

目前市場上分帳劇的體量大概在700到1000萬不等,而對比頭部影視公司的劇集製作成本基本上在幾個億級別。

這也就意味著,在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的發展,用一個很低的預算去抗爭,無論是自己設定的天花板還是預期收益值,過低的投入都將影響行業良性發展,而且低成本勢必也會影響作品的質量。

通過整理那些取得了不俗成績的作品,不難發現,它們都有著一些相同的元素:好的題材,劇本創作上遵循創作規律,在人物塑造、台詞,製作上的精品化。

拿自己最具優勢的資源去做,全程採用新聖堂的電影班底的去打造作品。朱先慶是這樣介紹到《花小廚》的,據了解《花小廚》啟用《前任3:再見前任》的電影編劇,後期整個團隊為電影班底,而服化道攝錄等也都是成熟電視劇團隊,投入不低。


由此可見,所有的成功多少會夾雜著一些偶然因素,但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是質量必須到位。

與此同時,率先成長起來的網大,也在不斷突破一個又一個天花板,如頭部體量的網大的製作成本基本都在800萬,大部分腰部作品都在400到500萬,還有一些小成本的200萬的小而精的作品也存在。

當下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是,對於分帳市場的不夠重視,一些製作公司甚至是拿一些邊緣資源來入局。準備不是很充分的製作方,一個未成熟的劇本,短周期製作,極低的成本等導致了分帳市場的亂象。

愛優騰喜歡什麼樣作品


在直面C端用戶前,首先就是要直面平台,那平台方究竟喜歡什麼樣的作品,同時如何選擇播出平台實現收益最大化呢?

愛優騰各個平台的受眾,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興趣愛好等方面雖然相差不大,但都稍有差異,因此平台方與片方的互相選擇也多少影響著分帳結果。

平台方喜歡什麼?

「愛優騰在挑選時是有所側重的,如優酷,在時長的計算公式上就有明確的分帳差異,每個平台都有他們側重的方向,在宣發的過程中,平台的選擇很重要。同時在選擇播出平台上,我們一直是有我們自己的發行策略,會根據時長、題材、受眾、包括營銷聯動等多個層面去考慮。」淘夢影業CEO 吳靜告訴記者。


據統計顯示,在網大方面,愛奇藝前三的題材:驚悚、武俠、冒險;優酷:驚悚、科幻、劇情;騰訊:武俠、科幻、驚悚。

而在劇上,朱先慶告訴記者:「各個平台的受眾都不一樣,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興趣愛好等方面均有所差異。如騰訊的女性比例較多,年齡較低,因此武俠、古裝、甜寵更適合騰訊;優酷男女比例比較平衡,還有電商優勢;而愛奇藝用戶量龐大,且用戶活躍度、粘性較高,《破冰行動》《無證之罪》等一些男性題材的涉案播放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未來可能越來越多這一題材類型的劇集,將會陸陸續續在愛奇藝出現。」

今年的分帳市場,幾家平台的分帳模式更是都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規則上也都有相應的形式變換。走過5個年頭的網大如今已經出現了一些頭部玩家。吳靜表示,網大和劇是兩個體系,體量也是不一樣的,但基本上都已經趨於平穩。

「逐漸補齊短板類型和題材,同時重視某個階段的偏好,未來分帳劇指向性更強,甚至會出現特定階段生產出的作品,如作品是適合愛奇藝、優酷,還是騰訊,甚至是哪個時段,什麼樣的播映模式等等,這些實際都需要在製作前端就開始設計。」已經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

愛奇藝戲劇中心總經理李莉也曾公開表示,「片方在製作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用戶定位,包括目標用戶群、年齡層等數據,還可以去研究對標作品的用戶畫像,然後找到自己想做劇的特點,基本上每一個成功作品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如《花間提壺方大廚》,其在平台的長尾效應就很好,特點就是除了甜寵外還有美食,而美食正是國人的追求。而平台則要做自己擅長的來敲分帳劇的門。」

如何「打動」分帳市場


任何產品最終都將穿透到消費者的收入,走向TO C模式,如果不能,那麼最終都會失敗。「如今院線電影和網大的界限逐漸模糊,未來除個別劇外,其他或將都走向分帳模式。」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分帳市場一片火熱,而各家也有著自己的路子。

重質不逐量的精品思路,把每個題材、人物、話題極致化是新聖堂影業的大方向。

一部《花間提壺方大廚》拓寬了分帳劇的天花板,虐狗又虐胃,整部劇的美食道具也是格外用心,被受眾稱為「舌尖上的中國」。

如今新聖堂將繼續深挖美食文化,《花小廚》在視覺畫面呈現上做了更多的投入。據了解《花小廚》在劇本磨合上就耗費了一年半時間,拍攝上邀請專業美食團隊,周期上精細打磨尊重創作規律。此次《花小廚》之於《方大廚》,品質與美食再次升級,預算投入也幾乎增長兩倍多。


對於分帳網劇的宣傳和發行上,其或將越來越接近電影。

朱先慶坦言:「分帳網劇跟其他的免費網劇或者電視劇不太一樣,我更願意把它看作2C業務,就跟電影相似,它所有的有效的曝光量和廣告的宣傳都會直接引導成有一定的轉化率的流量,我們目前正在按照一部電影的宣傳和發行思路來為我們下一部分帳網劇的營銷宣傳做準備。」

深耕網大的淘夢則是以產品經理思維去打造內容,如數據驅動內容創新,演員IP,文學IP,共情IP等元素的混搭等。

「在題材上注重多樣性,我們並不沉浸於單一的題材上,如現實主義、言情、瑪麗蘇、探險、武俠、怪獸,我們從不為我們的想像力設限。然後我們會根據我們自己的大資料庫進行匹配組合。另外,淘夢還有一個自己強大的中台系統為項目賦能,我們將生產流程進行工業化的切割,包括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內容策劃,劇本開發,導演團隊選擇,後期製作,一直到宣發環節都有模塊化的分解作業體系。淘夢會通過「大中台,強模塊」的方式來保證一部網大的開發和成片品質,向內容生產工業化標準化的方向上持續努力。」吳靜告訴記者。

映美傳媒創始人、CEO吳延也曾公開表示,計劃每年推出四部左右的精品分帳劇,後續會嘗試時裝青春類作品,再往後會把懸疑元素加進來,一點點的測試市場,去做類型的多元化,「任何一個市場,都是通過強類型+微創新做出來的」。


分帳將投票權交給觀眾,製作方與平台方,風險共擔,這或將實現三方合力,打造出更多對胃的作品。

分帳給製作方提供了一個新的發行渠道,讓觀眾來檢驗作品的好壞,一個流量,一個流量的數據來決定其收益,對觀眾來說,分帳作品是純指向性的,製作方就要拍觀眾真正想看的內容,一旦未能對準觀眾的胃口,則就落得賠本兒的命運。因此在研發的過程,分帳作品一定要精準、精良。

如今分帳劇市場正在大浪淘沙,《花間提壺方大廚》《絕世千金》不斷突破分帳天花板就顯露著,只要內容足夠好,有製作能力的公司將沉澱下來,逐漸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而未來用做電視劇或者高於電視劇的水準做分帳劇是大勢所趨。

對於已經逐漸進入一個穩定期的網大而言,其分帳達到了千萬以上,淘夢的《大蛇》更是用500萬撬動5000 萬,而隨著製作等水平的提高,未來不乏精品作品的爆發,一定還會有像《大蛇》《齊天大聖·萬妖之城》等無論口碑和票房都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誕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WSVl2wBvvf6VcSZg9-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