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VD風險評估怎麼做?慢病項目來教你

2019-11-01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近日發布的《2019 ESC/EAS血脂異常管理指南》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極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目標值調低至1.4 mmol/L,高危患者也調低至1.8 mmol/L(70 mg/dL)。

血脂目標值日趨嚴格的今天,我們如何評估患者的ASCVD風險?危險分層是必須嗎?別著急,本文一一為您講清楚。

1 首先,為什麼要進行危險分層?

血脂異常是ASCVD的始動和核心危險因素,早期檢出血脂異常患者,檢測其血脂水平變化是有效實施ASCVD防止措施的重要基礎。

需要重點指出的是,雖然LDL-C或總膽固醇(TC)水平對ASCVD發病危險具有獨立的預測作用,但血脂水平並不是唯一的預測因素,個體發生ASCVD的風險還取決於同時存在的ASCVD其他危險因素(如吸煙、肥胖等)的數目和水平。

更重要的是,ASCVD總體危險並不是膽固醇水平和其他危險因素獨立作用的簡單疊加,而是膽固醇水平與多個危險因素複雜交互作用的共同結果。這可能導致雖然兩位患者的膽固醇水平一致,但其中一人因為具有其他危險因素而具有更高的ASCVD風險。

因此,全面評價ASCVD總體危險是防治血脂異常的必要前提,不僅有助於確定血脂異常患者調脂治療的決策,也有助於臨床醫生針對多重危險因素,制定出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決策,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ASCVD總體危險。

2 這些人,直接列為高危和極高危

目前,國內外發布的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核心內容均包括ASCVD發病總體危險的評估方法和危險分層的標準,本文採取的標準參照2016年版《中國成人血脂預防指南》。

在進行危險評估時,已診斷ASCVD者直接列為極高危人群,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徵、穩定性冠心病、血運重建術後、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等。

符合如下條件之一者直接列為高危人群:

  • LDL-C≥4.9 mmol/L。

  • 1.8 mmol/L≤LDL-C<4.9 mmol/L且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3 以下人群,按照危險因素個數進行危險分層

符合上述條件的極高危和高危人群不需要按危險因素個數進行ASCVD危險分層。

但不符合以上3種情況的患者,在考慮是否需要調脂治療時,應按照危險因素個數進行未來10年間ASCVD總體發病危險進行危險分層。並按照不同組合的ASCVD 10年發病平均危險,按<5%、5%~9%和≥10%分別定義為低危、中危和高危(表1)。

表1:ASCVD危險分層

相關危險因素包括:收縮壓≥160 mmHg或舒張壓≥100 mmHg。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 mmol/L。體重指數≥28 kg/m2。吸煙。

與國外指南不同,中國指南還對ASCVD 10年發病危險為中危且年齡<55歲者增加了評估步驟,需要評估其餘生危險,具有以上任何2項及以上危險因素者及定義為高危,這是為了早期識別患者並進行積極干預。

4 危險分層搞不清?慢病健康綜合管理工程來幫您!

綜上所述,危險分層的第一步是定義極高危和部分高危患者,第二步根據LDL-C或總膽固醇水平、有無高血壓及其他ASCVD危險因素將患者分為包括低危、中危、高危在內的21種組合,第三步再重新評估部分中危患者,有可能將其級別提高為高危。

這麼複雜的三步走步驟,有沒有覺得鬧不清?

別著急,旨在全方位學習慢病最新指南、規範化診療路徑、提高ASCVD危險分層認知的中國慢病健康綜合管理工程項目已經上線,慢病項目的先期工程就是幫助廣大臨床醫生簡單方便地評估患者的ASCVD風險。

現在,您只需登陸慢病通平台、輸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即可獲取其ASCVD危險分層,平台還會同時提示患者的降脂目標值。希望通過此舉措全方位預防、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啟動血脂管理,規範他汀應用,打好ASCVD等慢病管理的首次「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