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紀念30多年前第1位因有毒菜籽油導致的肺動脈高壓兒童,2012年在西班牙正式將每年的5月5日是世界肺動脈高壓日,這是一種心血管系統的罕見病,在未治療狀態下,患者的生存時間只有2.8年。據統計,超過95%的人沒有聽說過肺動脈高壓(PAH),已確診的患者90%都遭遇過誤診。「醫學界心血管頻道」攜手廣東省人民醫院肺動脈高壓團隊從疾病篩查、診斷及治療多維度、全方面解讀,一起深入了解「藍嘴唇」……
肺動脈高壓是一種涉及多個臨床學科的病理生理綜合徵,全球流行率在1%左右,而在65歲以上人群中流行率已經高達10%[1]。肺動脈高壓的發生往往預示著心血管和呼吸系統遭受進行性損傷,最終可能導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2]。
肺動脈高壓示意圖
因此,為了遏制肺動脈高壓可能帶來的臨床後果,近年來多個臨床學科都展開了關於肺動脈高壓的深入研究。我們有幸邀請到廣東省人民醫院放射科專家劉輝教授,講解心臟磁共振在肺動脈高壓的診療中的重要貢獻。
心臟磁共振,另闢蹊徑
肺動脈高壓的病因往往錯綜複雜,有肺源性的、心源性的,不同的病因往往直接決定治療手段的選擇。因此,為了揭開動脈高壓的神秘面紗,明確病因診斷是首當其衝的,劉輝教授指出心臟磁共振在這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通過磁共振可以很好地顯示限制型心臟病、左心系統疾病、瓣膜性疾病如二尖瓣狹窄、、肺動脈栓塞及腫瘤、肺動脈有沒有狹窄或擴張;同時通過增強掃描檢查判斷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更好地顯示心臟與大血管之間的連接關係,顯示心外血管性病變。這些對於判斷肺動脈高壓的具體病因大有裨益。
心臟磁共振
在評價左、右心功能方面,與心臟超聲相比,心臟磁共振不依賴於心髒的幾何構型,而是全面地測量心室每一部分的舒張期和收縮期容積,從而得到射血分數、心室容積等指標,可以更加精準地評估心功能。 而且心臟磁共振在評估心肌內組織成分變化方面也是小有建樹。對於心肌有無壞死、纖維化、脂肪沉澱、澱粉樣蛋白或鐵沉積,心臟磁共振能夠給出重要的參考意見,為患者的診斷、預後和危險分層奠定基礎。
意義非凡的檢查規範
心臟磁共振作為新興的影像學檢查手段,目前應用並不算廣泛,在國內的使用範圍仍然十分局限。關於心臟MRI的檢查規範,劉輝教授認為十分必要且不容忽視。
首先檢查規範是不同影像學檢查手段對照溝通的共同語言,缺少了掃描時的規範操作,心臟磁共振檢查結果將無法與超聲、CT、核醫學結果進行比對。其次只有在檢查規範的基礎上,不同學科的醫生才能展開共同的討論和研究。而且心臟MRI只有在檢查規範的保障下,才有可能被推廣普及到更多的醫療機構。
對於心臟MRI的推行,劉輝教授則認為專業學術會議是重要的宣教渠道,相關指南和專家共識的發布是引領心臟磁共振前行的明燈,可以讓更多的臨床醫生認識心臟磁共振的重要性。
劉輝教授
猶有不足,未來可期
對於肺動脈高壓的評估,劉輝教授深感對臨床醫生要求十分細心,需要對所有情況進行逐一排查,甄別病因,做出準確的判斷。
在劉輝教授過往接診的病患中,有一位動脈導管未閉的小朋友在外院完成心室封堵手術後,肺動脈高壓愈加嚴重,經心臟磁共振檢查最終確定右肺動脈異位起源在於升主動脈,隨後心外科醫生進行了及時處理才沒有進展為血管梗阻性病變。在這個案例中,心臟磁共振的精準詳盡評估發揮了重要作用。
雖然心臟磁共振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心臟影像學檢查手段,且不斷取得進步,但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些許不足,常年在臨床工作中應用心臟磁共振的劉輝教授深有體會。
第一,目前的心臟磁共振檢查耗時普遍還比較長,平均檢查時長約40分鐘左右,我們期待未來的掃描技術能夠更加快速,提升檢查效率;
第二,掃描後的數據需要專門的處理工作站軟體進行處理,軟、硬體設備均有一定要求,且耗費大量人力,期望人工智慧的加入能夠改善這方面的缺陷;
第三,檢查技術的更新是臨床工作者最深切的期許,更加多樣化,簡潔化的技術的應用是臨床醫療對心臟磁共振提出的時代要求。
劉輝 教授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放射科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血管系統疾病影像檢查和診斷,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大血管疾病等CT和MR成像研究。歷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青年委員。現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SCMR translation committee 委員,國際心血管磁共振學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心血管CT協會中國區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放射科醫師分會心血管學組組長等學術任職。
參考文獻:
[1] Hoeper MM, Humbert M, Souza R, et al.: A global view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Lancet Respir Med 2016; 4: 306–22.
[2] Galie N, Hoeper MM, Humbert M,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 endor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 (ISHLT). Eur Heart J 2009;30:2493-2537[Erratum, Eur Heart J 2011;32:926.]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受訪、審稿專家:劉輝教授
採訪、撰稿編輯:一條錦鯉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