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洪假期回了家鄉高郵,回來帶了一些 高郵湖的大閘蟹,直接蒸熟醉了給我。軍勤從南方回來,正好趕上,自己悶頭吃了三隻,告訴我說:好吃。
既然好吃,今晚我也吃一隻
我吃過很多人做的 熟醉蟹,上海帥曉劍師傅、南京侯新慶師傅、揚州陶曉東師傅、北京王昌榮師傅、楊楊師傅、段譽師傅等等,各家有自己的配方,滋味上各有差別,都有自己的擁躉。前幾天在上海周舍吃飯,周元昌大師說早在1980年代他就開始做熟醉蟹了,那個年代前面提到的幾位師傅還是少年兒童,即使天分再高也做不來熟醉蟹的。因此從我個人認知範圍出發, 熟醉蟹最早的製作者應該是周元昌大師了。
這也和上海有關規定密切相關。以前上海吃的多是生 腌蟹,也就是醉鮮(生)蟹。後來因為吃毛蚶引起A肝流行,上海禁止售賣生腌水產品,淡水的大閘蟹更是嚴格禁止。不讓吃生的,那就吃熟的,一般的清蒸之外,變著花樣做了酒醉的熟蟹。
北京人吃熟醉蟹大概是因為段譽的推廣,他在新世界酒店工作時,推出了熟醉蟹,引起了只知道清水大閘蟹的北京人的興趣,媒體趨之若鶩的前去採訪,剛剛興起的自媒體更是聞香而來,短時間內段譽的熟醉蟹被人們熟知,一些餐廳也開始做熟醉蟹,都有不錯的銷路。
美女畫家大菜畫的<段譽的熟醉蟹>
上海不讓吃生腌蟹,但是沿海地區不歸上海管,生腌蟹還是大行其道。與上海不同的是,沿海地區基本上是生腌海蟹,因為海水鹽分的原因,海蟹的細菌要比淡水蟹少很多,食用安全性也好一些。寧波的十八斬在浙江沿海地區很受歡迎,但是在上海就不被允許售賣。
寧波十八斬
汕頭上海也管不了,生腌大閘蟹成為當地的一道美味,去張新民老師那裡吃過一道菜叫「毒藥」,就是生腌大閘蟹。
「毒藥」之名來自於 潮菜大師林自然先生,是他首創生腌大閘蟹,並命名為毒藥 。為此我請教了汕頭潮菜研究會會長張新民老師和副會長林貞標先生,他們告訴我毒藥這道菜的創始人是林自然大師在汕頭已是公論。曾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有人說「毒藥」是螃蜞做的,想了想螃蜞的模樣,怎麼可能「膏腴肉厚」呢?
大閘蟹生熟比較,我更喜歡生腌的味道。張新民老師的做法是先把螃蟹放到飽和鹽水中浸泡,然後用臭氧殺菌,再放入以醬油作為主料,有大蒜、辣椒、花椒、香菜頭等調成的腌汁中,還要加入單一麥芽 威士忌增香。腌好後放入冰箱冷凍,吃時自然解凍,略帶冰碴時切好上桌,吃在嘴裡有冰沙的感覺。砂感冰涼的蟹肉蟹膏經過空腔的溫暖,慢慢釋放出鮮美的滋味,這時喝上一口單一麥芽威士忌,就更能體會到美味到毒藥般的迷人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