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記日記#1580 甬府的寧波家常 品萃的霍山特色

2021-05-28     董克平飲饌筆記

原標題:#開始記日記#1580 甬府的寧波家常 品萃的霍山特色

#開始記日記#1580 甬府的寧波家常 品萃的霍山特色

2021/05/27 星期四 上海

李蔚來上海開會,約了中午一起吃飯,正好趕上翁總設宴,中午一同去了甬府。翁總說吃點家常菜,寧波土菜。這是謙遜之詞,上海好餐廳很多,甬府拿到米其林、黑珍珠,出品自然是優秀的。以前吃過很多次寧波菜,最好吃的還是甬府。能在上海灘為寧波菜揚名立萬,目前看來也只有甬府了。

這一餐上了很多菜,大家吃的很開心,來的都是行業大咖,紛紛讚揚甬府的出品。把家常做到極致,普通也就不普通了。家常是一種味道氛圍,親切溫馨,食材精選,製作精細,呈現雅致,味道考究,這樣的家常菜還是多幾家的好。

寧波富貴蝦。

鹵前童油泡。這個太好吃了,每一口都讓人饞涎欲滴。

甜菊花沙拉。這是翁總新發現的一個食材,吃起來脆口清爽。

潮州酸菜、海膽、海瓜子肉做成石榴包,佐卡露伽魚子醬,搭配好,好吃!

蟹骨醬,百吃不厭的寧波菜。

紅燒大黃魚。

臭豆腐配魚子醬。

松葉蟹粉絲羹

奉化芋艿頭。老鴨煮湯,湯煮芋艿,不吃老鴨,只吃芋艿。

和尚蟹跳魚盅。鮮到極致。

水煮鵝肝。

蝦籽韭菜焗飯。翁總親自料理。

揭開鍋蓋,香氣瀰漫。

不可抵擋的寧波湯圓,天下第一好吃的湯圓。

這餐飯很好吃,我感觸更深的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和追求。這大概就是甬府成功的秘密吧。

餐後去了閔行合川路的一家書店,參加林衛輝老師《吃的江湖》上海分享會。林老師和范庭略和大家分享了科學在料理中的作用,受用匪淺。

烹飪中科學元素很多,一個好菜、一家好餐廳,是多種元素混合在一起構成的。林衛輝老師書中說到了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經濟學等學科,正是這些元素的結合,才有了美食。說到味精的話題,林衛輝老師認為有些人把味精妖魔化了,味精是自然物提純出來的,只要適量根本沒有什麼危害。其實什麼東西過量都是不好的,為什麼味精承擔了這麼多罵名?吃飯,品嘗美食,雖然說是生理活動,也應該有科學精神,一個菜從食材選擇、處理到烹制,涉及到化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學科,缺乏科學精神,就有可能在反對、拒絕化學的要求下,得到的是化學的結果。

晚上去了浦東陸家嘴廣場附近的品萃1788,這是一家徽菜館。主人是安徽六安霍山人,用了很多六安的食材。霍山在大別山區,生態環境優良,有很多優質食材。使用這些好食材做菜是品萃1788的特色。我去過霍山,喜歡那裡的山山水水,這次在上海再次與霍山食材相遇,很開心自己的有口福。

劉銘傳醬肉。有點醬油肉的味道。劉銘傳是淮軍名將,做過台灣巡撫。

第一次這樣吃茭白。

雪水豆腐配魚子醬。安徽豆腐有名,這個豆腐更講究,是用第一場雪化成水點制的。

西洋參慢燉五黑雞。黑皮、黑肉、黑骨、黑內臟,據說滋補功效強。

臭豆腐蒸臭鱖魚脯。雙臭和蒸,反而不那麼臭了。

石斛米粥燴花膠。粥水很香,很潤,花膠發至恰當,口感黏糯。

黑蒜燜甲魚。滋味厚,味道香。

黑豬肉粒蒸奄仔蟹。近來吃到的很出色的奄仔蟹菜式。

黃山石耳炒石雞。石雞的味道口感太妙了。

葛粉圓子。深山老林里挖的葛根做的。

地方風味特色明顯,味道可口,利用地方優質食材巧手烹制,這樣的菜館是我喜歡的,也是地方風味走向都市、走向當代的有效路徑。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5e5uHkBBSdtX4pkbN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