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睹的一場流行於閩台地區的王爺信仰,在閩南東石、白沙的祭祀活動;
農曆三月十八日(公曆4月13日),是閩南晉江東石鎮特有的六姓王爺誕辰之日。是日閩南各地的香客陸續湧進東石鎮白沙村。
白沙村隔海對面,就是國姓爺-鄭成功的故鄉福建南安石井鎮。傳說清軍為統一台灣,派施琅大將軍率軍與鄭成功的部隊在此大戰,死傷不計其數。迄今,白沙尚有國姓爺當時構築的防禦城牆遺址。
白沙的六姓王爺廟宇建築精美,頗具閩南特色。細部重彩描繪,也十分有閩南特色。
殿內供有神位,但不像一般宗教有巨大塑像。兩邊一黑一白為黑白無常。
六姓王爺殿後為六姓夫人媽殿。
殿前六根青石打就的龍柱。殿頂的漆金木拱美輪美奐,極具閩南色彩。
天色暗了。
祭祀用的巡海王船。
祭祀活動中,來自閩南各地的香客 紛紛呈上各種貢品。
虔誠的心,奉上貢品。將供桌圍的水泄不通。
殿外,一些祭祀活動也在進行。
甩轎子。將裝有神主的轎著四個健壯男子子抬著,互相往兩邊甩。
最有特色的是用刀往自身的身上砍,可惜因故沒拍到。
夜深了,雨越下越大。但四面八方來的人越來越多。
一場高甲戲正在演出。劇目是《狀元爭妻》。
雨越下越大,母子三人越看越有勁。
演出越來越精彩。
老戲迷很多,還要評論一番........。
入神。我想起了我小時,和媽媽一起看戲的日子。
夜深了,祭祀還在進行中。聽說要一直到明天早上。
(晉江東石白沙六姓王爺廟)
(鄭成功駐屯城牆遺蹟)
(殿內的熱鬧場面)
(巡海王船)
(看高甲戲入迷)
王爺神起源不詳,說法多樣。王爺神信仰起初時王爺神只是存在姓氏,沒有名字,稱「某府王爺」、「某府千歲」、「某大巡」、「某大人」。
在民間信仰被禁止的情況下,人們為了保存這些祠廟,保住自己的信仰神,不約而同地選用有名的歷史人物(多為各姓追溯的祖先)之名來填入相應的王爺姓氏之下,如李王爺為李光弼、張王爺為張巡、郭王爺為郭子儀、朱王爺為朱叔裕、白王爺為白起、狄王爺為狄仁傑、盧王爺為扁鵲(號盧醫)、徐王爺為徐達、池王爺為池夢彪等等。
這樣的民間信仰便變成了正統的祭祀,符合官方的祭祀規定。於是明、清時期,泉州的王爺神已由無姓無名的冤鬼凶神和有姓無名的「某王爺」演化為有姓有名的歷史名人 (正神),成為宗族祖先神、村落社區保護神。
另外,善於並熱衷於造神的泉州人也把不少本地人物造為王爺,或套為某姓王爺,形成同姓王爺多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