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來了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代表著秋向冬過渡的開始。閩南有句諺語說:「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想知道霜降時節如何養生保健嗎?想知道霜降時節閩南有哪些習俗嗎?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閩南霜降習俗
01
吃鴨子
閩台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十分重視。每到霜降時節,閩台地區的鴨子都會賣得非常火爆。
鴨屬於水禽,元代御醫忽思慧在《飲善正要》里說,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於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症。
02
吃柿子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不僅可以禦寒保暖,還能補筋骨。
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還有一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入冬後嘴唇會裂開。
03
賞菊花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很多地方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喜愛。
過去廈門古城西路老的城隍廟曾經舉辦過菊花會,還邀請專家學者來點評,就像品茶一樣。會後,菊花還可讓市民帶回家。
04
祭旗神
過去,在閩南尤其是廈門地區,霜降有祭旗神的習俗,宮廟裡和大街小巷都會安插多種顏色的旗子。
古人認為各種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因此,都要懷有崇敬之心。現在這個習俗已經慢慢消失了。
霜降養生
俗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進補,來年打虎」。如果夏季保養不當落下「病根」,此時身體就易出現腹瀉、感冒、咳嗽等,需進補調養。
但這時候又還沒到寒冷程度,所以,進補不能亂補,應以清補、平補為主。具體怎麼補呢?關鍵要對症!
01
鼻塞咳嗽:南瓜
天氣轉涼,上呼吸道容易出問題,鼻塞咳嗽等,建議多吃些南瓜。南瓜富含胡蘿蔔素,它在人體中會轉化成維生素A,而維生素A有保護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
02
氣虛無力:羊肉
這個時節,很多人總覺得身體懶洋洋,睡不醒,可以適當吃點羊肉。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但烹飪應以清淡為優,如清燉羊肉、羊肉燉蘿蔔等。
03
感冒:栗子
霜降後,氣候轉涼,人體的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食用栗子進補尤為適宜。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它還能提供較多的熱能,有利於機體抵禦寒冷。
而且,霜降後是感冒的多發季節。栗子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適量食用,可遠離感冒的困擾。
04
不開心:適當補覺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這就是說,秋風清肅,情緒易低落抑鬱,起居應與氣候適應,宜早睡,「補」夏季缺的覺,還可收斂肺氣。
今天霜降,
你養生了嗎?
記得早晚注意保暖,
多多鍛鍊身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