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紀念古人」,徒增笑柄

2024-06-25     中國經濟網

新聞背景:

近年來,「紀念劉備託孤1800周年」「紀念張飛誕辰1855周年」等「紀念古人」的會議多次衝上熱搜,引發社會關注。不少自媒體還炮製出「紀念潘金蓮開窗950周年」「紀念孫悟空誕生1000周年」等會議事件。

如此「紀念古人」,把經念歪了

打好歷史牌是發展旅遊產業的必要手段,召開「紀念古人」的會議也能提升地方知名度。但一些所謂的紀念座談會,明顯是為了紀念而紀念,甚至目的不是為了紀念。像「劉備託孤」作為歷史典故雖有一定討論價值,但主辦方硬要從中挖掘「文化意蘊」「現代價值」,進而上升到「政治格局」「人才思想」,明顯牽強附會;再如有的會議完全就是小圈子關起門來自己玩,所謂的獲獎論文和專家發言公眾根本看不到。【詳細】

扎堆的「紀念古人」會議,實質上是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爭奪戰的翻版,是地方政府對歷史文化過度商業化包裝的結果。不過,缺乏歷史文化底蘊的「噱頭會」,即便在短期內能夠吸睛,獲得一定的流量,最終也會因空洞無物而被公眾遺忘,甚至引得公眾反感。【詳細】

再好的歷史牌也經不起這麼濫打

文化名人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不可否認,挖掘本地區的名人故事,確實是短時間內提升知名度、帶動文旅發展的有效途徑,在許多遊客看來也豐富了遊覽體驗。但凡事過猶不及,若是罔顧歷史事實和傳播邏輯肆意改編、強加關聯,只重「名頭之爭」而忽略文化現象的內涵,不僅不利於域內旅遊經濟的長遠發展,也於文化傳承無益。【詳細】

一些地方「卷文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再好的歷史牌也經不起這麼濫打。胡亂召開紀念會,也是對當地古聖先賢的不尊重。2023年8月,中宣部、文旅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論壇活動規範管理的通知》,強調黨政機關及其直屬單位論壇活動的審批實行總量控制、嚴控規模、厲行節約、注重實效等原則,防止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但不少「紀念古人」的會議仍由此類單位開展或承辦,顯然是政績觀錯位、功利心作祟。【詳細】

地方文旅發展不是「一錘子買賣」

學術研討是嚴肅的,地方文旅發展也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長時間的耕耘和努力。「紀念古人」的會議扎堆出現,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有必要進行相應的約束與管理。對地方政府部門來說,要樹立科學、正確的政績觀,不能急功近利,應結合地方實際,做精做細發展旅遊的文章。【詳細】

此外,還應加強和完善對包括「紀念古人」會議在內的「紀念古人」活動的審批,嚴格資金審核,提高相關活動的監管透明度。我們應以敬畏之心對待歷史,以創新之態傳承文化,而不是把「紀念古人」的活動當成發展文旅的噱頭。【詳細】

(以上綜合工人日報、南方日報、北京晚報、揚子晚報)

V視角:

@小江江:有啥意義?紀念啥?研討啥?報告啥?

@好鋼用在刀柄上:想起了相聲《巧立名目》。

@偶爾:在糟粕中找噱頭。

@孫振辭:背後皆是名和利。

中國經濟編後語:

拿小說當歷史,過於隨意。如此「紀念古人」,徒增笑柄,不僅褻瀆了學術研究,也浪費了公共資源,有巧立名目之嫌。荒誕不經的「紀念古人」會議層出不窮,對此類活動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審批,提高監管透明度。地方文旅發展,與其想著「傍名人」,倒不如花點心思拼特色、拼服務、拼體驗,從而讓文旅消費可持續健康發展。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f4b597c58dd345e2b56105ce9c05b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