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

2024-06-24     中國經濟網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的若干意見》,並提出要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這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我國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補齊開放創新制度短板提供了重要指引。

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彰顯了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信心決心。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強化科研投資布局,爭奪戰略制高點。我國已成為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大來源國、自然科學領域論文年發文篇數最多的國家。這些指標印證了我國科技創新的現狀與未來潛力,也表明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我國有信心有能力作出重要貢獻,也有氣魄有襟懷以開放促創新。

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彰顯了我國作為全球科技大國的責任擔當。從世界科創環境來看,全球合作的大趨勢和「小院高牆」的逆潮流同時存在。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氣候變化、衛生健康、環境保護、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共同挑戰,讓人類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另一方面,一些取得先發優勢的已開發國家將科技創新競爭視為零和博弈,試圖遏制打壓中國等後發國家的科技創新以鞏固競爭優勢。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引領各國構建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將推動全球科技合作與經濟合作深度融合,讓創新成果造福全人類。

也要看到,我國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仍受制於科技創新體系開放程度不高、創新要素跨境流動不暢、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短板和弱項,亟須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和現實需要進行優化調整。

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構建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前瞻謀劃和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針對當前美西方在前沿科學技術創新方面的保守趨勢,我國可在相對優勢領域發力破局,提升與更多發展中國家分享高新科技的頻次與範圍。作為全球大國,我國也要主動參與和引領全球科技治理,積極把握新一輪國際規則制定的話語權,使全球規則朝著開放包容、平衡有效的方向發展。

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瞄準科研人員的現實關切,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確保人才引進來、留得住、用得好。可加大離岸創新中心、國際化科技孵化平台等新型跨境平台建設力度,動態調整與優化科技政策,推動全球高端人才和高端科技前沿走近中國,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推進建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創中心。

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風險防範機制,在開放環境中築牢安全底線。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技術等新興技術正在為世界發展帶來全新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個人信息保護、虛假信息傳播、生物倫理、網絡安全等全球性風險。在堅持以開放促創新的同時,也要加強新型技術應用監管,不斷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風險防範機制,並在全球新興技術治理規則制定中爭取主動權。

展望未來,我國將持續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2e824461da90aec47aac332ab88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