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基礎研究「冷板凳」熱起來

2024-06-25     中國經濟網

「這個實驗可以說非常折磨人。」一向豁達樂觀的薛其坤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坦承。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團隊前後涉及20多位博士生,團隊里的每位學生都想畢業並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但每個人都不知道這個實驗最終能不能成功。大家就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下堅持乾了4年。

這恰恰就是基礎研究,尤其是以好奇心驅動的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最大的特點――與不確定性共舞。正如牛頓在探索天體運行規律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從對電流和磁場規律的興趣出發創立了電磁學理論,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過程中奠基了量子力學,這些後來大大拓展了人類認知邊界的重大科學發現,正是基礎研究不確定性的有力例證,也是基礎研究的神奇誘人之處。

不過,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也決定了基礎研究區別於一般的應用型研究,具有難度大、周期長等特點。就像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從提出「玩具模型」到最終被實驗發現,中間隔了20多年。基礎研究特別是重大原創性基礎研究,「十年磨一劍」是常態,有時甚至是幾十年「磨一劍」。這啟示我們,要充分遵循科學研究的規律,對待基礎研究既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失敗的恆心,也要加快構建基礎研究長周期支持機制和更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2023年,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增長9.3%,基礎研究投入比重連續5年超過6%;今年起,對上一年年底資助期滿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開展分級評價,同時擇優遴選出不超過20%的優秀項目給予第二個五年滾動支持,資助強度加大至800萬元……近年來,不斷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一個更加有利於基礎研究的科研生態正在加速構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期待薛其坤們勇攀科技高峰,把基礎研究的「冷板凳」坐熱,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沈 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2249b40b4c1de349987992edc2523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