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炎和朱元璋知道七國之亂,還要分封藩王,導致天下大亂

2023-12-02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為什麼司馬炎和朱元璋知道七國之亂,還要分封藩王,導致天下大亂

江湖有句話,長得美,就別想得美。

司馬炎長得很美,命也非常好,啥大事也沒幹,混了個開國皇帝噹噹,捎帶手還統一了中國。

可司馬炎就是想得太美了,所以引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

《三國演義》司馬炎劇照

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慘烈的內亂,與西漢七國之亂,一起創造了成語亂七八糟。

八王之亂歷時十六年,軍事、政治、經濟三面一體的打擊,直接導致西晉王朝分崩離析。

顧名思義,八王之亂,是由8個藩王引起的。

他們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然而,參與這次內亂的藩王遠不止8個,這8位大爺只是主要參與者,由於《晉書》將他們8人都列在同一個傳記里,因此稱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關係圖

八王之亂是怎麼出現的,這首先要說到分封藩國制。

01、分封藩王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其實這是片面的。

中國古代統治者,非常善於總結前朝滅亡和衰落的經驗教訓。

周朝建立時,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諸侯,共同治理天下。

東周時期,禮崩樂壞,諸侯並起。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就廢除分封制;

劉邦建立漢朝後,覺得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分封諸侯王拱衛中央。

因此,劉邦分封藩王,開創藩國與郡縣並行制度。

陳道明版劉邦劇照

雖然,最終這些藩王雖然引發了七國之亂,卻也在諸呂之亂中,拱衛了劉氏江山。

曹丕稱帝後,雖然也封兄弟為王,卻嚴格控制藩王做大,堅決不給藩王實權。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他吸取了曹魏被司馬家篡奪江山的教訓。

曹魏為什麼會這麼快滅亡?

就是因為司馬氏專權時,曹姓藩王沒有權力保衛江山,任人宰割。

而且,西晉剛統一天下,人心不定,尤其是東吳故地,叛亂四起,需要德高望重的宗室子弟坐鎮一方。

再加上此時門閥制度逐漸興起,地方豪強實力強大,如果只靠官員治理,難免會被豪強所欺,為了限制地方豪強,晉朝也需要分封藩王,掌控天下。

事實上,後世統治者也是出於這種考慮,才分封藩王,最典型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你又來編排我

司馬炎思慮再三,決定分封藩王,恢復漢朝的藩國與郡縣並行制。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一口氣分封了27個同姓藩王,並且讓他們擁有比較獨立的財權、人事權、軍權。

我們都知道藩王權力過大就會出事,對此司馬炎也心知肚明。

因此,他同時又制定很多限制藩王的措施。

經濟上,藩王就藩後最多只能掌握1/3的賦稅,其餘都歸中央;

人事上,藩王確實可以任命一些官員,但主要職位還是由中央任命;

軍事上,嚴格護衛藩王的軍隊,大的只有5千,小的只有1千5.(後來,朱元璋其實也參照了司馬炎的辦法)。

因此,在司馬炎設計下,所有藩王聯合在一起,也不是中央的對手,只要中央不出問題,藩王就不會構成問題。

但是,司馬炎卻在這個制度之外留下了尾巴。

司馬炎居然讓藩王在中央擔任要職或者讓藩王出鎮地方,掌握一鎮軍政大權。

(比如汝南王司馬亮鎮許昌;楚王司馬瑋都督荊州;趙王司馬倫節鎮關中;齊王司馬冏節鎮許昌;成都王司馬穎節鎮鄴都;河間王司馬顒節鎮關中)

西晉疆域圖

當然,這個尾巴並不致命,藩王的職務都是皇帝給的,可以給就可以收回。

因此,當時所有藩王都不想離開京城,日子想過得好,就得呆在中央,離皇帝越近越好,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實權。

誰讓他們出鎮地方,那就是要他們的命。

簡單來說,只要中央沒事,藩王也鬧不出什麼大么蛾子。

02、太子是傻子

然而,怕什麼來什麼。

西晉的皇帝出了大問題。

司馬炎自己是沒問題的,他也是一代英主,所有藩王在他面前乖得像乖寶寶。

問題出在西晉下一位皇帝身上。

當時,西晉下一位皇帝有兩個人選。

第一個是司馬炎的弟弟齊王司馬攸,另一個是司馬炎的寶貝兒子司馬衷。

司馬攸是司馬昭次子,後來過繼給了伯父司馬師。

司馬攸文武雙全,非常得祖父司馬懿和父親司馬昭喜愛,司馬昭曾想立他為接班人。

因此,當時很多人都想司馬炎能傳位給弟弟,比如宰相衛瓘就是司馬攸的支持者。

為什麼大家會想讓司馬攸接班了,除了因為他有才,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馬衷是個人盡皆知的傻子。

可對於司馬衷來說,兒子再傻也是自己的兒子,自己的江山只能給兒子,不能給弟弟。

太康四年(283年),司馬攸被哥哥趕回藩國,徹底與皇位無緣,不久,他就病逝了。

司馬攸死後,西晉下一位皇帝就只能從司馬炎的兒子中選了。

司馬炎有26個兒子,只有司馬衷是傻子。

司馬衷劇照

可司馬衷是嫡次子,但長子司馬軌很早就夭折了,司馬衷其實是事實上的嫡長子。

古往今來,廢長立幼,非常容易出事,尤其是實行分封制的王朝要想穩定,必須立嫡立長,否則藩王們都會不服。

而且,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非常聰明,司馬炎打算先將皇位傳給司馬衷,再傳給司馬遹。

因此,司馬炎最終還是立了司馬衷為太子。

司馬炎也知道,太子是個傻子沒有治理朝政的能力,他必須選好託孤大臣,輔佐太子,安安穩穩地讓司馬遹接班。

這樣一來,託孤大臣成為司馬炎的重中之重。

恰恰就是託孤大臣,引爆了八王之亂。

03、託孤大臣出了問題

當時司馬炎給司馬衷選了兩個託孤大臣。

第一個是當朝國丈爺楊駿,他是外戚代表;

第二個是司馬懿第四子汝南王司馬亮,他是藩王代表。

選他們正好可以讓外戚和藩王勢力達到平衡。

楊駿畫像

而且,楊駿、司馬亮都是大草包,能力差,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對皇帝威脅也小。

可以說,司馬炎為了自己的傻兒子和聰明孫子真是操碎了心。

可司馬炎不是神,他顧得了生前,顧不了生後。

永熙元年(290年),司馬炎病重,他正式下詔讓楊駿、司馬亮輔政。

司馬炎萬萬沒想到,他還沒死呢,楊駿就矯詔將司馬亮趕出京城。

晉武帝司馬炎畫像,畫像是唐朝人畫的,千萬別當真

四月二十日,司馬炎駕崩,諡號武帝,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

當時,司馬亮還沒走,他手下勸他先下手為強,弄死楊駿。

可司馬亮太廢了,不僅沒敢動手,而且倉皇出逃,以最快的速度逃回藩國。

司馬亮一走,司馬炎苦心造詣營造的外戚藩王共掌朝局的平衡體系被此打破。

楊駿和兩個弟弟楊珧、楊濟掌握大權。

楊駿一掌握大權,就開始隨意重用自己的親信,激起了公憤!

宮中一個人盯上了囂張不可一世的楊駿。

這人就是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西晉開國功臣賈充之女)。

傳說中的賈南風,人很醜,心很大,從政慾望非常強,晉惠帝繼位後,楊氏一族把她也當成了擺設。

晉惠帝當擺設,沒問題,因為他是個傻子;

賈南風當擺設,她可就不幹了。

對於賈南風來說,只要她能搞定楊駿,她就能取而代之,執掌天下。

儘管楊駿智商不怎麼在線,但他也知道自己想掌握大權,必須要牢牢掌控軍隊。

因此,他上位後,在禁軍安插很多黨羽。

西晉時期,禁軍分為守衛皇宮的殿中軍和守護皇城的外營軍。

楊駿犯了個致命的錯誤,他只顧著拉攏外營軍,忽略了殿中軍。

賈南風見縫插針,馬上籠絡被楊駿冷落的殿中軍。

很快,殿中軍將領主動與賈南風密謀,剷除楊駿。

這樣一來,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

04、這個女人不簡單

賈南風不僅野心大,也很有手段,人丑點子。

她知道,自己光有殿中軍還不是楊駿對手,還需要有盟友的幫忙。

盟友就是藩王!

賈南風網圖

她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司馬炎五子)回京一起幹掉楊駿。

司馬亮膽子小,沒敢參與,找個藉口就推脫了;

司馬瑋只有21歲,年輕氣盛,他當即上奏朝廷,本王要回京(司馬炎規定,藩王就藩後想回京必須徵得朝廷許可)。

楊駿上位以來,一直在打壓藩王,非常忌憚司馬瑋這個刺頭,他竟然同意司馬瑋入朝。

他想的是京城是他的地盤,司馬瑋回京,他便於控制。

楊駿想得太簡單了,京城真的是他的地盤嗎?

永平元年(291年)三月初八日,賈南風聯合司馬瑋、東安公司馬繇、殿中軍將領,暴起發難。

大權在握的楊駿陰溝翻船,竟然被一個女人和一個愣頭青給殺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楊駿死在了自己家中,他這個宅子的上任主人就是高平陵之變中被司馬懿幹掉的曹爽)

楊駿一死,西晉落入司馬瑋和賈南風手中。

對於賈南風來說,權力是不可以分享的,司馬瑋也不行,司馬瑋從來都不是合作夥伴,而是工具。

但司馬瑋如日中天,自己貿然動手,風險太高了。

自己不能動手,但是可以借刀殺人。

賈南風馬上下詔,讓司馬亮和衛瓘入京輔政。

她想讓司馬亮、衛瓘、司馬瑋鷸蚌相爭,她來個漁翁得利。

果然,司馬亮和衛瓘入京後,司馬瑋不爽了,雙方爆發嚴厲衝突。

司馬亮想將司馬瑋踢開京城。

這個時候讓司馬瑋就藩,那不是要他命嘛。

雙方矛盾迅速激化。

六月,賈南風給了司馬瑋一道假詔書,司馬亮和衛瓘謀反,你趕緊殺了他們。

司馬瑋信以為真,隨即展開行動。

清河王司馬遐(司馬炎十三子)率兵包圍衛府,衛瓘滿門被殺(衛瓘的兩個孫子衛璪、衛玠逃出生天);

司馬瑋親自出兵攻打司馬亮。

很快,司馬亮被殺。

汝南王司馬亮成為第一個喪命的八王。

司馬亮一死,賈南風馬上宣布,司馬瑋殺司馬亮是矯詔。

司馬瑋頓時反應過來,嫂子這是要過河拆橋啊。

可惜,他知道得太晚了。

很快,司馬瑋被賈南風誅殺。

司馬瑋臨死前還把賈南風給他的假詔書拿出來伸冤,卻沒有任何意義。

就這樣,楚王司馬瑋成為第二個喪命的八王!

至此,八王之亂至此暫時告一段落,賈南風成為西晉王朝話事人。

此時八王之亂只發生在京城,中央權威還在。

賈南風治理天下,長達八年,她憑藉出色的政治手段,協調藩王與外戚、寒門庶族與門閥豪強,一時間天下太平,西晉國力達到了頂峰。

賈南風這個女人真的不簡單。

可是,八年後她也犯了致命的錯誤。

正是這個錯誤,讓司馬炎隔代傳位計劃徹底泡湯,也讓賈南風走上了末路。

賈南風迅速從天堂跌落地獄,順便讓其餘六王登上歷史舞台,將八王之亂推向新的高度,也讓西晉王朝開始分崩離析!

這個錯誤是什麼呢,更多精彩,未完待續!

八王之亂具體經過實在太精彩、太複雜,本文篇幅有限先介紹這麼多,稍後持續更新。

PS: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分封藩王會引發大亂,司馬炎、朱元璋這些出色的政治家,更是比誰都清楚分封藩王帶來的隱患。

可他們為什麼還是會分封呢?

古代封建王朝都是家天下,皇帝將天下視為自己的家產。

家產交給誰來管理?

有的皇帝更多的選擇自家人,有的更多的選擇臣子。

但不管是哪種,皇帝都會想方設法地保證皇位必須由自己的嫡系子孫來當。

分封藩王只是他們根據當時的形勢,做出的他們認為最好並且自己進行過防患措施的一種辦法。

司馬炎、朱元璋的政治智慧遠非我們能比,我們千萬不要覺得是他們笨,或者單純地只是為了一己之私。

設身處地地想,或許我們還不一定能找到比他們更好的辦法。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說白了,司馬炎、朱元璋在世時分封制是不會有問題的,可他們管得了生前,管不了身後。

古代封建王朝沒有包治百病的制度,任何制度都會帶來不一樣的問題。

制度或許存在問題,更大的問題其實是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760454ca90514958e5bf874e329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