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他看透宋江假裝回鄉探母,一去不返,成水滸結局最好的人

2024-01-21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公孫勝:他看透宋江假裝回鄉探母,一去不返,成水滸結局最好的人

《水滸傳》中梁山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王倫時期,晁蓋時期以及宋江時期。當然筆墨描寫最多的是宋江時期。晁蓋七人劫持生辰綱之後在梁山紮根,隨後晁蓋等人救下了宋江,而宋江也落草為寇。

晁蓋去世進入了宋江時代,然而無論梁山的班子怎樣調整,有一個人位置始終在梁山舉足輕重,這個人就是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也是梁山好漢中非常清醒的一個,他很早就看透了宋江。假裝回鄉探母結果一去不復返,這份清醒也讓他成為108將中結局最好的人。

梁山好漢的結局

《水滸傳》中一共有108位好漢。在梁山泊的日子,這些好漢過得十分快活,每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詔安之後這些人的命運就發生了改變,而《水滸傳》中被詬病的一點就是結局實在是不美好。

每個人都希望所有的故事都是人間的團圓。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既不像《紅樓夢》纏綿悱惻,也不像《三國演義》規模宏大,然而將《水滸傳》僅僅僅僅停留在梁山大聚義這件事上,那麼《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顯然不夠格。

而詔安是整個故事的轉折也是梁山好漢們命運的轉折點。曾經鮮活的生命一個個在為皇帝南征北戰中消失。梁山好漢的奉命剿滅田虎、王慶和方蠟,最終有60位梁山好漢戰死沙場。為什麼說公孫勝算是梁山結局中最好的呢,看一下其他好漢的結局就知道了。

王倫時期就已經在梁山的雲里金剛宋萬在梁山好漢中方臘的時候,不慎跌落馬下被馬踏致死。宋江曾經為梁山招攬了一批有編制的好漢,這些好漢一大部分都是在爭方臘的過程中戰死。

霹靂火秦明、金槍將徐寧、雙槍將董平……這三位都是死在了戰場上。而在梁山好漢中排名非常靠前的雙邊呼延灼在平定方臘之後被封為御營兵馬指揮使,後來在抗擊金國的過程中呼延灼與金兀朮打仗,最後戰死在沙場上。

還有包括一丈青扈三娘青及其丈夫矮腳虎王英都是在沙場上戰死的。除了這60位在沙場上戰死的好漢之外還有13位是病死的。讓人沒想到的是豹子頭林沖,在打仗的過程中林衝突然中風無法動彈,於是宋江只能將林沖暫時留在一座寺廟裡,並且讓武松去照顧林沖。

半年之後林衝去世。青面獸楊志、白日鼠白勝、旱地忽律朱貴等在內的十多位好漢同樣也都是病死的,而宋江的弟弟宋清同樣也是得了疾病死亡,這些算是非正常死亡。而被朝廷重用的有10位將領。

這樣的比例確實不高,108位將領中只有不到1/10被朝廷重用。而這些被朝廷重用的好漢往往都有一技之長,但又不是精通謀略的那種。比如金大堅、蕭讓。金大堅十分擅長模仿別人的筆記篆刻印章,炮火專家凌振自然是難得的人才,因此也被皇帝重用。

而剩下的20人就是看破紅塵的。在這20人許多人認為燕青結局最好。連皇帝都不放在眼中的名妓李師師最後與燕青遠走他鄉,其實在這些人中,結局最好的是入雲龍公孫勝。

公孫勝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並且在梁山還在輝煌的時候就已經決定離開。而公孫勝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很早就看透了宋江。

羅真人的預言

羅真人在《水滸傳》中存在並不高,但是羅真人就好像是《紅樓夢》中的甄士隱這個角色,對於一些關鍵人物總是有預測,特別是羅真人對於宋江結局的預測。羅真人能夠窺得先機。

許多古代的小說中總會有這種能夠預知人未來命運的角色。且不論這些人是否有真的本事,在作者的安排下總會說出那麼幾句「探命詩」。羅真人對宋江的預言是:始逢冬暮,鴻雁紛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

總之羅真人的這幾句話總結起來就是後梁山好漢們會分道揚鑣,宋江的計劃也無法成功。羅真人還給宋江用了八個字的評價,叫做「忠義者少,義氣者稀」。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羅真人早就已經看透宋江是什麼樣的人,而羅真人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公孫勝的師父。

公孫勝對於羅真人非常尊敬,自己的師父對於宋江並不看好,這樣的想法自然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公孫勝。對於在梁山的管理方面,顯然宋江更有手段,晁蓋更講究江湖義氣,真正義薄雲天的晁蓋反而讓公孫勝死心塌地。

《水滸傳》中公孫勝有兩次離開梁山,而且這兩次離開的理由都是為了照顧母親。特別是第一次是在梁山飛速發展的時期,公孫勝藉口回鄉照顧母親一去不回,最終梁山好漢多次去請再加上自己師父的點化,公孫勝才又回到梁山。

兩次離開梁山

公孫勝第一次離開宋江是在宋江接自己的父親上山團聚之後。當時《水滸傳》中是這樣描述的:第三日又做筵席慶賀宋江父子完聚。在《水滸傳》中有一個特色就是聚會特別多,特別是在詔安之前經常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聚。

而就是這一次為了慶賀宋江父子在梁山團聚舉辦宴會的時候,作者寫到:公孫勝思及老母在薊州,離家日久……公孫勝是觸景傷情,看了宋氏父子團圓的場面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於是他就提出回家看望自己的母親。

按理說如果公孫勝真的只是為了看母親,那麼看到母親安好之後要麼就回到梁山,要麼就接母親一起回到梁山,但是公孫勝就這樣在家住下了。他還經常去看自己的師傅,如果後來沒有羅真人的點化公孫勝很可能不會再回到梁山。

羅真人告訴公孫勝,他的使命還沒有完成,羅真人說公孫勝是天上派來的天閒星,現在應該以大義為重。羅真人告訴公孫勝「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大概意思就是羅真人說公孫勝是天上派來的星宿,使命還沒有完成,應當繼續幫助宋公明。

然而就在公孫勝再次上梁山之際羅真人給了公孫勝八個字: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也牢牢謹記著這八個字。就這樣公孫勝再次回到梁山幫助宋江完成自己的使命。梁山詔安之後公孫勝成隨梁山大軍平定田虎和王慶。

田虎麾下也有一位會法術的大將,名字叫做喬道清。喬道清擺出陣法之後一度讓梁三好漢束手無策,然而公孫勝大破其陣法。最終將喬道清收為自己的徒弟。在征討方臘之前公孫勝離開了梁山,這次公孫勝也是徹底離開梁山。

離開梁山的原因

公孫勝兩次主動離開梁山,即便在梁山公孫勝也很少參與各種事務。本來公孫勝就是潛心修煉的人,對於名利看得很淡。此外受羅真人的影響,再加上公孫勝本人看問題也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看清了宋江的真面目。

先看公孫勝在《水滸傳》中是怎麼出場的。公孫勝是聽聞晁蓋仗義疏財名聲,於是便主動前來投奔。公孫勝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想和晁蓋在一起發大財,而是為了解救黎民蒼生。道家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一種家國情懷。

晁蓋本人也很講義氣,所以在劫持生成綱之後,公孫生與晁蓋等其他幾位好漢一起上了梁山。然而一切隨著宋江上梁山發生了改變,公孫勝發現宋江和晁蓋相比心思更多。特別是宋江用盡各種手段逼迫一些有編制的官員上梁山,公孫勝發現此時梁山已經開始變了味。

上面已經提到羅真人對宋江的批語,提前窺得天機的公孫勝此時開了上帝視角,自然知道宋江是什麼樣的人。於是他便借著回家看望母親的藉口去了梁山。

送公孫勝下山的時候,晁蓋還告訴公孫勝盼望他快快歸來。公孫勝也說是個把月就回來,誰知道這一去就是好幾個月。可以看出公孫勝有根沒有想回去的心。

大破高唐州救柴進的時候遇到了敵人部的陣法,宋江只能去請公孫勝,而李逵還拿公孫勝母親的性命逼迫公孫勝。再加上羅真人勸公孫勝,於是公孫勝再次上了梁山。而就在征方臘之前,公孫勝徹底離開了梁山。

其實公孫勝上兩次離開梁山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看清楚了宋江是什麼人。當別的好漢還認為宋公明哥哥替天行道、義薄雲天的時候,公孫勝卻如旁觀者一樣洞悉每個人的劇本,一眼就看到了結局。

《水滸傳》也是一部奇書,表面上寫的兄弟義氣,然而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加再回頭看《水滸傳》卻不得不讓人感嘆有人的地方果然就有江湖。

總結

《水滸傳》的魅力也就在於此,年少的時候總覺得梁山大義到此為止,就是人間團圓的結局,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發現水滸原來最大的魅力就在詔安。

詔安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每個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照出了人性的複雜。《水滸傳》對於梁山好漢的塑造,沒有完美的好人也沒有完全是大奸大惡的壞人。這些鮮活的形象穿越歷史長河如今仍然熠熠生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3a45145be2423ccc7a94d6648d092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