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土地日 | 做好黑土保護的「加減乘除」

2024-06-25     央廣網

央廣網哈爾濱6月25日消息(記者龐淼 見習記者李雪 通訊員李晟)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近年來,北大荒集團依託巨大的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組織化優勢,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堅持「加減乘除」並舉,形成了一整套可複製、可推廣的黑土地保護模式。

做好加法,讓黑土地「高標準」

記者在二道河農場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多台大型農業機械正在進行田間砂石路鋪設和橋涵工程施工。

二道河農場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央廣網發 李慶海 攝)

王立柱在二道河農場第六管理區種植水田500畝。去年年底,中央財政在四季度增發國債1萬億元,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為此次增發國債的第一批項目下達地方,優先支持東北地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特別是加大了對典型黑土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力度。王立柱家的500畝地就被納入到高標建設項目區,這讓他十分高興,一有空閒就會到地里轉轉。

「以前這塊兒地排水是個問題。今年別看雨多,有了這些方涵,加上清淤,這地排水通暢多了。」王立柱的心情很激動。

二道河農場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格田改造地塊(央廣網發 李慶海 攝)

但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不僅僅是為了排淤防災、方便農業生產,根本目的還是為提高糧食的綜合產能打好基礎。其中,格田改造就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寶泉嶺農業分公司高標準農田(央廣網發 范明海 攝)

寶泉嶺農業分公司種植戶巴艷通去年對自家承包的稻田進行了格田化改造。「秋天格田改造比春天時間充足,改造完春天就直接上水幹活了,農時提前為作物增產搶得先機。」巴艷通說。

「從2020年至今,寶泉嶺分公司對三分之一的水田進行了標準化格田改造,增加了可利用面積2.4萬畝,年提高糧食產量3000萬斤左右。」寶泉嶺分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王忠森說。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了以往土地耕種分散化、碎片化的問題,提高了土地流轉率和種植戶耕種的積極性,有效推進了農業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從而為現代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堅強支撐。

減肥減藥,讓黑土地「有營養」

這幾天,克山農場的6萬畝馬鈴薯已經進入現蕾期,翠綠的薯葉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猶如碧綠的浪花隨風翻動。

克山農場馬鈴薯進入現蕾期(央廣網發 代夢迪 攝)

在第一管理區一個600多畝的馬鈴薯水肥一體化滴灌地塊上,農業技術人員正在通過自動施肥系統給這塊地追肥。「馬鈴薯在現蕾期和開花期之間是重要的施肥節點,通過滴灌毛管傳送肥料,可以使肥料慢慢滲透到土壤中,這樣既不會破壞土壤,造成化學殘留,還能促進馬鈴薯健康生長。」克山農場農業發展部負責人包東慶說。

克山農場馬鈴薯地塊在春耕前鋪設滴灌管(央廣網見習記者李雪 攝)

保護性耕作代替傳統翻耕、生物有機肥代替傳統化肥、綠色農藥代替傳統化學農藥……今年,克山農場落實無膜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面積1.6萬畝,通過滴灌精準施肥減少土壤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克山農場每年都要開展土壤化驗和測土配方實驗70餘次,為全域耕地提供施肥建議卡,做到因地制宜、按需配方,推動耕地地力不斷升級。

數字加「乘」 讓黑土地更「智慧」

肥料用多少合適?」「土壤怎樣能營養均衡?」「怎麼耕作最省心省力?」這些曾在春播生產中困擾種植戶的大問題,如今在北大荒都已不算難事。

在鶴山農場數字農業指揮中心,大屏上一張變量施肥處方圖格外醒目,它是由遙感數據、地塊產量分布數據、土壤檢測數據、地塊高程數據以及作物目標產量等多種數據相融合,並結合衛星定位技術,通過數據處理中心系統計算生成的。「一塊地分為多個施肥量等級,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施肥量,顏色越淺代表土壤肥力越高,後期施肥量就相應減少。」鶴山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兆凱介紹。

鶴山農場數字農業指揮中心(央廣網發 朱婧 攝)

根據土壤肥力情況,技術人員提前為水肥機設定好了土壤電導率值和酸鹼值,並根據土壤溫濕度數值和氣象條件,適時分區域啟動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設備啟動後,混合好的肥料將通過滴灌帶,均勻、定時、定量、按比例精準地輸送到作物根部。

不僅如此,農場在田間地頭安裝了27套田間氣象站和24套田間監控設備用於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環境和大田作物長勢。巡田無人機、病蟲害監測設備、作物性狀採集等設備用於各項數據監測,保障數據實時回傳到指揮中心。依託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地面物聯監測設備,形成「天、空、地、人、機一體化」監測體系,全面監測作物長勢及土壤情況。

「除」舊迎新,實現黑土地永續利用

在國家多部門聯合印發的《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中提出,要「因地制宜開展秸稈粉碎深翻還田、秸稈覆蓋免耕還田等。」

新華農場2023年秸稈還田作業(央廣網發 金志強 攝)

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北大荒已經逐步形成了以秸稈粉碎翻埋還田、碎混還田、免(少)耕秸稈覆蓋為主要技術類型的黑土地保護模式。同時,不斷加大與科研機構合作力度,與中科院地理所、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廣泛開展合作,圍繞機械、小流域綜合治理黑土保護模式研究、保護性耕作模式等方面開展系統研究。

「當年這地,一下大雨就完,土和肥都沒了,啥都白種。現在我家這地採用了等高環播,去年的效益就一下子增加了1萬多元。」新華農場種植戶呂帥對從去年開始應用的等高環播技術十分滿意。

坡耕地長期直壟種植,不僅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水肥失衡,而且極易形成內澇、貪青晚熟。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新華農場與中科院項目組合作,在青山管理區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緩坡地號開展等高環播技術試驗示範。

新華農場開展等高環播地塊除草作業(央廣網發 金志強 攝)

「等高環播就是當耕地坡度大於3度且小於7度時,通過科技手段實現播種方向環繞山坡、貼合等高線的同時,與其形成1度夾角,以此平衡不同坡位水肥狀況,實現農田精準管理。」新華農場農業生產部副總經理張萬奇介紹。經過多年探索,等高環播技術可減少肥料投入10%,提高作物產量3%,減少水土流失20%。

2023年,北大荒集團落實秸稈還田4517萬畝,測土配方施肥4300萬畝,水稻側深施肥797萬畝;完成水田規模化格田改造303萬畝,累計實施改造面積1913萬畝;在部分適宜的坡崗地採用等高種植和等高寬埂等黑土地保護措施;全年實施侵蝕溝治理513條,累計治理侵蝕溝3459條,全面助力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74ef0f19319959544aa143d4a2ce0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