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發布「高質效辦理毒品犯罪案件 推進毒品問題綜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

2024-06-25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25日消息(記者黃玉玲)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高質效辦理毒品犯罪案件 推進毒品問題綜合治理」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3年以來檢察機關懲治毒品犯罪、強化禁毒綜合治理工作情況,並發布典型案事例。

典型案例1:李某勇等人販賣、運輸毒品案。檢察機關針對錯誤判決依法提出抗訴,同時追訴重大毒品犯罪漏犯。北京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抗訴後,1名被告人由有期徒刑改判為無期徒刑,1名被告人由無期徒刑改判為有期徒刑,追訴1名漏犯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實現不枉不縱的效果。

典型案例2:陳某南等人販賣毒品、洗錢案。經檢察機關審查發現漏罪漏犯線索,及時追訴眾多遺漏毒品犯罪以及涉毒洗錢犯罪。廣東檢察機關全面審查案件事實證據,追訴了2名毒品犯罪漏犯、3名洗錢犯罪漏犯,增加認定100餘宗被遺漏的犯罪事實。

典型案例3:陳某販賣毒品案。被告人始終「零口供」,毒品實物均已賣出,檢察機關通過有效構建證據體系,有力指控犯罪,並追訴眾多遺漏毒品犯罪。雲南檢察機關著重強化電子數據審查,發揮間接證據定案作用,同時追訴了1名漏犯,增加認定34宗被遺漏的犯罪事實。

典型案例4:王某等人走私、販賣毒品、強姦、強制猥褻案。經檢察機關審查發現漏罪漏犯線索,成功追訴漏罪漏犯,推進涉麻精藥品問題治理。河南檢察機關全面審查證據,積極自行補充偵查,追訴了被告人的漏罪,追訴了7名迷奸犯罪的漏犯,追訴了5名涉毒上下游漏犯,同時開展禁毒綜合治理。

典型案例5:幸某燕等人販賣、運輸毒品案。檢察機關存疑不起訴後,發現其他犯罪線索,精準追訴漏犯,同時有效建立類案辦理機制。浙江檢察機關深入開展自行補充偵查,成功追訴了10名毒品犯罪漏犯,追訴了4名洗錢犯罪漏犯,會同有關部門構建涉毒資金流向追蹤機制,促進疑難案件辦理。

典型事例1:福建省人民檢察院開展打擊治理涉毒洗錢犯罪專項活動。福建省檢察院主動融入打擊治理涉毒洗錢犯罪工作大局,在全省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打擊治理涉毒洗錢犯罪專項活動,以專項工作為抓手落實落細「一案雙查」工作機制,強化組織部署,實現上下一體協同推進。通過深化聯動協作,參與涉毒洗錢犯罪綜合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典型事例2: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推動建立跨省域保障寄遞安全工作協作機制。為服務保障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江蘇省檢察院牽頭聯合制發《滬蘇浙皖檢察機關關於加強保障寄遞安全工作協作的意見》,堅持治罪與治理並重的保障寄遞安全工作協作機制,聚焦寄遞毒品犯罪跨區域治理,推動檢察機關參與禁毒社會治理進入省域協作新階段。

典型事例3: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人民檢察院運用大數據模型助推毒品犯罪綜合治理。為有效打擊毒品犯罪,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檢察院全面貫徹落實數字檢察戰略,自主研發「毒品犯罪網狀打擊與治理平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化手段整合涉毒數據,變單點打擊、線狀打擊為關聯打擊、網狀打擊,深挖毒品犯罪漏罪漏犯線索,推動毒品問題綜合治理成效顯著。

典型事例4: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檢察院推動涉寄遞新業態毒品犯罪綜合治理。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在依法打擊利用「跑腿服務平台」販賣新型毒品案件的同時,集中推進溯源治理,向相關企業制發檢察建議,斬斷毒品交易鏈條;針對「網絡+寄遞」等新業態,推動有關部門形成有效監管新模式。

典型事例5:四川天府新區人民檢察院打造「新綠」禁毒品牌推進毒品犯罪源頭治理。四川天府新區檢察院立足公園城市「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定位,以「天行健·新綠」禁毒品牌為依託築牢禁毒防線,首創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立案告知機制和涉毒案件「三問工作法」,高質效監督辦案、社會治理提質增效,助力打造宜業宜商宜居城市,服務保障國際化現代新區建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6ab0db4d32f1cf725620cda642011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