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援助8900萬美元排雷,卻不給烏克蘭,烏雷區面積或30萬平方公里

2022-08-11     烽火俊赫

原標題:美援助8900萬美元排雷,卻不給烏克蘭,烏雷區面積或30萬平方公里

【話說軍世】持續數月的俄與烏之間的軍事衝突,目前並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因為烏軍的「行動」有些升級的可能,這不僅讓不斷掏錢還被「背刺」的歐洲心煩,美國對於不斷援助也是做足了「心思」,因為雖然美國的援助不斷,烏軍也偶爾有不錯的「戰果」,但是不斷有消息指出,援助的武器並沒有都給前線烏軍,反而相當數量流入了黑市,且烏軍前線也確實一直在缺少彈藥。

烏克蘭雷區面積或達30萬平方公里,美8900萬美元排雷援助卻不給烏

此前,有消息指出,美國將給烏克蘭再提供一筆8900萬美元的援助,用於烏克蘭的排雷工作,地雷是一種生產較為簡單、價格低廉的防禦性武器裝備,誕生的年代非常早,雖然現代的戰爭中各型高科技裝備不斷登場,並悄悄地改變了戰場形勢,但是地雷作為一種重要的廉價武器,在地面作戰階段依然有著廣泛的用途。

單枚地雷可以對於步兵、裝甲車甚至是坦克造成足夠的殺傷和破壞,而大量地雷所構成的大面積雷場,則成為了阻滯對方地面部隊推進的有效武器,因此不僅是守衛方會使用,進攻方其實也會使用,在二戰時代,盟軍的損失的坦克中,20.7%都是地雷造成的,在近幾十年的局部衝突中,淪為戰場的各國都遺留有大量的地雷,如2003年開始,美國打了多年的伊拉克戰爭,據聯合國的估計,伊拉克至今仍有約2500萬枚地雷或其他未爆炸遺留物,海灣戰爭後的科威特境內也有約500萬枚地雷,預計目前世界上仍有超過1億枚地雷或其他未爆炸遺留物。

而如今的烏克蘭也是如此,據估計,烏克蘭目前有超過3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可能被布置了地雷,較為樂觀的估計是,排除這些地雷大約需要5-7年的時間,而還有人估計,這項工作大約需要最少10年的時間,而且,排雷工作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人員、排爆裝備,還有很重要的費用,這也是美國專門援助烏克蘭排雷費用的原因。

1、美國8900萬美元援助不直接給烏克蘭

美國雖然不斷地再給烏提供各類援助,但是不僅援助的額度距離烏的「要求(獅子大開口)」距離甚遠,大多數援助也並不是直接給烏克蘭的,其實是各類美國的各類企業和單位,然後再間接援助烏,這本身與烏內部的工作效率過於低fu下bai有很大關係。

此前就不斷有消息爆料,美國和歐洲援助烏的武器裝備明碼標價的出現在了黑市中,甚至被前線士兵交易給了俄軍,這不僅讓歐洲各國擔心這些武器會反噬歐洲各國,更讓軍工企業擔心的是,較為先進的裝備被俄軍獲得後,相關技術會被俄獲得,並得到相應地反制能力。

另外,烏軍雖然不斷宣稱有「百萬大軍」,實際這一數字已經說了幾個月,確切地說,在開戰之前,烏軍其實就有相關的規劃,但是目前烏軍仍不得不將大量部隊布置於俄軍面前,實際能用於排雷這類工作的烏軍或工作人員並不算多,且排雷工作本身風險非常高,需要相當的經驗和技術,因此這筆援助不直接給烏克蘭,而是給了專業組織和承包商,這些人員的培訓和設備也由美國來提供。

2、大量「蝴蝶雷」出現,不僅威脅人員安全,也影響烏克蘭重要的農業生產

埋設的地雷對於普通人員甚至是訓練有素的士兵來說,都是難以及時察覺且致命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有著「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其大量土地都是肥沃的耕地,可以生產大量的糧食,如果地雷沒有被及時清理,將會進一步影響烏克蘭的糧食生產,而受到俄烏衝突影響的糧食危機,也可能會進一步受到較長時間的影響。

其實在此前的春季,部分區域的排雷工作就已經開始了,如俄軍的控制區域內,為了保證順利的春耕,俄軍就出動了工兵和專業的排雷裝備幫助農民排除耕地中的地雷,俄軍拿下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後,部分國際團隊也開始進入烏克蘭幫助排除地雷。

相比較於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中,「蝴蝶類」是相當殘忍的一種地雷,尤其是外形很容易被小孩子當做玩具,像一隻蝴蝶一樣而得名,這類地雷因為個頭小因此裝藥量並不大,但是爆炸威力足以炸斷腳、腿或者手臂,是一種專用於遠程大面積布雷的壓髮式殺傷人員地雷。

此前,在頓涅茨克附近就曾經突然大量出現這一類的PFM-1型反步兵地雷,美國暗指是俄軍使用的,而蘇涅茨克市長認為是烏軍乾的,但雙方都沒有證據,該地雷為前蘇聯製造,烏軍和俄軍都實際擁有,烏雖然在2006年就已經是是《渥太華條約》的締約國(該條約禁止生產、使用、儲存或轉讓人員殺傷地雷),但是,目前烏實際仍保有數百萬枚「蝴蝶類」。

不過,就一般分析而言,頓涅茨克本身就是親俄的俄語區,戰前就被俄視為自己人,俄軍在此前行動中就為了避免傷及平民而減少了炮火的使用,在已經實際控制了頓涅茨克後,突然在傾向於自己、其已經控制的平民區附近撒地雷,這個邏輯並不算合理。

3、風險:地雷不僅會「自己跑」了,排雷效率也相對有限

不僅是蝴蝶雷,各類地雷在埋設後的排雷工作其實相當困難,雖然各類可用於配出地雷的裝備相當得多,如利用坦克底盤發展而來的機械排雷裝備,利用前方轉動的鐵軸和鐵鏈引爆埋藏的地雷,又或者是利用爆炸物進行的爆破排雷等,但是,其實最為基本的仍是由人員進行的人工排雷。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形限制,如山谷、叢林等地域,機械裝備難以進入,假如用爆炸物「將叢林整個炸一遍」來排雷,看似挺有效率,但不僅「環保少女」要跳出來「說兩句」,實際操作難度也相當高,可能性卻比較低,更像是「爽文」操作。

同時,布置和拋灑地雷時,雖然會有一定的區域或埋設地圖,但是因為降雨等原因,埋設與土壤或地表的地雷會被水流沖得到處都是,地雷會「自己跑」,實際位置仍需要具體排查來確定雷區的實際範圍和地雷的具體位置,這也是排雷仍需大量人員的原因。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效率很高的排雷鼠,有點被「捧殺」的味道

至於目前非常有名的「排雷鼠」,就效率而言,「非洲巨鼠」因為體重小,幾乎不會觸發地雷爆炸,排雷效率也較高,兩隻鼠1個小時就可以排查100平方米的地區,20分鐘就可以完成相當於人類的5天的工作量,也很配合工作,很多文章指出,數據顯示,這種小老鼠一隻一年可以排雷1萬枚,甚至是1.5萬枚地雷,如果這樣計算,地球上的雷區似乎幾年內就可以被這些小老鼠排完。

其實,小老鼠們的實際排雷能力並不如很多文章中的那麼「誇張」,此前退役的一隻功勳排雷鼠「馬加瓦」,號稱排雷界的小英雄,在5年的時間內共計排除了109枚爆炸物(含71枚地雷),清理雷區面積22.5萬平方米(也有文章說是430萬平方米),是的,並不是1年上萬枚,而是5年100多。

同時,排雷鼠雖然效率較高,但是訓練時間並不短,一般半年左右才能達到83%的準確率,要達到100%仍需要數個月的訓練時間,成為訓練有素的排雷鼠,且目前只有甘比亞的有袋鼠才具有這類的排雷「天賦」,其他老鼠並不行,而這種鼠的價格也並不低,目前售價已經達到4萬元。

另外,排雷鼠的主要工作是發現和確定地雷的位置,降低人員探查地雷時的觸雷風險,提升發現地雷的效率,並不是清理地雷,排雷鼠雖然可以有效的發現地雷和未爆物,但是具體排雷工作還是需要人工或操作機械來完成,在「捧」和感謝這些排雷鼠的付出的時候,似乎並沒有人提及過背後默默具體排雷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266466c5dd37371fe17ff152df29a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