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裝備神話,在烏克蘭被捅的稀碎

2023-09-24     烽火俊赫

原標題:西方裝備神話,在烏克蘭被捅的稀碎

其實,歐美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裝甲車輛,本質上與當年俄羅斯支持敘利亞組建「老虎師」的過程是一樣的。因此,烏克蘭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援助,就必須像當年的「老虎大隊」一樣,表現出可觀的作戰能力。事實上,之前烏軍也是在裝備的少量M-777、「海馬斯」後,「數據」和媒體的戰績表現上佳,才得到更多數量的技術裝備,尤其是單兵反坦克武器的大量應用。

這意味著俄軍裝備的T-72、T-80、T-90系列坦克,會成為證明西方裝備實力的優先選擇,甚至優選的宣傳「背景板」,也是烏軍主動證明實力時選擇的目標,甚至在俄軍大意之下,「偷」掉幾輛T-90M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從這一點上來看,早期俄軍戰線拉長,面臨不小的失利幾乎是必然的,事實上,當俄軍裝甲部隊不能快速結束戰爭時,這樣的結果似乎就已經註定。

尤其是,烏軍按在西方新模式裝甲部隊成軍後,按照西方情報選取一個較弱的俄軍裝甲目標,並在攻擊得手後將後者殘骸,以及交戰資料發布到社交媒體上,都是用熟的操作手法。這都將會對俄軍士氣造成打擊,並為烏克蘭獲得更多裝甲援助提供輿論支持。

這本身與俄軍自身裝備體系的缺陷有很大的關係:

俄軍雖然在表面上掌握戰場主動權,但態勢感知能力的缺失,又使得這種掌握並不具體,尤其是戰場信息和情況獲得的及時性方面;相比之下,烏軍由於得到了西方情報體系的支持,戰術表現更加靈活。

單一戰術裝備的優勢,可以轉化為具體戰術的優勢,但是扭轉戰局的能力不足,因為其比較容易被對應戰術或暴躁的火力優勢所翻轉。但是態勢感知能力的缺失,並不是單一技戰術裝備所造成的,而是整個裝備體系在這一環節的缺失所形成的,這使得俄軍在許多的戰鬥中處於相對被動的局面,雖然沒有造成戰場主動權的丟失,但是,也確實讓俄軍陷入了不小的麻煩中。

西方裝備神話「碎一地」

當然,無論是M-777、「海馬斯」、「豹2」、「挑戰者2」,和俄軍裝甲部隊交手的戰果,更多還是戰術意義,並不能迅速改變整個戰場局勢,更多是獲得了媒體上的支持,和氣勢的優勢。

但是,雖然這些西方裝備在技術水平上很高,但是也同樣很容易被摧毀,此前在坦克排行榜中常年「霸榜」的「豹2」,在這裡同樣飛了炮塔,還飛出了紀錄,防護力超群的「挑戰者2」,也同樣有被摧毀的紀錄視頻,很早就參戰的M-777、「海馬斯」等裝備,有戰績同樣也被反殺,而德國提供的IRIS-T防空系統同樣被俄「柳葉刀」摧毀。

在參戰前和參戰初期,這些裝備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基本處於「單方面吊打」俄軍的存在,也似乎成了扭轉戰局的關鍵裝備,但是這層人為添加的「濾鏡」,隨著戰鬥的推進,很快的就「碎一地」。

因為西方裝備的「神話」濾鏡,原本是在海灣戰爭等面對實力弱小國家中所建立的,但是面對體量相近的俄軍時,這種情況出現翻轉也就正常了,畢竟在缺少明顯空軍空中優勢的支援下,地面裝備的優勢是很容易被逆轉的。

這其實與烏軍和俄軍整體實力的差距有很大的關係,烏軍的裝備體系雖然在西方支持下,成建制武裝起來,但是其裝備生產能力已經被瓦解的差不多了,基本完全依靠外援,而在坦克等重裝備上,歐洲已經拿不出多少庫存,阿美雖然持續援助,但是相比較於戰場消耗,還是有些吃力,也並麼有給烏真正先進的裝備,畢竟阿美的目標是持續的利用烏來虛弱俄,從裝備銷售的角度來說,也並不想自己的裝備裝備賣的好好的,就被打碎了濾鏡。

如今,F-16也要參戰的消息也傳了很久了,也是被寄予厚望,基本處於「單方面吊打」俄軍的存在,不知道到了烏克蘭結果會如何。

同時,想要繼續給烏援助的歐洲,其意願也面臨著撕裂,一方面是本身裝備生產能力的衰退,庫存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是阿美已經獲取並占據了烏的大部分利益,留給歐洲的並不多,反而因為能源問題以及不斷地制裁,歐洲成了被薅羊毛的「冤大頭」,而歐洲本身經濟增量的不足,對於援助的民意也變得不那麼堅定,畢竟即便是阿美的普通民意,也是關心自己更多過關心烏克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d301ef1b6cd44ec1b4012c8c0ae4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