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頭號強國」:英國占世界人口4分之1,為何兵力僅500萬

2022-07-24     烽火俊赫

原標題:二戰前「頭號強國」:英國占世界人口4分之1,為何兵力僅500萬

【話說軍世】如今的英國雖然很「歡實」,在各個領域都很想表現「存在感」,但是更多網友更喜歡將其稱之為「二流強國」,不過在一戰和二戰時代,英國還是妥妥的強國,二戰中也曾隔著海峽「硬鋼」德國,不過,相比二戰中英國海軍和空軍的戰績,英國陸軍在歐洲的存在感確實薄弱了許多,而英軍的規模也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占世界人口的4分之1:二戰英國為何兵力僅500萬?

人口規模是兵力規模的基石,二戰中,蘇聯和美國軍隊總規模都非常龐大,本身與其國土面積更大,人口數量眾多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二戰前,雖然在經濟上已經被美國所超越,但英國仍是世界「頭號強國」,確切地說是英國仍是「頭號」殖民地強國,此時的英國加上其自治領和殖民地,1939年時,英國控制的土地占據了世界的3分之1,控制的人口也達到了世界的4分之1。

1、超級殖民強國:英國與1939年中國人口相近,但本土人口數量並不多

1939年時,英國所控制的總人口為4.84億人,這一規模遠超當時的美國(約1.3億)和蘇聯(約1.7億),與當時我國總人口規模基本相當,而且由於這些殖民地遠離英國本土,分散於世界各地,使得當時的德國和義大利都難以繞過英國海軍去奪取,反而是日本在遠東「占了便宜」,在馬來亞、新加坡等地「暴打」了此時的殖民地強國。

而在這一時期,英國本土的人口規模為4776萬人,並不算大,其控制的人口中65%集中於「英屬印度」,共計有3億3780萬人,另外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自治領的總人口有3000萬人,在非洲控制的總人口有4683萬人,在中東控制有1898萬人,在亞洲其他地區控制的人口還有3461萬人。

2、580餘萬總兵力:12.34%的人口參軍作戰,24.4%的男人都去參戰了

1939年時,英國軍隊總規模為68萬人,自1939年到1941年的6年中,英國兵力累計達到589萬6000人,這相當於其總人口中的12.34%,而二戰中,英國男性參軍的比例也達到了24.4%,近4分之1的男人都參與到軍隊中去。

不過相比此時參戰的強國中,蘇、美、德的累計參軍人數都超過了1500萬,義大利和日本也都超過了900萬,英國的兵力總規模確實不算大,因為英國本土人口規確實較小,需要保證有足夠的男性勞動人口,在海軍和空軍足夠強大的同時,更多的軍隊員額,就由海外自治領和殖民地來補充了。

3、英國的「小弟」們出兵最「勤」,兵力傷亡慘重

在英國的一眾「小弟」們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是非常「忠心」的,其中加拿大在二戰的6年中累計參軍人數達到了110萬人,澳大利亞累計參軍人數也達到了110萬人,紐西蘭則累計參軍人數為20.4萬人。

其中澳大利亞14.25的人口都動員到了軍隊中,澳大利亞男性參軍比例達到了28.5%,這一比例在同盟國的西方國家中是最高的,在整個同盟國中也僅次於蘇聯,紐西蘭男性參軍比例為25.5%,加拿大男性參軍比例也達到了19.9%。

而且英國的這些「小弟」們也確實將大量兵力派出海外隨英軍作戰,其中紐西蘭軍隊中的83%都被派出去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都派出了超過一半的軍隊,傷亡也都很大,加拿大軍傷亡9萬餘人,澳大利亞傷亡近7萬人,紐西蘭軍隊傷亡也是最為慘重的,達到了3.1萬餘人,占其軍隊總人數的15.44%。

而澳大利亞在二戰的過程中也「換了大腿」,前期主要跟隨英軍作戰,在馬來亞和阿拉曼都有澳大利亞師隨英軍作戰,1941-1942年的非洲戰場上,澳大利亞軍隊都是主力作戰部隊之一,但是,日軍在遠東擊敗英軍後,面對日軍的逼近,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合作變得愈發「緊密」了。

4、「出兵不均」:殖民地中的印度最「聰明」

此時,在整個英國的殖民體系中,英屬印度的人口規模是最為龐大的,不過相比其他「小弟」的大量出兵,英屬印度雖然累計參軍兵力達到了258萬人,但是,實際僅向海外派出了11%的兵力,傷亡比例也是英國的「小弟」中最低的一個。

這本身與日本在亞洲地區的擴張有很大的關係,對於人口眾多的英屬印度,日本明顯有心無力再去挑戰一個人口大國,並曾試圖扶植「代理人」占領印度,但是這人的能量顯然非常有限,而1944年日軍也曾出動了10萬人(含9000餘人的印偽軍)進攻印度,但是「得益」於日軍的前期準備不足,和那位讓日軍士兵「吃草」的將軍的不靠譜的作戰計劃,日軍在中英聯軍的打擊中不僅迅速大敗而歸,還損失了4分之3的兵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1acd03e9cbaef705ce03a96ff2b32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