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癌字三個口」,也就是說許多癌症都與不當的飲食密切相關。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的數據統計,每年新確診的癌症病例中,大約5%可歸因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儘管不存在任何單一食物能夠直接作為「靈丹妙藥」來預防或治癒癌症,但我們的飲食選擇卻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癌症的發生機率及其進展風險。
在中醫理論中,早晨是胃經最為活躍的時段,此刻消化食物的效率最高。因此,我們一天中的第一餐——早餐,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選擇早餐食物時,我們應特別警惕,儘量避免那些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食物。
01
癌細胞最「偏愛」這4種早餐
1.隔夜飯
為了便捷,許多人會選擇將前一晚的剩飯剩菜加熱作為早餐。這種早餐看似包含了蔬菜、肉類和主食,營養似乎很全面。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並非所有菜肴都適宜隔夜食用。特別是葉菜類和綠色蔬菜,隔夜後可能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如果確實想這樣吃早餐,建議選擇如土豆、胡蘿蔔等食材,並確保在食用前徹底加熱。
2.油炸類食物
許多人早餐時鐘愛剛出鍋的油條、香氣撲鼻的蔥油餅、炸雞翅和漢堡等。但朋友們,油炸食物可是被列為「2A類致癌物」的。這類食物不僅油脂含量過高,空腹食用還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甚至誘發胃腸道疾病。
此外,它們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在高溫油炸過程中,食物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會遭到破壞,同時可能產生苯並芘、雜環胺等致癌物質,長期積累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3.鹹菜
許多中老年朋友的早餐標配是粥搭配鹹菜,這種習慣甚至可以說是國民早餐。然而,這種看似傳統的早餐選擇並不健康。
根據最新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腌制食品被明確列為一類致癌物。鹹菜和腌製品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雖然其本身不直接致癌,但進入體內後會與胃內的蛋白分解物結合,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
4.加工肉類
「加工肉製品」這個詞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但實際上它包括了我們常見的火腿、熱狗、培根、肉乾、燻肉和肉罐頭等。由於口感好且食用方便,這些加工肉類一直是早餐的熱門選擇。然而,臘肉、火腿腸等加工肉類食品通常含有高鹽和高脂肪。
早在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加工肉類列為了一類致癌物。如果你查看香腸、培根、火腿等肉製品的配料表,通常會看到「亞硝酸鈉」這四個字。這是一種亞硝酸鹽,主要用於改善肉的色澤和延長保質期。儘管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它與肉類蛋白質反應後會生成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
02
雞蛋也會致癌?
告訴你真相
雞蛋是廣受人們喜愛的早餐食品,然而,近年來有關雞蛋可能「致癌」的傳聞不絕於耳。那麼,這些說法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關於雞蛋致癌的傳聞,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
1. 雞蛋黃變綠會致癌?
有一種觀點指出,雞蛋長時間煮煮後,蛋黃表層會出現一層灰綠色的膜狀物質。這種物質被指含有硫化亞鐵,據稱可能誘發腸癌。
實際上,雞蛋中的蛋白質含有豐富的半胱氨酸,這是一種含有硫元素的胺基酸。在加熱過程中,半胱氨酸會產生硫化氫。當硫化氫與蛋黃中的鐵元素相互作用時,就會形成微量的灰綠色硫化亞鐵,附著在蛋黃表面。
但請放心,硫化亞鐵是無毒無害的,更與致癌無關。只不過,這種物質較難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因此,建議煮雞蛋的時間控制在7-10分鐘左右,這樣既能確保雞蛋完全熟透,又避免煮得過久。
2. 炸雞蛋會致癌?
另一種觀點則關注雞蛋的烹飪方式——炸蛋,認為其可能致癌。
確實,油炸的烹飪方式確實存在致癌的風險。高溫油炸不僅會導致雞蛋中的營養大量流失,還可能使蛋白質和脂肪發生高溫變性,產生雜環胺類、多環芳烴等潛在的有害物質。
值得注意的是,雜環胺能夠與人體內的遺傳物質DNA結合形成加合物,從而展現出強烈的致癌和致突變性。其致癌性甚至比亞硝胺、黃麴黴毒素B1和苯並芘還要高出10倍!
綜合考慮不同烹飪方式對雞蛋營養的影響,其營養等級可排序為:煮蛋優於炒蛋,炒蛋優於嫩炸,而嫩炸則優於老炸。因此,為了健康起見,早餐選擇水煮蛋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03
做好這5件事早餐更健康
1.早餐應當在適宜的時間享用
不應過晚進食早餐,因為過晚吃早餐可能導致食物在腸道內滯留,難以及時消化,進而對午餐的攝取造成不利影響。
2.早餐的營養組成應全面而均衡
一個健康的早餐應涵蓋牛奶或豆類、蔬菜水果,以及動物性食品,確保多元化的營養攝入,這才是理想早餐的標配。
3.主食的選擇應注重膳食的合理搭配
可以選擇雜糧饅頭、玉米粥、八寶粥或新鮮麵包等作為主食,以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滿足身體日常所需的能量。
4.攝入適量的肉類是必要的
可以選擇雞蛋、鴨蛋等來補充體內所需的蛋白質,或者選用新鮮的雞肉、魚肉。不論如何搭配,都應確保攝入一定量的肉類,以保障蛋白質的攝入。
5.果蔬的攝入也應保持均衡
早餐時應選擇新鮮應季的蔬菜,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植物色素,為身體注入活力。飯後約30分鐘,可吃些新鮮水果,以促進消化和營養的吸收。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