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的幾分鐘,身體會發出什麼信號?

2024-10-20   家庭醫生在線

在公眾的眼中,猝死往往被視為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專屬風險。然而,隨著生活步伐的急速加快和社會內卷現象的日益加劇,年輕人也開始面臨猝死的威脅。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過度加班、熬夜以及不規律的生活方式,正急劇提高著中青年人群的猝死風險,這一現象已不容忽視,亟需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有效規避猝死風險,確保自己能夠健康、持續地生活呢?

01

猝死是怎麼導致的?

導致猝死的原因多種多樣,諸如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等均在其列。而在這眾多原因當中,心臟驟停可謂是最為頻發。一旦心臟猝然間停止跳動,身體其餘器官與組織便會因氧氣與營養供給不足而急速衰竭。

02

猝死來臨前幾分鐘,

身體會發出3個預警信號

1.心慌、伴隨悶痛

若您感到胸部悶痛、有壓迫感,或是出現心慌、身體乏力、頭暈等不適症狀, 請務必立刻就醫!切勿耽擱,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2.嚴重胸痛

在猝死的發病徵兆中,疼痛反應是最容易被我們捕捉和感知到的信號。一旦胸部出現 劇烈、緊縮或壓榨性的疼痛,並 伴有呼吸困難的感覺,就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尋求醫療救助!

3.血壓異常,呼吸困難甚至暈厥

若是驟然間出現低血壓,並伴隨出冷汗、呼吸困難,乃至暈厥等症狀,切莫輕率地將其視作普通的低血糖。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極易因誤診而錯失及時救治的機會,最終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猝死悲劇。

03

如何有效預防猝死發生?

1.保證合理飲食

過度進食往往會加重胃腸的消化負擔。當心臟感應到身體的需求時,它會超出正常負荷進行工作,導致心臟血液的消耗量超出其供應量,進而可能引發心肌缺血。大量油脂的攝入還容易 使血脂水平上升,形成斑塊、血栓,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為了確保心臟健康,我們應該保持均衡的飲食習慣,增加粗纖維食物以及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同時減少甜食和鹽分的攝入,尤其要控制油脂的攝入量,以減輕心臟的負擔,從而降低猝死的風險。

2.堅持鍛鍊身體

定期參與體育鍛鍊,對於維持健康的體重、加強心肺機能以及促進心肌血液供應和冠狀動脈側支循環的形成都大有裨益。尤其是對於那些長時間久坐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和老年人群,持續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能夠顯著降低猝死風險。然而,應避免過度激烈的運動, 運動強度以輕微出汗為佳

3.保證充足睡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儘量避免熬夜。熬夜不僅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還會使大腦承受過重的負擔,進而可能引發冠狀動脈痙攣,甚至導致猝死。為了健康起見, 建議大家在晚上11點之前就寢,以形成有益的作息習慣。每天應確保獲得7至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這對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此外,午休也是不可或缺的, 每天應抽出3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午休,以實現工作與休息的平衡,有效減輕大腦的疲勞感。

4.戒煙戒酒

煙草內含的焦油一旦侵入人體血管,便會引發血管痙攣的現象。同時,香煙里的一氧化碳成分還會破壞血紅細胞的氧氣供應功能,進而造成心肌缺氧,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引發猝死。

同樣,酒精進入血管後,會使得心率加速、血壓上升,對心肌細胞構成傷害,最終導致心臟功能衰竭。由此可見,長期的吸煙與過量飲酒行為均會顯著增加猝死的風險。

鑒於吸煙與飲酒均為猝死的重要誘發因素,對於那些並無任何基礎性疾病的人群而言,戒煙並限制酒精攝入無疑是最為有效的預防措施。

5.避免精神過度緊張

由於過度的緊張和沉重的心理壓力,人體的血壓可能會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的負擔。當精神處於過度緊繃的狀態時,還可能導致心律失常的出現。

同時,情緒的劇烈波動往往成為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的觸發因素,對於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這種情況甚至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等嚴重意外。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維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學會放鬆自己,並進行有效的自我調整。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