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那個「背娘上大學」的劉秀祥,如今成為「光」照亮別人

2023-11-13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12年前,那個「背娘上大學」的劉秀祥,如今成為「光」照亮別人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孝經 ·紀孝行》

忠和孝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中華民族能夠綿延數千年屹立不倒,能夠歷經無數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因為忠和孝這樣的精神支柱在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自古以來便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流傳於世。

在望謨縣的大山深處,有一個人帶母求學十二年,歷經艱難萬險之後,學成歸來在家鄉教書育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忠孝之義。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什麼是大孝。同樣,他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照亮了許許多多人的人生。他就是望謨縣實驗高中的副校長劉秀祥。

一、苦難降臨

劉秀祥出生在貴州望謨縣的一個貧困家庭,在他依稀可記的童年中,有那麼一段時光,雖然生活清苦,但也幸福快樂。那個時候的他,上有父母的寵愛,下有哥哥姐姐的呵護,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然而,這短暫的幸福時光,在他四歲那年便戛然而止了。

在劉秀祥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從此這個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家,被母親一人撐了起來。儘管母親一人春種秋收,盡心奮鬥,但仍舊無法換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迫不得已之下,劉秀祥的哥哥只好輟學回家,幫助母親經營幾畝薄田,農閒之時,還會做一些小生意。

在哥哥和母親的操勞之下,這個家庭的生活總算是有了點起色。就在一家人滿懷信心憧憬新的生活時,苦難並沒有放過劉秀祥可憐的一家。在其父親離世之後的第二年,劉秀祥的姐姐在一次離家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這個打擊使得生活境遇剛有起色的家庭,一下子又跌入了深淵。在母親和哥哥尋遍周圍好幾個縣市,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之後,仍然沒有姐姐的音訊。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返回家中。此後,傷心絕望的母親便一病不起了。而生活的重擔卻是壓到了年幼的哥哥身上。

但更加悲慘的境遇緊接著就襲擊了這個家庭,在劉秀祥十二歲那年,不堪負重的哥哥將家裡的耕牛賣掉之後,直接離去了。如此打擊,讓本就患有重病的母親,一下子遭受到了精神上的重創,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直接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劉秀祥的身上。

遭受了家人相繼離去的打擊,儘管劉秀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他仍舊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為生活壓力太大的緣故,年幼的他只能將家裡的幾畝薄田租出去,每年收取一些糧食度日。

二、苦難中的求學夢

家庭的重擔壓在劉秀祥的身上,讓他有點喘不過氣。但即便如此,在他細細照料母親之餘,還要繼續上學讀書。因為他深知要改變家庭的命運,就唯有讀書一條路可以走。

從小學到中學,劉秀祥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一直在班級里名列前茅。斷斷續續讀完小學之後,劉秀祥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考入了縣城中學。不過到縣城去求學,就意味著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母親將無人照顧了。再三考慮之後,劉秀祥決定將母親帶到縣城,自己一邊求學,一邊照料母親。

就這樣,劉秀祥在縣城租了一間房,開始悉心照料母親的生活起居。除了白天上課學習之外,他還會在晚上撿廢品賣錢以籌集學費和母子兩人的生活費。幾年的初中生活,劉秀祥全靠吃鹹菜、土豆、米飯來度日,其餘的全部留給了母親。長期的營養不良,使得劉秀祥看起來非常瘦弱。

高中時期,劉秀祥將更多時間花費在照料母親身上。這使得他整個人承受了更大的壓力。別人能夠花費全部的精力在學習上,他只能投入一部分精力。其餘時間還要在外打工賺錢。2007年,高考的時候,劉秀祥因為長期過度勞累的緣故,直接在考場上病倒了。在病床上輸液一直到高考結束,劉秀祥的身體才有所好轉。

幸運的是,黔西南州天賦實驗中學,知道了劉秀祥帶母求學的大愛至孝精神,同時,也被其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感動,便免費讓他進入學校學習。就這樣,劉秀祥又在照顧母親的同時,開始了一年的復讀。終於,在2008年那一年,考上了山東臨沂師範學院歷史系。

得知自己考上大學之後,劉秀祥痛快的大哭了一場,似乎要將所有的苦難都發泄出去。而後,劉秀祥再度出發,帶著母親一同上了大學。這個時候, 也是劉秀祥的幸運。因為他感動世人的大孝至愛,經媒體報道後感動了無數人,所以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對他進行了捐助,使得他能夠順利湊齊學費。

這時候的劉秀祥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有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劉秀祥可以花費更多時間放在學習上。因此,四年大學生活下來,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秀。

三、如今的劉秀祥

劉秀祥一開始的想法,就是大學上完之後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然後掙更多的錢替母親看病。的確如同劉秀祥所想的那般,在大城市中,工作機會會更多一點。其實,劉秀祥這個目的是很好實現的。因為他的事跡被廣泛報道傳播之後,有很多企業都在關注著他。在他大四那一年,已經有許多企業找他,要和他簽訂就業協議。

但是在劉秀祥即將選擇的時候,有一件事改變了他的想法。當初在家鄉跟劉秀祥一起撿廢品的一個妹妹告訴劉秀祥說她不讀書了,要嫁人了。當劉秀祥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一下子感覺心被揪了一下。然後他就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回到家鄉教書,要教育孩子夢想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就這樣,大四畢業之後的劉秀祥,帶著母親收拾了所有的東西,返回家鄉當了一名教師。當了教師之後的劉秀祥,深深明白學生需要什麼。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學生,無論成績有多差,也不應該放棄。

現如今,劉秀祥已經成為望謨縣實驗中學的副校長,除了教書育人之外。他還積極展開公益活動。在巡迴演講一千多場之外,他還牽線企業和愛心人士,為將近兩千名貧困學生提供了捐助。對於劉秀祥而言,除了照顧母親之外,他還希望將自己的故事告訴更多人。這樣,別人就會明白讀書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

曾經的苦難已經過去,而在苦難之中磨礪的劉秀祥,也最終擊敗了命運,化身為一道閃耀的「光」,照亮了別人前進的道路。對於劉秀祥來說,能夠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因此,他也要將愛心傳遞下去,傳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結語:

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然而放在劉秀祥身上,這句話卻是一丁點都不符合。他能夠在家庭最困難的時候,永遠都不放棄重病在床的母親,那種再苦再累,也要照料母親的真摯感情,感動了無數人。

當然,對於自己的經歷,劉秀祥卻很坦然。他表示自己確實比一般人不幸運了那麼一點點。同時,在學習的道路上,也比一般人多堅持了一點點。不過,在談及那些苦難時,劉秀祥心中也不免覺得慶幸,慶幸自己在哥哥姐姐離開家庭,所有重擔壓在自己身上後,對生活仍然抱以希望,沒有走上歪路。

而眼下,那些曾經的苦難,已經成為劉秀祥人生當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067e08c198e1ff97048536d7bc6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