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記日記#1860 沈灶河豚宴美食節揭幕

2022-03-12     董克平飲饌筆記

原標題:#開始記日記#1860 沈灶河豚宴美食節揭幕

#開始記日記#1860 沈灶河豚宴美食節揭幕

2022/03/04 星期三 南京

七點半起來,八點半胖子過來和我一起吃早餐。酒店中餐總廚吳師傅是朋友,給我們做了一碗紅湯麵,辣椒炒海參的澆頭。

澆頭。

有海參還有肉絲。

還有一碗清水煮野菜。菊花腦清香,微苦,清火。

吃完早飯去做核酸。這段時間核酸做的比較頻繁。廣州回北京做了一次,回北京又來一次,來南京做一次,為了回北京再做一次,回到北京還要做一次。28日到5日六天裡,做了六次,平均一天一次。這樣做對疫情防控也許有作用,但不明白作用有多大。

這一天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舊俗正月里不能剃頭,不然會死舅舅。我不信這個,我也沒舅舅,不到十五就理髮了,而且理了個光頭,很爽。胖子拉著我去理髮,沒頭髮可理,颳了面。我喜歡這個,剃刀從腦門、臉頰、眼瞼、鼻樑滑過的感覺很舒服,然後再用滾燙的毛巾捂捂擦擦,真是舒服。這種服務項目北京已經很少見到了,南京有好幾家,刮臉修面成為我來南京的保留節目,只要有時間一定要躺下來舒服一會兒的。

午餐還是在「沈灶河豚宴」。吃飯的人比昨晚多了很多,不熟,也不知說什麼。張恆來了,易隆來了,我和他們熟悉,於是不再緊張了。

午餐吃了一個河豚腌篤鮮,裡面的春筍很好吃。席間聊天,資深媒體人劉老師說吃了那麼多次河豚,怎麼也沒找到所謂「長江第一鮮」的感覺,覺得河豚也就那麼回事,比不上東星斑、蘇眉、紅玫瑰這些海魚好吃,就是長江里的一些魚也比河豚好吃。對此我深有同感。如果不聽那麼多故事,沒有拚死吃河豚的那份戰戰兢兢,細細品下來,河豚在魚類食材中只能算作一般,做出花樣來也只是花樣好吃,河豚還是一般。現在長江禁捕,野生江魚吃不到了,養殖的河豚有了推廣的機會。因為是養殖,只在淡水裡生長,成品河豚的味道和江里的河豚不一樣了。聽水產專家說,河豚平時在海里生活,產卵時逆流而上進入長江,入淡脫咸,到了揚中地區鹹淡比例合適了,河豚魚的滋味就好吃了。過去吃的河豚、拚死吃河豚的那種河豚魚說的是這種,現在養殖的河豚魚沒有脫咸入淡的過程,也就沒有了那種滋味。刀魚、鰣魚也是這樣,都是由海入江後,美味慢慢形成的。

午飯後沈灶河豚宴第一屆美食文化節暨「沈灶河豚宴研究基地」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隨後的座談會上,沈加華先生介紹了沈灶河豚宴的歷史和願景,我在發言中說做好河豚宴一定要著眼於未來,故事可以講,但不要講太多。情懷是鼓勵自己的,產品是面向消費者的。消費者只為產品買單,不會為情懷買單。今河豚已不是彼河豚,在食材極大豐富的今天,如何做出消費者喜歡的河豚菜式是沈灶河豚宴生存發展的關鍵。

晚餐體驗了「沈灶河豚宴」,在經典河豚菜式基礎上,融合粵菜、台州菜、潮州菜以及南京菜的精髓,這一餐河豚宴可圈可點。

龍豚四海。河豚與海參、花膠、魚翅的組合。

酥炸河豚配大腸。

酸辣口的金湯白子。

河豚宴後,和易隆、張恆、胖子等去了香格里拉酒店和侯師傅一起宵夜,很久沒見侯師傅了,很是想念。這次來南京行程安排的很滿,只能是宵夜時間大家一起坐坐聊聊了。

侯師傅的就是牛逼。精緻的家常讓你欲罷不能,我這個不吃宵夜的人也忍不住吃了不少。好東西一定要嘗嘗,錯過太可惜。

鴨血鴨腸湯配蟹殼黃。酒後吃點這個,醒酒,開胃。

青團配春卷。這個春卷包著韭菜蝦仁,太好吃了。

天下第一豬頭肉,侯師傅自己滷的。

天下第一鮮文蛤釀了餡和春筍一起煮,他是怎麼想到要這樣做的呢?真是太鮮了。

炒豬肝。

葫蘆鴨。肚子裡面是鮑魚。前面吃多了,這個我沒敢吃。

來南京,還是要吃侯新慶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76413cd6fdd104e30de649e1dc4a4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