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產品深度加工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2019-09-01     鄉村之聲三農中國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支持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強縣。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在山東德州等地,通過發揮自身農業特色,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正是秋葵成熟上市的時間,山東夏津縣一家企業的秋葵脆產品訂單不斷。由於公司採用真空低溫油浴脫水(VF)技術,加工溫度較低,能較好的保存新鮮果蔬純天然的色澤、營養和風味,且保存期長,得到消費者廣泛好評。企業負責人 劉軍元:

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場上供不應求,我們決定由目四台生產線增加到八台生產線,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劉軍元說,為減少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成本,他們在夏津縣新盛店鎮、渡口驛鄉、鄭保屯鎮分別與農戶簽訂生產合同,發展了400餘畝的秋葵訂單種植,帶動了周圍村民增收致富。下半年計劃新增紅蘿蔔、青蘿蔔種植基地200畝,總共可提供400多個就業崗位。

我們為種植戶提供秋葵種子,並且從他們的播種開始,到田間管理,以及後面的採摘、採收,我們都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並與他們簽訂收購合同,種植戶採摘的秋葵我們全額收購,解決種植戶的銷路問題。

銷路解決了,收入增加了,農民就有了種植的動力,夏津縣新盛店鎮西菜園村的陳紅玲今年就種了三十畝秋葵。

當時來說,產量還可以,和小麥玉米對比一下收入都高,可以說到最後能翻一倍,銷路也挺好,給禾勢兄弟簽的合同,隨著摘隨著送廠里去了,挺方便的,咱農民種地都是為了收入,收入高了就有動力想種,明年還有心擴大種植規模。

近年來,夏津縣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引導農戶、合作社和公司規模化生產適銷對路的農副產品,打造品牌農業,帶動農民增收。夏津縣蔬菜服務中心副主任孟磊:

夏津縣蔬菜服務中心人員分包全縣15個鄉鎮、街道、開發區、生態旅遊區的蔬菜園區和深加工企業,為他們開展技術服務,外出參觀學習和拓寬銷售渠道,下一步,將積極培育優勢產業。

作為金絲小棗之鄉,小棗深加工一直是山東樂陵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樂陵科技和農業部門先後研發培育了金絲小棗品系、鮮食棗品種、優質抗裂棗品種,推出了金絲4號等新品種,促進了紅棗的穩產增收、提質增效,為品種改良、棗林管護、產業發展注入了動力支撐。小棗加工企業負責人王文生:

這幾年我們研究院從科技創新的角度出發,來開發和攻關一些新的產品,另外也在新工藝和新設備方面進行了研究,這些工作主要是以紅棗酒,就是發酵的棗酒,棗酵素為生物發酵的一些產品,也是棗的精深加工產品。

企業銷售總監馬東超介紹,企業現在擁有科研人員64人,已經與多所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經成長為一家集紅棗種植、研發、生產加工、文化旅遊等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研發了原生棗、夾心棗等五大系列產品以及棗花蜜酒、酵素等三大系列純發酵飲品。

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帶動樂陵金絲小棗的傳播和發展,我們也想通過我們的努力,來使樂陵金絲小棗達到轉型升級的最終目標。

截至目前,樂陵當地擁有的深加工企業數量達到400多家,擁有60多個產品品牌。樂陵當地企業從棗皮中提煉的棗紅素銷售到每噸18萬元,棗酒、棗汁、棗茶等應有盡有,將初級農產品的按斤賣變成了深加工後的「論克賣、論瓶賣」。

樂陵市科技局局長 劉艷霞: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樂陵市科技局將親情服務、主動作為、奮力爭先,為建設富美和諧區域性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日前,山東武城縣武城鎮馬言莊村養殖戶李桂棟養殖的8000隻肉鴨正式出欄,和往年相比,這次他養殖的肉鴨屬於合同鴨,銷售問題全部由合作公司承擔。

合同鴨到時候料供應咱,到時候夠了時間,啥時候出欄了車過去到時候給咱拉來了,技術有人管著。

與李桂棟簽訂肉鴨養殖合同的,是位於武城縣縣四女寺鎮的一家食品加工企業。

如今,在公司全方位的服務下,李桂棟一年養殖肉鴨收入達到14萬元左右。除了帶動養殖戶發展外,公司還解決了當地400餘人就業。工廠工人 孫希山:

我從11年開業就開始在這廠子裡上班了,那時候家庭收入比較窮,那時候來的時候騎車子來,現在騎電三輪來,現在我們兩口子都在這打工,比以前收入明顯提高,家裡還蓋了房,給俺兒買了個車。

目前,山東武城縣著力打造以企業肉鴨宰殺為龍頭帶動肉鴨產業的發展模式,產加銷一體化養殖、龍頭企業+生產基地「1+1」產業,讓農民找到了一條穩定增收、長效致富的小康之路。目前,武城縣肉鴨養殖戶584家,總存欄38萬隻左右。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展鄉村產業。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認為,農產品加工做好了,農產品的價值才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農民才能從中更多受益:

農產品它的增值部分主要的在加工環節。如果我們把(加工)放在原料的主產區,對地方的經濟發展,對農民增收影響是很大的。比如蘋果農民賣不出去,可以加工成果汁出售,保障收入,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是這樣的。

記者:李偉民

山東德州台:高昌蓮

統稿編輯:韓曉

責任編輯:曹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yZY72wBJleJMoPM6OiG.html





柱子上學記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