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5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2024-06-25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田佩雯、通訊員徐箭、殷娜)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該校5項成果獲獎。其中,武漢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參與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

該校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侯浩波教授主持的項目「大宗細粒固廢低鈣重構製備超穩材料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侯浩波教授團隊針對大宗細粒固廢規模化安全利用的重大需求,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細粒固廢惰性組分常溫低鈣活化機制等固廢資源化與污染防治理論體系,首創了大宗細粒固廢常溫低鈣活化新方法等關鍵技術,創建了細粒固廢「低鈣常溫解聚、超穩化學固結」與重金屬「嵌入晶格固化」等新技術,形成了全產業鏈創新體系,成果已在20個省市自治區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推廣應用,實現了我國細粒固廢規模化安全利用從0到1的突破,引領了國際前沿。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姜衛平教授主持的項目「北斗高精度實時融合監測技術與重大工程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姜衛平教授團隊瞄準基礎設施安全服役與智能運維的國家重大需求,在變形觀測、分析、評估和監測平台等方面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形成自主創新的北斗高精度實時融合技術體系與監測裝備,實現了1毫米級、實時、自動、三維一體化變形監測,為基礎設施安全監測提供了新模式。成果已廣泛用於鐵路、橋樑、大壩等重大工程的安全監測,顯著提升了我國大型基礎設施安全監測和智能運維能力,推進了北鬥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另外,該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余睿教授參與的項目「拓撲電子材料計算預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口腔醫學院張玉峰教授參與的項目「骨性錯頜畸形防治新技術體系的創建與臨床應用」、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鄒良浩副教授參與的項目「高層建築風振分析理論與降載減振技術及其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432411d6361e2472f7c3f22c8039e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