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王發洲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24-06-24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王亭亭)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由武漢理工大學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發洲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高鐵相抗蝕膠凝材料設計/製備技術及嚴苛環境工程應用開發」獲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在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和國防工程建設面向各類嚴苛環境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混凝土工程質量和長期安全性面臨嚴峻挑戰。水泥是混凝土的核心組成,其腐蝕破壞是導致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我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鐵相是水泥礦物組成中唯一同時含鐵和鋁的物相,是實現水泥抗蝕設計的關鍵組成,但面臨諸多設計與生產應用難題。項目團隊在高鐵相水泥設計、製備與應用方向持續刻苦研究,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率先建立了水泥鐵相礦物定量與活性調控新方法,設計出Fe-Al協同增強增韌抗蝕新結構,從而創建出高鐵相/近零鋁相矽酸鹽水泥新體系,解決了數十年來高鐵相水泥強度和抗蝕性難以兼顧的瓶頸,使水泥抗蝕性提升一個量級,破解了水泥抗蝕性設計難題。

研發出低粘高液相條件下高活性多礦物穩定共存技術和早強/抗蝕性協同提升技術,開發出高溫液相性質調控及生產配套技術,解決了高鐵相水泥生產過程中目標礦物穩定共存難、迴轉窯無法穩定運轉等關鍵問題,實現了高鐵相水泥低溫減碳規模量產,為嚴苛環境工程建造提供關鍵基礎材料支撐。

開發出高鐵相抗蝕膠凝材料嚴苛環境典型工程應用技術。面向核電/地下等強約束高應力混凝土結構、水工/海工等複雜介質環境抗沖磨結構、高強高抗蝕製品等重大工程需求,開發了高鐵相水泥性能調控及配套混凝土應用技術,有力支撐了國家重大基礎和國防工程建設。

據悉,該項目創建了高鐵相高抗蝕膠凝材料體系,突破了矽酸鹽水泥組成與性能設計局限,發明了高鐵相膠凝材料製備技術及性能調控方法,在水泥生產線以及核電、海工、水利、國防等一批典型嚴苛環境重點重大工程規模應用,有力支撐了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推動了行業科技進步,產生了顯著經濟社會效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5e41a6dfac07e8864884bc8b80a4b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