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工商聯副主席:深圳做全球創新城市需弘揚科學家精神

2024-06-23     南方都市報

深企出海能否實現「深度全球化」?金融資本如何更好服務「20+8」產業集群?產業增長瓶頸的突破口在哪?日前,「20+8產業集群創新創業大會」在深圳舉行,來自產業界、學術界、金融資本和創投界的業內人士探討新質生產力協同創新發展新機遇,把脈深圳「20+8」產業集群融合創新。論壇由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會、深圳市創業服務協會、深圳市虛擬大學科技成果轉移促進會和樂其創新等聯合主辦。

深圳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馮德崇做客論壇認為,深圳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構建具有深圳特點和優勢的「20+8」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出數以萬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馮德崇

「深圳要建設成為一個全球創新城市或者全球創新中心城市,首先要弘揚科學家精神。」馮德崇認為,科學家要思考星辰與大海,深圳也建了很多新型的大學,辦學的方式和傳統的學校學院不一樣,我們對所有高校、科學機構的科學家、科研人才表示崇高的敬意,「在這個城市熱愛科學家,為他們創造很好的創新環境,這一點非常重要」。

馮德崇進一步闡釋,深圳也要弘揚企業家精神,讓所有的創業創新人才和有才幹者聚集到這裡創業發展,形成一種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專精特新蓬勃發展的氣候,這樣才能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

深圳市創業服務協會會長高海燕認為,目前有一些產業遇到增長困境,就是我們說的卷,其實是因為處在同質化過程。如果企業習慣於站在產品和業務端思考問題,當遇到行業周期,容易迎來瓶頸。如何探索破局之道,打造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的新引擎?上述業內人士也拋來解決方案。

跨境電商雙城基因透視:杭州強貿易,深圳強製造

「深度全球化」成為一個「破局之道」。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跨境電商「風景獨好」。

在高海燕看來,深圳和杭州這兩座城市都是跨境電商大市強市,但發展性有很大的差別,杭州的跨境電商還是貿易型主導的,深圳的跨境電商已經是一個製造性很強的基因。背後的深層因素,是深圳整個產業集群所帶來的產業鏈路上和產業生態的高度細分、大小企業協同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企業更容易從市場上的機會、從訂單上的機會迅速轉移到價值更高的地方,包括做產品、做自主創新、做自主品牌甚至供應鏈。因此,深圳跨境電商已經跨越到製造型的盤子上,就是科創+製造生態。

高海燕

那麼,如何實踐「深度全球化」?剖析深圳新一代企業的發展範式,高海燕發現,從2012年開始,深圳很多新一代的科技企業是出海起家的,先拓展市場,再提升創新,再增加自主產品的能力。形成這樣的能力以後,不是簡單的在全球化「漂一漂」,而是在世界各地紮根下來,把產品創新、產品履約和交付、把文化整合、把品牌等真正紮根在全球市場上,這才是所謂的深度全球化。

數據也有佐證。據深圳海關發布數據,今年前4個月深圳市累計進出口1.41萬億元,同比增長31.8%。深圳市前4個月的進出口總額和增速、出口額和增速,以及進口額和增速,均居全國外貿出口十強城市第一位

2024年第一季度,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1100億元,同比增長95%,刷新了同期紀錄,占全國的近兩成。

「行業共創」成為另一個「出路」。高海燕認為,賽道選對,成功一半,現在「20+8」就是超級跑道。大家都擠進賽道共同協同,中間雖有競合的關係,但是大家都跑在一個超級的跑道上,很容易成功。他提醒,規模化企業應成為產業配置型公司和行業平台公司,通過大小企業協同、產學研協同、產融協同等,重新搭建一個開放式創新的邏輯,構建更加生態化的產業關係和更高效的增長方式。他還建議,蘋果、是中國消費電子的老師,我們要很好地利用這種產業生態的價值。

產學研資協同:培養有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有科學家素養的企業家

產學研資如何協同賦能產業?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山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等知名院校的產學研專家和資本機構就產學研共融、用戶共創等話題進行探討。

武漢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盧順翔認為,產學研的過程是一個協同的關係。以後要多培養有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有科學家素養的企業家,如果把這兩者平衡好了,我們的產學研就成功了。

資本對不同階段的企業有何投資邏輯?灃源基金合伙人於浩海分享經驗稱,從早期到成長期不同類型企業有一些主要判斷標準。對於早期的,在0-1的階段,會更加關注企業團隊本身、技術本身,可能會以小額投資的方式,幫助企業做快速的疊代。對於成長型的企業,更加關注生態的產業協同,以及企業本身經營的穩定性、盈利等,同時也會關注雙方經營理念的一致性。

記者看到,多名嘉賓都強調了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認為這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路徑。通過校企合作,能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加速技術創新;而用戶共創則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必須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效率,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從「用戶共創」到「行業共創」,各界牽手構建開放式創新平台

「行業共創」有何深圳實踐?記者注意到,論壇上「樂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樂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產學研共創合作」也隨之啟動。按照規劃,該創新中心將以行業主導企業為平台,以主體企業的市場運營、研發組織、供應鏈體系和綜合能力作為基礎條件,連結創業企業、個人創新者、創新供應鏈夥伴、技術相關方,形成大小企業協同、產學研共創、產融結合的開放式創新系統,建立多方共贏的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樂其創新創始人兼CEO周陽分享認為,以深圳為代表,企業出海有3個典型階段需要注意。在1.0階段即跨境電商的階段,通過電子商務的渠道,向全球銷售中國的產品。第二個階段是品牌出海,要利用全球市場的運營能力,銷售自主創新的自有品牌的產品。在3.0的階段,我們定義為模式出海的階段,就是將全球市場能力和中國供應鏈能力進一步放大,成為具有產業創新和產業規模的創業模式。通過小批量、多批次、高頻次、多頻率的模式,搭建一個敏捷和柔性的供應鏈。他舉例,在樂其開發設計的2000多款產品中,幾乎有一半的產品是通過與用戶共創而誕生,因此用戶共創是企業的基因。不過周陽認為,單靠一家企業的創新能力很難滿足全球市場需求,所以需要和更多的合作夥伴一起共創,構建開放式創新平台。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盧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655d93f5cd40856c5ee9f8455ffe2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