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 | 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智庫支撐
▋時評
當前,智庫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智庫發展水平成為衡量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原文 :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著力方向
作者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楊 穎
圖片 |網絡
當前,智庫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智庫發展水平成為衡量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智力支撐。
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闡釋的排頭兵。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梳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歷程,從中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為建構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問題,發揮基礎研究優勢,注重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分析問題,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際與國內的結合上把握規律,提出更高質量、實用管用的咨政建議。
當好中國式現代化文明交流互鑒的傳播者。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以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深層次的視角,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價值,在國際平台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要加強和改進國別與區域研究,聚焦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加強議題設置策劃,引導國際社會參與研究討論,著力打造彰顯主體性、具有原創性、體現創新性的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進一步提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國際引領力。
地方社科院發揮決策諮詢作用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牢牢抓住調查研究這一重要法寶。對社科研究來說,調查研究是基本方法,也是地方社科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服務地方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法寶。地方社科院智庫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搞調研,堅持以求解思維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正視問題,聚焦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最終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深化對解決問題的規律性認識,努力尋求最佳解決方案,使「求解」的問題更「優解」。
堅持智庫主攻方向持續深耕作業。《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要求,「社科院和黨校行政學院要深化科研體制改革,調整優化,加強資源統籌整合,重點圍繞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開展國情調研和決策諮詢研究」。地方社科院作為地方黨委政府的「思想庫」「智囊團」,決策報告滿足地方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所需是首要前提。地方社科院大多是按照小而全的學科設置的,相關研究仍然是以學科為導向。「與其備二之不精,不如精其一之為約」,地方社科院智庫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結合自身優勢確定戰略定位和主攻方向,在特定的研究領域深耕細作、長期積累、苦練內功,努力開展「專、精、深」研究,做到技高一籌或獨樹一幟。地方社科院應該進一步精準選題,加強與黨政部門交流合作,保持跟蹤決策諮詢的轉化進展。
推動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相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二者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基礎理論研究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基,也是應用對策研究的源頭。基礎理論研究得越深,對策研究就越有思想高度,提出的建議就越高明、越管用。沒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提出的對策建議可能無法立長遠、無法解決根本性問題。有基礎理論研究作支撐,應用對策研究就能夠在「人所共知」之處提出不為常人所知的主張,在「人所不知」之處提出需要高度關注的新變化新特點。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9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智庫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獨特力量 | 社會科學報
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 民間文化中,隱藏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