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日系,本田靠發動機,豐田靠質量,日產靠的是什麼呢?

2020-01-13     每日汽車信息


拿中型b級轎車來說,日系三傑是不朽的傳說,雅閣,天籟,凱美瑞代表的就是本田,豐田和日產的B級車的巔峰之作。

像一些民間的傳說確實能代表一部分汽車的問題,但是不能全部的說明這個品牌的問題,比如說本田靠的就是發動機,豐田就是靠的中庸之道,那麼日產的話就沒有什麼優勢而言了嘛,當然不是,其實在個人的認為豐田第一,日產第二,本田才是排在第三名的。

首先你像本田這樣的汽車,有紅頭的發動機,本田ivetc的技術,以及本田的地球夢發動機,這些都是非常厲害的前沿的發動機技術,雖然現在本田1.5t的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出現機油增多的問題導致他的技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但是仍然不能否定他的技術,在市場上的保有量以及現在有問題的車輛的銷量都是最好的證明。

而豐田眾所周知的都是他的中庸之道,精益生產的理念讓這個汽車沒有什麼太大的起色,並不是說明他們的技術不好,而是說善於應用成熟的技術,一直把技術研究成熟了之後才應用於車型上,比較注重自己的口碑,而且豐田全球化的進度一直都是領先於本田和日產的,所以說在零配件的質量把控方面也更好一些,造出來的車型也是耐用舒適。

那日產這個汽車品牌其實也在日本,也是最早的汽車品牌,比豐田和本田還要早。像日產的一些發動機技術也是可以算得上突破的,比如廣州剛剛上市的2.0t的天籟,他就有一項技術就是壓縮比是可變的,這麼一個技術在汽車發動機領域也是比較革新的一個技術,如果再有人說日產沒有自己的發動機技術,那麼你給他說一下你認識日產的gtr嗎?

另外眾所周知的無論是陽光,還是軒逸,還是天籟,奇駿這些車型舒適度都是非常好的,可以說是買沙發送汽車。這也可以是算得上日產的一個核心的賣點,或者是說是營銷點。

最後再說個人的一個觀點,其實無論是本田也好,風險也好,還是日產也好,在8到15萬元家用車的級別都大差不差,沒有太大的差別,後期的汽車的耐用性主要和個人的使用習慣,保養習慣有關係,整體的質量方面不會有天壤之別。

以前有句話叫營銷的豐田,進取的本田,技術的日產,當然日產可是一個技術控,靠著各種黑科技立足東瀛車壇。

當時日產有多牛逼呢?對一些比較跳的人,我們會說「你咋不上天呢?」當時日產就上天了,它在1953年成立了一個宇宙航空事業部,曾經研發出一顆M-V運載火箭,是當時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配圖非此型號),這可是豐田、本田都沒做到過的,而且日產在80年代發起「901運動」,什麼意思呢?要在90年代成為世界第一的技術領導者。你別看日產前幾年用了那麼久奔馳的發動機,當時日產可是什麼技術都不缺,有主動液壓懸架、四輪轉向,高性能發動機都有幾款。

大家都對本田的VTEC技術非常推崇,日產當時也有自己的可變氣門正時系統,叫Neo VVL。當時搭載此技術的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可以達到175匹,用於賽車的紅頭機可以壓榨出200匹馬力,要知道前幾年一款2.0T發動機也不過這個功率。

那時候日產越野有途樂,跑車有Silvia,豪華車有Cedric/Gloria(公爵王),還有經典的戰神GT-R。「我要買GTR」「買GTR你早就沒命了」,《頭文字D》裡面,余文樂扮演的中里毅就駕駛一輛R32,可惜被主角的頂配卡羅拉暴虐。

不過技術是需要燒錢的,90年代經濟遇冷,日產負債纍纍。到1999年,日產負債21000億日元,要不是被雷諾收購36.8%股份,可能我們現在就看不到日產這個品牌了。

成立「雷諾日產聯盟」之後,日產就不是以前那個日產了,一直到現在,它更多的是靠著低價策略搶占市場。所謂的「舒適性」只是低成本策略下的無奈之舉,不管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都沒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只能在「舒適性」下功夫,而且這個優點一旦跑起來之後也會露餡——天籟、軒逸這些車跑起來之後並不比同級有優勢。

不過隨著日產發布新的2.0T發動機,「可變壓縮比」技術可以說是對現在汽車發動機技術重要的補充,那個熟悉的技術日產好像又要回來了,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Dq4nG8BbDmBVZuPLa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