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女孩怒哭不舍畢業:孩子,我不催你長大

2019-06-01   棕媽親子教育

當老母親們正欣慰自家寶寶終於要告別幼兒園,成為一名小學生時,一位肉乎乎的小女孩卻非常傷心。

儘管她努力克制自己,但想到以後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老師時,不禁悲從中來,嚎啕大哭,任旁邊的同學怎麼勸都停不下來。

小女孩邊抹著眼淚邊聲嘶力竭地喊:

我不能像以前一樣快樂了!

此話一出,讓無數過來人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產生了共鳴,哭笑不得之餘又為之動容,一把歲數的我也是心頭一緊。

想想看,幼兒園真的是孩子一生中最童真,最無憂無慮做自己的階段了,所以小女孩才會覺得那會兒是最快樂的吧。

就像網友說的:

這時候的孩子笑得真,哭得更真,希望這份純真,可以陪伴他們久一些。

宮崎駿曾說:

相信我,我們可以更快樂,因為童真只是一種態度。

是啊,童真是孩子特有的純真,但同時,也不僅局限於年齡。

雖然時光留不住,但如果我們可以一直擁有一顆童真的心,便能隨時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時時感受到快樂與滿足。

擁有童真的孩子,散發快樂的光芒

知乎中曾有人說:

其實人要長大,很簡單;但要保持孩子般凡事去享受的心,卻很難。

因為這種心態不是誰都可以擁有的。

綜藝節目《神奇的孩子》中,曾出現過不少能力不俗的小孩。記得有一期,來了一位小朋友,好奇心使然的她,竟和現場的搖臂攝像機做起了朋友。

只因主持人謝娜跟她開了個玩笑,說可以用動作控制搖臂,結果孩子就真的以為它是一個有生命的物體,幾乎整場節目都在跟它互動,玩得不亦樂乎。

這個純真的女孩就是鋼琴小神童:陳安可。

陳安可不僅琴彈得好,她的「隨心所欲」也早已是大名遠揚。

在參加美國《小小達人秀》節目時,陳安可不僅率真地「懷疑」翻譯小姐姐沒有翻對她的意思,還童言無忌地拿主持人的鬍子開起了玩笑。

幼兒園小女孩怒哭不舍畢業:孩子,我不催你長大

一場節目下來,主持人完全被她天然純真的個人魅力所征服,還現學現賣,用中文「我愛你」對她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

參加美國的《艾倫秀》時,天真爛漫的陳安可,更是讓主持人和現場觀眾愛得不行。

有句話說:

鏡子只能照出人的容貌,而純真卻能洞照人的心靈。

陳安可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不僅是因為她琴彈得好,更因為她率真不做作,有天分又努力的模樣,壟獲了大家的心。

不管在哪個舞台上,陳安可都能保持本真,讓全場充滿歡聲笑語。

任何時候演出,指尖的旋律都能和她純真的笑容融為一體,這才是讓人覺得秒不可言的地方吧。

童真,才是孩子最美的容顏。擁有童真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散發出快樂的光芒。

沒有童真的孩子,是思想上的枯竭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和思想家,只是走著走著逐漸被磨滅,慢慢退化了。

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寫道:

「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兒童的天真無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漸退化,然後扭曲成為偽成人的劣等面目,這是令人痛心和尷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曾經,上海的小學生作文比賽上,竟然發現有40篇作品涉嫌抄襲。

其中,有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寫對汶川地震的感受,除了內容有點「套路」外,還用了這麼一句話:

我在默哀中淚流滿面。

但,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這個孩子才剛滿1歲。

可見,這篇「成人化」的文章,顯然不是出自一個四年級學生之手。

隨著事件的深入調查,組委會才發現,原來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的作文能獲獎,竟「好心」上陣,幫孩子修改潤色。

沒成想,他們不但沒幫到孩子,還讓他們失去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反觀那些獲獎孩子寫出的作文,則充滿了童趣的描繪,讓評委老師大加讚賞。

孩子就該有孩子的模樣,當我們刻意讓孩子去模仿成年人的套路時,是在扼殺他們的童真,讓他們成為思想枯竭,沒有創造力的人。

如果把孩子身上最可貴的童真拿走,這些優點通通都沒有了,他們還能寫出這麼美的詩句嗎?

《太陽和眼睛》於夢凡 三歲

太陽曬我的眼睛,

把我的眼睛曬黑......

《光》姜二嫚 六歲

晚上,

我打著手電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當拐杖,

我拄著一束光......

《燈》姜二嫚 七歲

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

童真是孩子身上最寶貴的財富,不需要靠後天的刻意培養,它是最自然的流露。

與其揠苗助長,不如試著去呵護,跟隨孩子的節奏,讓他們做最純真的自己,迸發出屬於自己的才能。

以「無為」換「有為」

呵護孩子這顆幼小而純真的心靈,只需要我們做到幾個有意識的「無為」即可。

1.還給孩子屬於他們的時間。

有人曾說:

童真的「缺位」,實則是成人的越位,忙碌「打壓」了童真,憂慮擠占著童趣,童年也已經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相去甚遠。

孩子應該有孩子的時間,不要讓他們提前進入成人的生活模式。

《親愛的客棧》中,王珂和一位童星小朋友的聊天,就讓我們很是觸動:

王珂問孩子:你為什麼喜歡演戲?

孩子說:因為媽媽叫我多拍點戲,叫導演看看棒不棒。

王珂又問:那你喜歡演戲,還是喜歡跟小朋友玩。

孩子回答:喜歡跟小朋友玩。

對於孩子的現狀,劉濤和王珂感同身受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不應該過早地讓孩子失去純真。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但不應逼迫他們成長,讓孩子的生活被忙碌占滿,而是要留下一些屬於孩子自己的時間。

2.尊重孩子的天性,做沒大沒小的家長

動畫片《小豬佩奇》中傳遞的教育理念,就很值得我們借鑑。

其中有幾個場景讓人記憶猶新:

當佩奇和喬治在院子裡跳泥坑時,豬媽媽看見了並沒有生氣,而是告訴他們「要穿上雨鞋」而已;

當他們弄得滿身是泥時,豬爸爸卻說:只是一些泥而已;佩奇提出全家一起玩,豬爸爸豬媽媽就和他們快樂地蹦泥玩兒,摔倒了還一起哈哈大笑。

佩奇買了雙新鞋,想穿著它睡覺時,豬媽媽也沒有阻止。

豬爸爸豬媽媽尊重小豬仔們愛玩、新奇又充滿幻想的天性,願意跟孩子沒大沒小,走近孩子的世界,難怪會如此受小朋友歡迎。

冰心老人曾說過:

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和選擇。

孩子有時把現實當成夢想中的世界,有時又把夢想當成生活,我們要做的就是悉心呵護,走進他們的小小世界。

3.敬畏孩子的童真

雖然在成人眼裡,孩子的很多思想和行為幾乎幼稚得可笑,但這正是他們向世界探索,夢想發芽的時候,孩子的奇思妙想,值得被尊重和敬畏。

曾經,有一名叫凱爾賽的英國小學生,為了完成學校一篇關於「飛行和太空」的競賽論文,居然異想天開地給英國皇家海軍總司令寫信,想借一架海軍戰機參觀一下。

更加出乎意料的是,她的請求居然得到了批准。

當一架直升機抵達孩子學校時,所有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然後是歡呼雀躍。

兩名駕駛員,還給孩子們耐心地講解了戰機上的各種功能。

凱爾賽說:

現在我最大的志向,便是長大後成為一名英姿颯爽的海軍女兵。

通常情況下,小孩子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如此近距離地參觀一架直升機。而凱爾賽充滿童真的願望,並沒有被日理萬機的司令忽視,一個堅定的夢想也由此誕生。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兒童的心靈。

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天使,他們身上自然流露出的那份純真、善良和美好,表現出的那些獨特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都值得被珍惜和守護。

不過度占用孩子本該有的遊戲時間,尊重他們的天性,放下身段走近孩子,認真對待他們的每一個想法,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態度。

願孩子們時時葆有可貴的童真,在這繽紛的世界自由快樂地成長。

棕媽:初中英語老師,10歲男孩媽媽;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200+;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