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補貼,北汽新能源是否陷入了「裸泳」狀態?
作為NBA多年球迷,可謂深諳「虛假繁榮」四個字,什麼概念呢?假如一個隊常規賽排名東/西部第一,它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強隊。但實際上,拿筆者喜歡了多年的湖人隊來說,陣容深度不足,成員年齡傷病困擾,使得他們縱然是西部王者,也有許多潛伏的隱患。
同理換言到汽車行業,在新能源補貼的浪潮下,許多車企藉助這次機會獲得了不小的機遇,不過,隨著補貼退坡,新能源市場也逐漸開始顯露疲態,比如連續五個月下滑的銷量,或是被寄予厚望的品牌銷量又爆出了「斷崖式」下跌的字眼。在此環境下,新能源銷量巨頭北汽新能源,就變成了尤為明顯的那個。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北汽新能源是北汽藍谷的子公司,屬於北汽集團的新能源業務,在獨立掛牌之後,事業開始蒸蒸日上。但我們不妨來看看近兩個月,報告顯示,北京新能源汽車10月份實現銷售8601輛,而去年同期為27958輛,同比下降69.24%,11月售出了7005輛新車,相比去年同期18732輛,同比下滑了62.6%,連續兩月跌幅超過60%,不由得令人懷疑這支「新能源第一股」的實力。
此前我們說過,早在去年12月,北汽就已經公布了停售燃油車時間表, 2020年,北汽在北京地區停售燃油汽車,2025年,北汽在全國市場全面停止銷售燃油汽車。對於自己在燃油車方面的乏力,北汽倒是毫不避諱,因為它們知道,對新能源全力以赴,或許在殘酷的市場中還有一席之地。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在新能源補貼勢頭大盛的時候,北汽主打的EC和EX系列基本走的都是中低端車型路線,低端車型研發成本低,也確實收效甚好,因此北汽也迅速成為了國內的「純電銷量王」。然而,通過線下線上各種調查你或許會發現,真正想將純電動車作為家用車考慮的個人車主,其實很少去考慮北汽新能源,原因是多方面的,拋開顏值、配置、動力等方面不談,其系列車型高居不下的故障率想必也是一大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關於故障率,筆者去投訴網站簡單翻了翻,發現車主反饋的問題包括續航里程不准、剎車失靈。輪胎鼓包、動力電池故障、車輛無法充電、底盤有異響、電瓶充不滿電、無法加速、熄火後無法啟動等等等。其中甚至已經有部分問題危及行車安全。如果造車的基本原則都無法遵循,的確很難獲得消費者信任。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北汽新能源在銷量榜上堅挺的身影,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車的購買者究竟是什麼呢?經銷商這時就會告訴你,他們並不擔心銷量不達標,因為大量跑網約車的公司和個人,都來找他們買車。也就是說,即使C端需求不足,北汽新能源依然有出行市場的支撐,畢竟這個市場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有極大的需求量。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那麼北汽新能源如何面對現狀呢?從廠家公司這方面來說,EX3、EC5、EU5 R600和EU7等新車的投放,是擴充產品線的第一步。當然,為了擺脫依靠補貼的低端路線形象,ARCFOX也順時而生,品牌聯合麥格納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同打造。而C端需求不足,沒有流入個人消費者手中的車則並不足為慮,實際上多簽約幾個網約車項目,租賃公司回收運營,以及首都綠牌發放等條件,對北汽新能源都是非常有利的。當庫存車型全部售出,補貼到手時,則可以再調整新的定價方案,只能說是「計劃通」。
新能源能在出行市場大量投放其實並不是壞事,比如筆者就是在乘坐網約車的過程中,了解到了純電動車的好處,但是正如ofo等企業的前車之鑑,需求再大的市場都有飽和的一天,一旦這個市場成為了企業們主要的依賴對象,投機取巧,供大於求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網約車並不是車企可以長久以來的溫巢,他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在補貼完全退出後,如何能依靠過硬的產品力和完善的服務體系贏得消費者的心。